APP下载

立德乐与近代重庆

2013-08-13张仲

重庆与世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开埠洋行立德

□ 文/张仲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

依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和1890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之规定,1891年重庆建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这一事件是重庆自然经济与世界商品经济磨合的开端,亦是农业社会的重庆迈入近代社会的开始。

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重庆,位于中国大陆的腹心地带,西与紧靠青藏高原的成都平原相邻,东、南、北三面皆峻岭险峰,近乎封闭了重庆与外界的陆路交往,仅靠一条滩险流急只能通行木船的长江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换。所以,开埠数年重庆迈向商品经济的进程异常缓慢,直至1898年3月英国人立德乐驾驶汽船“利川号”开辟川江航线之后,重庆社会经济才产生质的变化。

1859年,19岁的英国曼彻斯特人立德乐跟许多英国人一样,来到中国淘金冒险。他先在香港一家德国洋行当茶叶检验员,次年,立德乐到上海,加入外籍军团华尔(后戈登)领导的“常胜军”与太平军作战,配合清军打击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立德乐因战功被清庭授予游击官衔,从三品。

脱离军界后,立德乐娶了上海租界工部局一名英国官员的女儿为妻。传说他的妻子嘴唇生须,但颇富有,立德乐和她结婚,发了妻财后,转而从事商业经营。立德乐会说中国话,认识中国字,对中国社会状况颇为熟悉,这些有利条件成为他在中国经商的重要资本。经商致富后,立德乐并不满足于上海富商的身份,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他积极追随英国政府对华的侵略政策,成为英国经济掠华的先锋人物。由于中国沿海及平原膏腴之地,已被各列强划分、归属,立德乐遂将贪婪的目光扫向中国未被开垦的西南地区、富庶的天府之国——四川,那个所有外国冒险者觊觎的地方。

1883年2月,立德乐与妻子以游历中国内地为名,由上海搭乘轮船到汉口,再改乘木船溯长江而上,经40天水上旅行抵达重庆。沿途所经之地,立德乐无不仔细观察,对长江滩险湍急之处逐一记录。随后,立德乐将其游历日记著成《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发表。该书第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从东印度公司时代起直到目前,英国和中国交通的历史,不过是为了开辟和发展贸易而不断斗争的一个记 载……”。他认为要改变阻碍中英贸易发展的状况:应使轮船直达重庆,尽量发展长江航运;撤除内地关卡;采用外国新法开办工矿企业。

为将《中英烟台条约》由文字变为事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使他追求更大利润的目标得以实现,立德乐为此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准备。1883年,立德乐在宜昌开办“立德洋行”,经营进出口货物和报关业务。1887年,他与人合作在苏格兰一家船厂订造了一艘载重500吨命名为“固陵号”的轮船,船在上海装配完毕后驶抵宜昌,作为试航宜昌—重庆航线的商轮。可是该船命运多舛,在川、鄂两省官民的强烈反对下,试航流产。船被中国官方“招商局”以12万两白银收购,改行宜汉航线。但立德乐并未死心!

1890年,重庆开埠在即,立德乐在重庆市区陕西街挂出“立德洋行”招牌,在重庆扎根设点开展业务。但无大宗商品流通交换的业务,商家所获利润有限。立德乐认为:“川江如无轮船行驶,重庆开埠亦毫无作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日本染指重庆的企图,立德乐加快开辟川江航线的步伐,他在上海订造一只55呎长、10呎宽,麻栗木船身,有两个螺旋桨的平底小轮船。1898年2月15日,这艘定名为“利川号”的机动船,开始了它向川江进发的处女航程。波涛奔流二、三百万年的峡江上空,第一次回响着机动船汽笛的鸣叫,当然,这是进步向落后的宣战,昭示着帆船航运一统峡江天下状况势必变化的必然结局,21天后,“利川号”成功驶抵目的地。这一里程碑的事件,导致重庆开始进入一个英国驻渝领事曾预言的“重庆开埠之后将成为华西的上海”的快速发展历程,重庆社会的发展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立德洋行凭借列强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利用重庆绅商因经济利益而纠缠不清的矛盾,用(静态)高价收购了重庆江北厅东、西两山龙王硐一带五窑六厂的煤、铁矿藏,并成立“华英煤铁公司”,运用时为先进的采掘手段,大肆开采重庆优质煤炭资源。尝到丰厚利润的甜头后,立德乐竞然打算将江北厅全境的煤铁开采权全数纳入囊中。这一贪婪要求,激发了本就不满立德乐独享煤炭利益大头的重庆绅商民众的愤怒。因龙王硐非通商口岸,民众将立德乐购买田土、房屋、岩矿及修建码头的违规行为告上法庭。地方政府不敢擅自处理,转报至中央政府,清政府担心此行为会导致全国内地全面开放局面出现,进而影响政府的统治,但又怕得罪洋人,遂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华英煤铁公司”改为中英合办;立德乐在龙王硐非法购置的土地、矿窑等,改由官办的“保富公司”代其购买,再转租给立德乐经营。这一貌似公允的处置,暂时缓和了重庆民众的愤怒情绪。

1905年,不愿利益被外商攫夺的重庆绅商,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江合矿务公司”。公司甫立,即与华英煤铁公司的英商展开回收(煤运铁)路、矿权利的斗争……。1909年7月(立德乐已去世),江合矿务公司出资22万两上海规银,将华英煤铁公司的所有权利回购,华英煤铁公司结束其在重庆的历史使命。

立德乐还依托立德洋行在重庆开展山货进出口业务,在南岸龙门浩购地设厂,垄断重庆的猪鬃经营。他建厂房、修仓库、筑码头,大有掌控重庆山货业之势……,当然,他的作为遭到重庆山货帮会的强烈反对。面对强大的反制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立德乐声称要回国修养。1904年,立德乐在上海指定立德洋行所有权利移交隆茂洋行,停泊在渝的一艘轮船拨交英国领事馆,立德乐由此获得数十万两银子。此后,直至离世,他再未来渝。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必须辩证的评判事物。立德乐闯入重庆,是为追随英国强逼重庆开埠的政策,从政治层面而言,他是侵略者;从开埠的经济结果和社会变化来看,他是重庆走向世界的开拓者,是将世界先进文化导入重庆的力行者;他的著述和作为产生的钥匙作用,不仅使外界了解了重庆,且使重庆在与外界的交叉、融合中迈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2006年,重庆市在渝中区朝天门广场负一楼建立重庆名人塑像馆。200位对重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入居馆内殿堂。 其中就有对加快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产生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且曾遭数十年实用政治观否定的人物——立德乐。

猜你喜欢

开埠洋行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老码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产销系统再探晚清闽茶对外贸易的由盛转衰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论近代三都澳开埠对闽东社会的影响
汉口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