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的途径

2013-08-13李克武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归因实验学校高新区

李克武

(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山东莱芜 271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健康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焦点。在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中,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为目标,这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机的土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现象,大部分中学生在完成体育技术动作时,往往表情羞涩或呆板,动作生硬或拘谨,缺乏激情和活力,更缺乏自信心,使体育运动的内涵难以表现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中学3个年级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问卷150份,有效率达到100%。最后,对访谈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推理,获得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1 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不自信,在完成动作时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女学生,她们怕自己不足形体暴露在别人和男同学面前,练习时总是表现出恐惧、羞涩、扭捏、紧张的状态,故而信心不足,影响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根据调查显示,在完成动作时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主要有四种类型:(1)性格外向型;(2)中庸类型的;(3)安静内向类型的;(4)抑郁类型。这四类学生分别占总数的26.7%、43.3%、20%、10%。这四类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各自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外向型的学生完成动作时一般乐于表现自我,较为积极主动;中庸类型的学生会随着课堂气氛的变化而影响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学习较为主动的时候,则课堂气氛活跃,反之则死沉或呆板;第三和第四种类型的学生容易受到失败经历、自身素质、身体形态的影响,而表现出害羞、紧张、惧怕、抵触的心理情绪。(见表1)

表1 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中学生性格类型调查结果(N=150)

1.2 动作要素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调查可知,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学习体育的大部分中学生中,认为自己节奏感差的有18.7%,做动作时学生慌乱无序、呆板、缺乏生气;37.3%的学生认为动作结构复杂程度,对动作的结构把握不住;22.7%的学生认为肢体动作的空间位置感差,21.3%的学生认为动作风格的吸引力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都不高,心态也变得羞愧、怯弱、畏缩以及害怕受到轻视,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变得低沉。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原因在于他们学习体育的时间短,这些问题出现的几率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以上可以看出,有三种学生存在此问题:练习次数少和时间短的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协调能力差;对体育的兴趣不够浓厚。(见表2)

表2 动作要素对学生自信心影响的调查结果(N=150)

1.3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喜欢

调查发现,学生很喜欢体育课程的占20%;较喜欢的占33.3%;没感觉的占36.7%;不喜欢的占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没有感觉,但是也有大部分学生较为喜欢体育,这可能是由于体育还没有得到深入的普及与开展。喜欢或不喜欢关系到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与热爱程度,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必须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体育氛围,进而促进学校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见表3)

表3 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情况调查结果(N=150)

1.4 来自于优秀学生的压力

经调查表明,有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在开始学习时表现为兴趣浓厚、热情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热情开始下降。究其原因,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不均衡,导致一部分学生学得越来越好,另一部分学生则越来越差,学得差的学生在与优秀学生一起学习时容易产生压力和自卑感,失去了学好体育的信心。

2 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途径

2.1 加强体育教学的美育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塑造形体美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明白形体美并不是单纯的指身体外形的美,还包括姿态美、动作美和风度美。因此,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项目,把与之相匹配的运动项目用优美大方、充满活力及感染力的动作完整地示范给学生,用教师特有的表演魅力,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她们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从而使教学训练获得良好的美育效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又可以增强其自信心。

2.2 注重学生的基本姿态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姿态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神情举止或风格气度。基本姿态是完成动作的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的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的关键因素。为了让那些身体形态不足的学生建立自信心,我们在教学训练中可以采用艺术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基本姿态,通过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体操等的练习和训练,培养学生优美的“坐、站、行”姿态。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使学生从情感上建立优美的姿态,使之举止有情,动作有意。

2.3 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常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于人们自身的成功,成功的欢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成功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1)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轮流领操。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心理来提供表现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欲望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可,对于那些腼腆的学生更要给予表现的关怀。因此每一节体育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阶段,也可以在课中检验阶段,还可以在课后放松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内容由学生轮流领做。(2)要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鼓励、赞许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感受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对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的体验,进而改正缺点,取得进步。(3)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活跃教学气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2.4 教师合理运用积极而又正确的归因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们都会而且需要把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于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行动。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成功完成动作时,往往将成功归结为身体素质好、稳定性高等因素。这部分学生常常在完成动作时充满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积极主动调整难度动作,对完成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有信心;相反动作完成失败的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缺乏努力,这种归因可能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卑感,影响继续学习,也可能使学生把失败当成努力的标志,始终保持信心,坚持学习,直至取得成功。而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教师评价、环境气氛、运气等,或者智力、能力、遗传等,那么这样的归因很可能制约学生成功完成动作,或者制约其完成动作的质量,学生就不会因为成功而感动自豪,却会因失败而感到自卑,从而失去自信。因此教师要加强积极的归因训练,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慎重使用归因用语,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3 结语

本研究对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中学生体育教学中自信心不足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以便体育在莱芜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更好的开展。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让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重视体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自信、健康和快乐。

[1] 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92-97.

[2] 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01(10):23-25.

[3] 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7-119.

[4]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归因实验学校高新区
登泰山
浙江省杭州春芽实验学校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