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名村分水口稳定分析
2013-08-12韩子波
李 旺 韩子波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 河南直管局,河南 郑州 450016)
西名村分水闸位于南水北调京石段总干渠桩号275+650处,位于河北省、新乐市境内,分水口门为总干渠上的重要建筑物,主要负责向新乐市区供水。
1 基本资料
1.1 分水口的工程规模及等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水口门为总干渠上的重要建筑物,按1 级建筑物设计[2]。分水口门设计水位由总干渠节制水位决定,按其工程规模为小型,总干渠上最近节制闸闸前设计水位减0.1m 的水位波动考虑,过闸水头损失除中管头分水口外,均要求不大于0.2m。分水口为1 级建筑物。
1.2 地震级别
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根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震加速度图》为6°,分水口抗震设计烈度取7°,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05g。
1.3 特征水位
设计水位 73.669m;加大水位 74.084m。
2 荷载的计算
2.1 作用荷载
自重;水重;上、下游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地震荷载等[3]。其中浪压力,扬压力,淤沙压力小,故略去。
2.2 分水口结构自重
分水口结构的自重包括底板自重、八字墙、闸墩自重、胸墙自重、启闭机自重等。本分水口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容重可采用23.5KN/m3~24.0 KN/m3[1]本分水口的混凝土容重是24KN/m3。
(1)底板的自重:2395.47KN;(2)八字墙自重:1061.5KN;(3)闸墩自重:624KN;(4)胸墙自重:57.6KN;(5)启闭机自重:10KN;(6)分水口结构自重:4148.57KN。
2.3 水重
作用在分水口底板的水重应按照其实际体积及水的容重计算确定。水的容重一般为10KN/m3,[4]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分水口,应考虑水重含的悬移质泥沙对水的容重的影响,由于本分水口在南水北调渠道上,本渠道引水含泥沙极少,因此采用10 KN/m3。分水口底板存水的面积为88.36m2。
(1)当渠道为设计水位时,88.38×5×10KN/m3;(2)当渠道为加大水位时,88.38×5.415×10KN/m3。
2.4 水平压力
根据实践经验,对水闸闸室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的是上游可能出现的最高挡水位,下游位常水位或无水时的水位组合条件。因为后一种组合时,上下游水位差较大,对结构的抗滑稳定不利。
渠道的设计水位为73.669m,加大水位为74.048m,底板相邻沉陷缝长度8.5m。
本分水口为混凝土铺盖,如下图。
(1)当渠道水位为设计水位时:P1=1/2γH22 L;p1=1/2×10×5×5×8.5=1062.5。
上游水压力计算图
(2)当渠道水位为加大水位时:P2=1/2γH22 L;p2=1/2×10×5.38×5.38×8.5=1230.1。
2.5 地震荷载
地震荷载水平向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 地震荷载作用分向系数1.0。
(1)水平向的惯性力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沿水闸高度作用于质点i 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Fi——作用在质点i 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ξ——地震作用的效应折减系数,取为0.25;GEi——集中在质点i 的重力作用标准值;ai——质点i 的动态分布系数;g——重力加速度。
列表计算见表1。
表1 地震静荷载计算值
(2)地震动水压力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总地震水压力按下式计算:
列表计算见表2。
表2 地震动荷载计算值
3 荷载组合
水闸在施工,运行,检修中,各种荷载的大小及分不情况是随机变化的[1],考虑各种荷载出现的机率,将实际上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进行最不利的组合,并将水位作为组合条件。荷载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1)基本组合:设计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静水压力;加大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静水压力。(2)特殊组合:加大水位、分水口自重、水重、静水压力、地震荷载。
计算结果见下表3。
表3 各种组合计算值
4 分水口的稳定分析
4.1 基底应力的计算
本分水口结构布置和受力情况为对称
W=1/6BL2=1/6×2.9×62[1]=17.4m3
式中,B——闸室的宽度m,本设计为2.9m;L——闸室的长度m,本设计为6m。
底板应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
表4 基底应力计算值
4.2 基底应力校核
土基上的分水口对基底应力的要求是在各种情况下要求分水口的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基底允许承载力,必须满足:
计算结果见下表5。
表5 渠道在各种运行状况下的水位
4.3 结论
经计算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所以本地基必须经过人工处理。
[1]水利部.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李丽梅.南水北调京石段分水口天津: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线论文
[3]林益才主编.水工建筑物(施工、地质、勘测、水文、力学、治河专业适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4]陈宝华,张世儒编著.水闸.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