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肝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2013-08-11王静滨张杨李贺薇王海强谢晶日
王静滨,张杨,李贺薇,王海强,谢晶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过度创伤愈合反应,随着肝损伤持续发生,疤痕组织形成,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出现以肝小叶和血管变形为特征的病理变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衰竭。抗纤维化治疗或者可以逆转肝纤维化和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尤其是对于病因治疗不应答的乙肝或丙肝患者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逐渐探索出以健脾益肾、祛瘀软坚的治疗基本原则,相关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0年7月~2012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42.6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肝功、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参考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纤维化的诊断及无创性诊断指标选择参照2009年《亚太地区肝脏研究学会肝纤维化共识》确定。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测定参考Hilleret[1]标准,为排除肥胖因素的影响,纳入患者体重不能超过其理想体重的10%。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制定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柔肝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䗪虫丸(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治疗,每日2次,每次3g/丸,早晚空腹服,疗程为6个月。
2.2 观察指标 鉴于临床实践及患者的认知等因素,本研究相关的肝纤维化诊断与评价以无创检测方法为主,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超声瞬时弹性等指标的检测,并对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分析。
2.3 疗效分析 中医症状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征减轻;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或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临床疗效用Ridit分析;以P<0.05,P<0.01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均有改善,但在具体症状改善方面,两组则各有特点,对照组胁痛症状的改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乏力、肝掌症状的改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柔肝丸对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大黄蛰虫丸。
3.2 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ALT、AST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TBil的降低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1),而在GGT的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则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见表1。
3.3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比较
治疗前两组HA、LN、PCⅢ、CⅣ含量及F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HA、LN、PCⅢ及CⅣ含量及FS值均较有下降,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肝纤维化的改善方面,柔肝丸的疗效优于大黄䗪虫丸。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ALT(U/L)AST(U/L)GGT(U/L)TBil(mmol/L)治疗组 治疗前 30 124.3±105.7 85.5±74.9 175.4±152.5 26.2±7.7治疗后 27 51.4±38.7* 42.3±36.2* 108.6±74.9 14.5±10.4*对照组 治疗前 30 118.6±110.5 93.1±82.7 169.3±149.8 25.8±8.0治疗后28 76.5±43.1 65.9±52.6 101.2±82.6 12.3±6.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四项及FS情况
4 讨论
世界范围内的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亿[2],其中25%的慢性乙肝肝炎患者最终可能以肝硬化或肝癌作为疾病的终点。如何有效的阻止疾病的进展,始终是医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对那些针对病因治疗不应答的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抗纤维化治疗成为至关重要的选择。尽管西药对此尚未有更多的突破,但是现有的实验结果仍然令研究者们对抗纤维化治疗的前景充满期待[3]。中医药以其独特理论特点,更加关注一种疾病的整体与个体治疗的关系,中药复方以其多成分、多作用和多靶点的特点,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因此在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方面所体现的优势,受到关注[4]。慢乙肝患者的发病是因为正气不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不能御邪外出;病理特点为肝细胞损伤,继而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增加、肝血窦及肝内血管系统紊乱;临床表现则是乏力、虚弱,伴有肝脾增大、肝掌等症状。总结上述虚实间杂的特点,本课题组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机根本就是正虚、痰结、血瘀。柔肝丸由西洋参、山茱萸、三棱、莪术、炙鳖甲、炮穿甲山、炒白术、川芎、茯苓九味中药组成。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程迁延的特点,遵循“丸着,缓也”的古训,采用丸剂剂型,以求“缓缓图之”。全方共奏健脾益肾、祛瘀软坚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分别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抗肿瘤、抗纤维化、改善循环、改善组织抗氧化应急的能力等功能[5-10]。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本方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满意的疗效。
[1]Hilleret MN,Cheveau A,Renversez JC,et al.Usefulness Of Fibrotesrt And Fibroscan For The Diagnosis Of HBsAg Inactive Carriage[J].Hepatology,2009,50:138.
[2]Chan HL,Leung NW,Hussain M,et al.Hepatitis B antigen-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in Hong Kong[J].Hepatology,2000,31:763 -768.
[3]Wells RG.Liver fibrosis: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J].Gastroenterology,2009,136(2):387 -388.
[4]Xu LM.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rapy for liver fibrosis[J].Wor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2006,14:1649 -1653.
[5]朱伟,杜柏榕,朱迅,等.西洋参多糖组份1(PPQ-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1):76-78.
[6]徐榕,许津,姚晨,等.茯苓中集落刺激因子诱生剂的分离与鉴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4):378 -384.
[7]孙志伟,王翠莲.川芎嗪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6):783 -784.
[8]金生飞.三棱、莪术话肝病[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1):32.
[9]马雪梅.穿山甲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8,(8):588.
[10]姜琪,李伟.扶正解毒软肝汤治疗78例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