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老房子” 成都的历史记忆

2013-08-11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北街青羊区锦江区

● 李妍婕/本刊记者

“ 老房子” 成都的历史记忆

● 李妍婕/本刊记者

·缘起

当我们穿行于成都的寻常巷陌时,一些青砖红瓦古朴很有历史感的“老房子”不经意间会映入眼帘,这些“老房子”在岁月流逝中沉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追寻一段又一段关于成都历史文化的记忆,可以细细品味那种美到极致的静谧和与世无争的宽容……因为,一座座蕴含着历史的“老房子”,梳理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一个城市需要历史建筑,它是市民与历史对话的纽带,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同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如今,大规模城市化、旧城改造等拆掉了成都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如果继续这样,那么我们与历史对话的纽带断裂了,我们对城市的依恋也会变得漂浮无依。”省建设厅有关人士极为忧虑地说道。

记者走访了解到,成都市规划局、成都市文化局确定了成都市第一批17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这批建筑或为名人故居,或曾经作为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载体而被纳入“保护名录”,不管所有者为谁,都不能随意对建筑的风貌和外形进行改变。

2011年,成都市设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专门对全市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作全面的调查摸底和系统的挖掘清理,进一步摸清成都现存的历史建筑。“目前,我们已经对19个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项目启动了保护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陆续分批次的进行。”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说,除此以外,我们还着力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加大对凸显成都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

·找寻

初秋的成都,隐隐还透出点热力。记者骑着自行车将镜头聚焦在这些凝聚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老房子”上,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它们,体会它们,感受它们的“前世今生”。

王泽浚公馆

在金河路和柿子巷交界处,隐藏着一处深幽的建筑,风格仿照欧式洋楼,四层楼高,堙没在繁华的闹市中,极不起眼。在它的背后有20层高的住房项目正轰轰施工,它的门前有宽阔的广场,现代而时尚,还有盛装打扮的姑娘以它为背景在拍摄“复古”艺术照,而它只是静静矗立在那里。黑色的木门,暗红的木窗,灰黑色的砖块,黑白水磨石地板,其中一面墙上的“巴壁虎”绿色青葱,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时间浸润得古意悠悠。

该建筑修于1931年,过去的主人是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的儿子王泽浚,因此被称为王泽浚公馆。解放后,公馆一度作为军区后勤部幼儿园,据老成都人回忆,那时公馆门口还有士兵把守。

曾经这里还是“影视基地”,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看到过吕良伟在院子里化妆,一问才知道是《张大千》剧组来这里拍摄中年张大千的生活。还有《一双绣花鞋》剧组也在这里取过景。平时过来采风的摄影绘画爱好者也多,而路过的行人无不回头注目,将自己所见深深印在脑海里。

西珠市街42号有一栋两层的建筑,透过锁着的铁门,记者看到了公馆的一角——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牌坊风格的公馆大门,彰显着一种旧时的奢华。这里因显赫一时的四川军阀刘存厚将其作为自己的寓所而得名。

时间回到2003年,一对在旅途中相识相爱的新加坡人沈观华和日本人植田麻纪来到了这里,曾游历过几十个国家的他们住了下来,并把老公馆打造成一个国际青年旅舍。各种肤色的游客进进出出,为这座中西合璧的老

公馆增添了色彩。

刘存厚公馆

新华日报旧址

在人民公园大门西侧对面,祠堂街38号有一个暗红色木框的小院门,走进去,里面别有洞天。三层的砖木合围式建筑,基调以红色和白色为主,朴素的青砖墙在岁月流逝中变得斑驳。这座小楼藏匿于闹市之中,许多人都曾从它的身旁经过,然而知晓它的人却少之又少。它就是《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

现在这里还住着一些人家。记者去的时候,他们坐在巷口竹椅上摆龙门阵,一家人在扇炉子烧水,另一家在切菜准备午饭,还有一位大爷在扫地,院子中间整齐地晾着一排衣服。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不大,结构却很紧凑,走上楼梯会听见“嘎吱嘎吱”的响声。

随着大班逐渐向小班转变进程的加快发展,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内化“学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新型学生观。其次,广大教师还要确立“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教师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特权的伙伴”的新型师生观。教师还要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有时教师是一个问题的发起者,有时是指导者,有时又是参与者与评价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更高效率的开展。

在这住了30多年的严大爷介绍,这是成都第一座法式建筑,解放前是旅社,由于新华日报的办事处设在这,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曾下榻于此。站在院子中间抬头仰望,仿佛能看见当年同行们在里面赶稿子的繁忙景象。

四川机械局碉楼

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在成都主持修建名为“四川机械局”的兵工厂,这个碉楼就位于兵工厂旁,修建于1877年。成都曾经有4座碉楼,随着城市飞速建设,三官堂33号的碉楼是成都市区内唯一留存的老碉楼。

碉楼共3层,高约5米,均用大块青砖砌成,墙体厚实。碉楼上留有射击孔、瞭望孔等,第3层设有4个炮台。碉楼底层的4个孔眼为红色砂岩凿成,均被人用水泥封堵。侧面还有24个铁梯,可以从这爬上去。而今,碉楼顶端长满了杂草,随风摇曳,向人们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历史。

四圣祠北街的教堂与民居

走进四圣祠北街,首先看到的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基督恩光堂,铁花围墙、红色十字架、黑色的砖、尖尖的屋顶,看上去庄严肃穆。“时时刻刻我们都需要你,让我们携手同行……”阵阵歌声从教堂传出,原来是唱诗班在歌唱。看守教堂的刘阿姨说,教堂初名英美会福音堂,它是成都市开放教堂中最古、保存较为完整的教堂,属德国巴伐利亚建筑风格。从1892年设置至今120余年,期间也多次修缮,房顶重新盖了两次,第一次是小青瓦,现在是铁瓦,顶部北端建有四层钟楼。

恩光堂斜对面的12号民居,巷子很深,记者慢慢往里走,越往里就越感受到一种古朴和幽静之风扑面而来。灰黑色的古墙,红色的灯笼,院前一颗巨大的古木银杏,伸展着枝叶似是庇护着这里的居民,空气中的湿润混合着桂花的香味,午后的院落有一种别样的宁静,让人不忍打扰。

链接

成都市第一批1 7个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2 基督教恩光堂。/锦江区四圣祠北街1 7号

3 四川机械局碉楼。/锦江区三官堂街3 3号

4 四圣祠北街1 2号民居。/锦江区四圣祠北街1 2号

5 市基督教教会旧楼。/锦江区四圣祠北街

6 四圣祠医院。/锦江区四圣祠北街

7 四圣祠北街3 6号民居。/锦江区四圣祠北街3 6号附3、4、5号

8 隆兴街4 2号民居。/锦江区隆兴街4 2号

9 刘存厚公馆。/青羊区西珠市街4 2号

1 0 民国四川美术社。/青羊区祠堂街1 6号

1 1 新华日报旧址。/青羊区祠堂街3 8号

1 2 金秋茶社。/青羊区祠堂街4 2号

1 3 民国励志社。/青羊区商业街省委大院内

1 4 太升南路2 8 2号附3号民居。/青羊区太升南路2 8 2号附3号

1 5 文庙西街8 0号民居。/青羊区文庙西街8 0号

1 6 花牌坊江源巷2号民居。/金牛区花牌坊江源巷2号

1 7 徐子昌旧居。/金牛区花牌坊街2号

(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北街青羊区锦江区
我变成了一只鸟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成都市锦江区:从“心”出发 开展“六锦”社保服务
成都市青羊区:紧盯目标有序推进 人社工作取得成效
青羊区: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2021年“成德眉资”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成都市青羊区举办
陈历章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人夏
投毒凶手
激情飞扬 舞动阳光
——成都市锦江区2012年小学生“三大球”自编操比赛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