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入法 格局之变

2013-08-11雷怡安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10期
关键词:进店旅行社旅游者

● 雷怡安/本刊记者

旅游入法 格局之变

● 雷怡安/本刊记者

这个秋天,旅游的大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为旅游业颁布的法律。其中取消低价团和禁止进店购物似乎对旅游格局中的各个要素产生了影响。

跟团,鸡肋之食

回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十多年,国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相应的,国人的假日生活逐渐从窝在家里大吃大喝,转变为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国人的脚步越走越远,旅游已经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人们闲暇时的首选内容。

跟团旅游的好处是节省时间、减少花销、省心,因此许多人倾向于这种群体式的旅游方式。在位于成都长顺街的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记者采访得知,2013年8月以前,除去节假日,旅行社报价都不高,如热门的泰国普吉岛报价一般为3000元左右,越南4700元,日本6000元,韩国4800元。还算适中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旅游者。

“普吉岛最低的时候大概2000元,当然购物的项目比较多。”旅行社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记者表明不想参加购物团时,小周很直白地表达了他的看法:如果想低价旅游,购物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然旅行社和导游就是做亏本生意。

受访人陈女士是跟团游的热衷者。由于平日工作繁忙,为了省时省力,陈女士每次都选择和朋友一起跟团旅游,但她发现这种方式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春节去海南旅游,景点玩儿的时间很少,大多数时间都被导游拉到购物商店购物。”没有尽兴游玩、被强制消费成为了每次跟团旅游的硬伤,在陈女士看来跟团游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因为旅行社的规模不一,导游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和旅游线路的繁多,跟团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游玩后诟病最多的话题,2012年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给出的数据,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2012年旅游投诉人次为28364次,旅游投诉主要问题集中在旅游行程中降低服务标准,该类型投诉占受理投诉总数的22.82%,其次为导游未尽职责、旅行社未经游客同意擅自增减旅游项目、因航班等交通延误导致行程变更等。

旅游入法

在距离今年“十一黄金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针对我国旅游业的首部《旅游法》正式公布了,10月1日正式施行。

旅游入法的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在管理和规范中国旅游业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

当然,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旅游入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旅游业管理方面的法规。随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业管理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等等一系列规范措施。

而各地也根据国家出台的意见条例出台了相应的条例规范。2006年9月28日,四川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旅游条例》。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四川省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5月31日,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并公布了《四川省旅游条例》,2012年7月1日,四川这部唯一的旅游业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

旅游在国人生活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旅游法》应运而生。

《旅游法》为管理和约束旅游机构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

比如法律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蝴蝶效应

《旅游法》一出,整个旅游市场瞬间风起云涌。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此法,旅行社第一个动作就是涨价。“日本游的价格已经从6000元左右涨到了1万多。”记者在询问东南亚国家旅游的报价时,更是见识了这股涨价风潮。康辉旅游针对热门的东南亚国家报价已从平日里的不到4000元直接上涨了1000至2000元,而普吉岛这种热门线路更是被喊到了6999元。

针对提价风潮,国家旅游局指出,“十一”后团队旅游价格的上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涨价”, 而是其价格水平理性的、正常的回归。

旅行社以低于接待和服务实际费用的价格招徕旅游者,再通过安排旅游者在旅行社指定的具体购物场所购物、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来弥补成本,即社会俗称的“零负团费”的做法,是一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扭曲的经营模式,给旅游者合法权益和健康的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极大。

“虽然价格涨了至少1000元,但是取消了购物进店的项目,增加了游玩时间还是可以接受。”来咨询东南亚旅游的王女士听说取消了购物环节,还是比较满意。

也有一部分人对于旅行社涨价还是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跟团游这么贵直接断了我跟团的心,还是当自由人吧。”正在考虑明年出国去东南亚海岛国家旅游的上班族小彭告诉记者,即使以后选择跟团都会选择涨幅没多大的欧洲团。

对于《旅游法》出台后的生意情况,旅行社反响各异。中国国际旅行社小周很肯定地说这一法律的施行会造成一部分客源的流失。因为这一部分客源通常是报低价团的,他们参团的首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

康辉旅行社负责人则认为虽然提价但依然不能阻挡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同时,取消进店购物的环节,真正实现“纯玩团”对游客也是一种尊重。

该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今年9月和国庆的旅游订单,报东南亚和日本、韩国团的游客依然很多。虽然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涨幅,但似乎没有阻挡游客的出行热情。

“虽然价格会上涨,但真正优质的旅行社是不会受到太多影响的。”同时他也告诉记者,较高端的客户源应该没有什么变化,高品质的旅行会让他们更满意团队游。

《旅游法》规定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跟团就要进店购物已然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在潜规则里,担任着重要角色的是导游。内地游客到香港去旅游,不购物就要被骂的情况屡见不鲜。吴女士一家在2010年到香港游玩,据她回忆,当时香港导游明目张胆地叫嚣不购物就不开车,用粗俗的语言谩骂不购物的游客。“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很差,感觉再也不会去了。”吴女士一家对香港之行心有余悸。听闻这次旅游入法,并且郑重规定不得进店购物,吴女士举双手赞成。

导游的顾虑

相较于游客方的支持赞同,一部分导游却表现出了深深的顾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告诉记者,取消进店购物后,导游的收入肯定会减少,那么有可能会出现一波导游转行的风潮。

“如果收入减少,我应该就要转行了。”已经在导游的队伍中摸爬滚打了三年的雷导游对未来看得有些悲观。

如今这股略显悲情的色彩在旅游业淡淡地弥漫。已经快到而立之年的雷导游依然和父母住在一个屋檐下,说到结婚,他摇了摇头,“谁愿意嫁给一个收入不稳定又常年在外面奔波的人。”他给记者看他之前写的日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想有一次真正的旅游,而自己的身份不是导游也不是领队,但是不可能,因为我没有钱。

雷导游承认取消进店购物这一项后,会让游客更觉得物有所值,这对提升旅游质量必定是好事。但是取消进店购物后,导游的基本收入能否上涨呢?他对此有些疑惑。

旅行社小周同样对未来旅行社的生意表现出了担忧,“价格上涨肯定会流失一批客源,到底以后生意会怎么样,只有过段时间见分晓了。”(责编:李静)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游客

法国

一位开旅游大巴的司机举例说,有的中国游客吃东西不分场合。有一次,一个中国游客竟蹲在大巴车的通道上用小刀切西瓜,瓜下只垫了张餐巾纸,瓜汁流了一地。

一位经常接待中国游客的导游指出,有的中国游客不懂得说“对不起”,而在法国的公共场合,无论是谁碰了谁,双方一般都会主动说声“对不起”。

一位出租车司机认为中国游客“有礼貌”。

从事导游工作多年的苗奇说,很多大巴车司机都乐意接待中国游客,认为中国人“随和、客气、好相处”;中国游客大多是在绿灯亮时才过马路,这点比法国人做得都好。

澳大利亚

在悉尼市中心的华安酒店,大堂经理查理表示,他见到的中国游客经常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并且在有禁止吸烟标识的房间内吸烟,经常会引发报警,这不仅让游客本人尴尬、不快,还会惊扰酒店的其他客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悉尼宝石旅行社导游詹姆斯·劳也表达了类似的体会。作为导游,劳先生能感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很多酒店和餐馆对大声喧哗和无视禁烟标志的行为十分反感。管理人员不但向导游报怨,还在酒店、餐馆的很多地方贴出诸如“请勿随地吐痰和大声喧哗”的中文告示。这明显是针对中国游客的。

在悉尼中央火车站等车的澳大利亚国民艾丽女士认为中国游客都很真诚友善有礼貌,她与他们相处融洽。

在悉尼的中央火车站,工作人员克里芙说,无论是来这里咨询、买票还是在排队过程中,中国人都很礼貌。

美国

在大学工作的凯特·汤普森提到:“中国游客来到美国总是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购买苹果平板电脑或奢侈品,而不喜欢去体验当地的文化和欣赏景色。”她认为,中国游客只是对主流的欧美文化感兴趣,他们不会去尝试墨西哥菜、美国菜,也不会去听一场黑人爵士音乐会。她认为,品味的多元化和注重精神体验也是“更加文明”的一种表现。

中国青旅(美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再龄说,在美国旅游从业者看来,中国游客有钱但缺乏品位,有时有吵闹、不守规矩、随意拍照等行为。

49岁的工程师罗伯特·赛勒斯丁说,现在的中国游客素质普遍较高,在很多场合也比较含蓄,不会存在大声喧哗的情况。他本人遇到过很多有礼貌且热情的中国人。

日本

一个中国旅行团到北海道观光富良的野薰衣草。导游之前特别强调:多数观光地都是私有地,不能随便进去踩踏。然而,中午公司就收到了当地农场主的抗议电话,投诉中国游客走到农田中间拍照,踩踏农作物。

中国游客在国内坐电梯从来不排队,也不会真正注意右侧站立,左侧通行,经常和朋友站到电梯一排聊天。所以在日本,经常能看到并排站在电梯上畅聊的中国游客。

在日本一所补习学校担任老师的武富波路认为中国游客的热情、亲切值得提倡,中国游客素质在变好,最近看到有不少中国旅客在收款台前排成一队结账。

在日本北海道当地旅行社工作4年多,负责东亚、东南亚入境旅游的任京伟说,乱涂乱画、随意破坏古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完厕所不冲水等现象现在已比较少见了。乘坐公交时争抢拥挤的情况也有较大改变。

综合看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游客热情亲切、朴实慷慨、礼貌友善,不提过分无礼要求,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懂得入乡随俗,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而同时外国人也依然对中国游客的一些陋习颇有微词,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拥挤,购物、买票时插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完厕所不冲水,中国游客有钱但缺乏品位,破坏文物古迹。

(本刊综合 责编 :雷怡安)

猜你喜欢

进店旅行社旅游者
面包店免费让学生打电话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