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 集约 集中
——与专家对话园区效应最大化
2013-08-11
● 裴 佩 李 静/ 本刊记者 廉 钢/ 图
集聚 集约 集中
——与专家对话园区效应最大化
● 裴 佩 李 静/ 本刊记者 廉 钢/ 图
7月29日,我省推进产业园区发展大会召开。省委赋予产业园区以重任——以“有力抓手”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立足省情,结合实际,我省产业园区该怎样走好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之路?记者邀请了两位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产业向园区集中,防止“村村点火”
记者: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为何要将企业集聚到园区进行发展?
王小刚:发展产业园区实际上是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现代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更多的要体现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过去我们的产业发展对园区重视不足,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发展,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这种状况不仅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也导致产业集聚效应降低、配套协作能力降低,产业的竞争力也降低了。发展产业园区,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的效应。这有利于产业自身效益的提升,也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
漆先望: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是实现集中集约发展,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全面提高工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必须打造产业园区的升级版。
访谈嘉宾:
王小刚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漆先望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巡视员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省规划了“51025”重点产业园区,即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将产业园区成梯队布局,这样规划是如何考虑的?
王小刚:抓经济工作一定要突出重点。作为省上来讲,通过选择重点园区,编制重点园区的发展规划,给予重点园区以倾斜扶持,使这些园区能尽快脱颖而出,形成更大的规模、质量和效应。也就是说先让一批园区发展起来,同时让其他园区跟进。我想“51025”重点产业园区的遴选和规划编制工作是基于这点来考虑的。
记者:怎样才能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漆先望:一要坚持集群招商,突出园区特色。重点引进拥有终端产品、较强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同类或相关企业在同一园区聚集。二要推进关联布局。鼓励产生和消化废弃物的企业,在同一产业园区布局。三应该提供专用设施。根据园区确定的主业,建设配套的专用基础设施。同时,加强专业市场培育,鼓励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外部成本,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要招商引资,更要创新驱动
记者:截至2012年底,我省各类园区已达到204个,形成了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攀枝花钒钛钢铁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基地。您认为这些园区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在哪儿?
王小刚:它们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并且与自己原有的产业基础相结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引进了在本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集聚,上中下产业链式的发展。另外就是注重了体制机制创新,而且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园区的特点比较鲜明,也就是我们讲的“一园一主业”,当然,有的园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要有所取舍,形成分工。
记者:目前,全省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份额上升到了60.8%,占全省GDP的比重达27.5%。可以说,全省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园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强做大产业园区的关键在哪里?
王小刚:从园区自身来看,我认为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硬件很重要。包括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园区的水、电、气、交通等;同时,园区的建设要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要形成一个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园区创新动力的建设。比如说要加强孵化园、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配套的一些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从我们省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还要加强招商引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相结合。
记者:招商引资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漆先望:由于短期行为影响,一些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往往“饥不择食”,忽略机会成本,导致一般产能的严重过剩,而且挤占了好项目的发展空间。因此,园区一要明确重点,引进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二要提高进入门槛。在坚持环保“一票否决”的同时,要把单位土地的投资率、产出率和容积率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提高入园企业的门槛。
进一步探索园区发展新机制
记者:您刚才提到“一园一主业”,我们注意到,目前来看很多园区都是多个主导产业,而且园区重复建设的也很多。
王小刚:省“十二五”规划提到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我认为应该普遍坚持。当然“一园一主业”并不是说一个园区只能有一个主业,重要的是要求各个园区要有合理的分工,要形成各自的特色,虽然达到这个要求比较困难,但这是一个方向。园区突出了自己的主业,有了自己的主业它才能够形成比较优势。有了合理的分工,才可能形成集聚效益。这个非常重要。园区有一些重复建设也是正常的,我们主要避免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水平又低、对环境的影响又比较大的重复建设尤其要避免。
记者:近10多年来,我省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您认为未来还应该加强产业园区哪些方面的建设?
漆先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打造创新平台、招商选资、发展产业集群和联建产业园区。国家级产业园区和有条件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都要设立各具特色的科教园区,发挥科教研发集聚效应;要建设创新平台,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孵化器,增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吸引力;搭建转化平台,强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园区的技术研发公共设施、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政府一站式服务和大幅缩短办结时间为标志,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王小刚:从全省来讲,园区数量要适当的控制,不能搞得太多太滥,重点要注重质量的提升。
要注重产业引进,又要注重自身的创新。虽然“创新”难度还比较大,但一些基层的产业园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往这个方向努力我认为还是需要做的。
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去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管理体制来讲,一定要按照经济规律建设园区。我们讲“改革的红利”,在园区也是适用的。现在的园区大多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在引进市场机制的开发、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等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责编:张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