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中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环境研究①

2013-08-11张崇艳魏海滨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牧区年龄段蒙古族

张崇艳 魏海滨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按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规定,选取能够代表蒙古族集居区的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的中学阶段13~17岁蒙古族学生。选取父母双方均为蒙古族且家庭住址为牧区的学生,每年龄段选取100人,共计500人。全国汉族学生数据来源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体质指标检验用t检验。

2 学生体质状况

2.1 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1)身高: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生的身高由13岁的153.7cm增长至17岁的168.7cm,4年增长量为15cm;女生的身高由13岁的153.4cm增长至17岁的157.6cm,4年增长量为4.2cm。中学阶段男生身高最大年发育量为14~15岁(增长5.2cm),女生身高最大年发育量为13~14岁(增长2.2cm)。牧区蒙古族男生身高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男生,在13~15岁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在16~17岁差异具有显著性;牧区蒙古族女生身高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女生,但差异均不具显著性。(2)体重: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生的体重由13岁的43.4kg增长到17岁的59.1kg,4年增长量为15.7kg;女生的体重由13岁的45.0kg增长至17岁的55.4kg,4年增长量为10.4kg。中学阶段男生体重最大年发育量为14~15岁(增长4.4kg),女生体重最大年发育量为13~14岁(增长3.6kg)。牧区蒙古族男生体重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男生,在14岁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在13、15岁差异具有显著性;牧区蒙古族女生体重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高于全国汉族女生,在13、16、17岁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3)胸围: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生的胸围由13岁的72.6cm增长到17岁的81.7cm,4年增长量为9.1cm;女生的胸围由13岁的73.0cm增长至17岁的79.0cm,4年增长量为6.0cm。中学阶段男女生胸围最大年发育量为14~15岁、13~14岁(均增长2.7cm)。牧区蒙古族男生胸围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男生,在14~16岁差异具有显著性;牧区蒙古族女生胸围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女生,但差异均不具显著性。(4)BMI指数:是身高体重的派生指标,反映了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关系,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营养状况和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女生的BMI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但男生17岁的BMI低于16岁;男生BMI增长最快的年龄段在15~16岁(增长0.67),女生BMI增长最快的年龄段在13~14岁(增长1.06)。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生的BMI指数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女生,这与哈森高娃等(2009年)研究蒙古族6~18岁学生体质指数20年趋势分析中“1985年和2005年蒙古族各年龄组学生BMI指数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青春期前女生BMI指数低于男生,进入青春期后女生BMI指数快速增加,并超过了男生。进入青春期后女生BMI指数明显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喜欢静,缺乏锻炼,身高增幅远不如男生快,而体质量增幅大于男生有关。”[1]

表1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中学生身高、体重、BMI指数指标 单位:cm N=50

表2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中学生胸围、肺活量指标 单位:cm N=50

2.2 身体机能发育水平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女生的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符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男生大于女生,且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男生的肺活量由13岁的2371.7ml增长到17岁的3470.3ml,4年增长量为1098.6ml;女生的肺活量由13岁的1863.0ml增长至17岁的2033.7ml,4年增长量为170.7ml。中学阶段男女生肺活量提高最快的年龄段均为14~15岁(分别增长347.4ml和54.4ml)。牧区蒙古族男生肺活量平均值在13岁、16岁低于全国汉族男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牧区蒙古族女生肺活量平均值在13~17岁年龄段均低于全国汉族女生,在16~17岁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内蒙古牧区蒙古族男生肺活量指数在13~15岁逐年增高,但16岁开始下降,而女生的肺活量指数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主要是体重增长幅度过快,而体力活动不足。从理论上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机能水平也应随之增长,而现在恰恰相反,主要原因应该是缺乏适当的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

3 学校体育环境

2011年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出炉的“中日韩三国高中生身心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高中生长得最高体质最差。在专家们看来,中国学生体质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学生难以腾出时间搞运动。而“跑步两圈,大一女生倒下猝死;课间长跑,初二女生晕倒不治”一系列的运动安全事故,让体育教育界人士疾呼,学生体质严重下滑,中小学生再“圈养”不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课题最初的研究设想是内蒙古牧区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会优于全国汉族学生,原因为:农村牧区中学离家都比较远,普遍都在3、4公里之外,学生往返于家与学校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脚,回到家里还得干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做饭、洗衣、挑水、放牛、放羊等等,长期这样的艰苦生活,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当然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但在实际调研中却发现,现实与最初的设想出现了偏差,学生体质状况部分的分析数据也是很好的证明,男女生的肺活量并没有优于全国汉族,相反16~17岁女生的数据低于全国数据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因此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学生体质的学校体育环境因素作了研究。由于初中阶段还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且所调查的学校大部分来自牧区,而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志愿阶段,所调查的学校均在县级市,两个阶段学校硬件、软件条件差异较大,无法合并处理,所以对于学校体育环境的研究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进行。

3.1 学校体育教学

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的开课率为90%,基本能达到教学要求。不能正常开课的原因主要是师资严重短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体育教师;其次为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体育经费、体育课被挤占和场地器材不足从而影响到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的开课率为100%。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课,但体育课的课时并不充足。《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中规定“7~9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但在调查中发现牧区初级中学大多每周开2次课,开3次课的学校只有3所,仅占被调查的9.56%,且初三与高三这两个年级发生挤占体育课现象是最频繁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而每周2~3次的体育课,就运动强度来说远远达不到强身健体的要求,所以评价体育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生喜欢体育课,爱屋及乌也会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才可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对学生“喜欢程度”调查中,很喜欢、较喜欢这两个对体育课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68%,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占20%。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占比例较高,在对他们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时,解除了学习疲劳、放松身心是主要原因,其次才是锻炼身体、学习体育知识、交朋友等。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有:没有器材、教学内容偏重竞技性、风吹日晒等。在调查中还发现,爱上体育课是学生的通性,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压力的加大,体育课不断被挤占,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的天性越来越受到压制,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与年级成反比。

3.2 两操(早操与课间操)

两操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消除大脑疲劳,恢复和提高大脑工作能力,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3]。一般有寄宿生的学校为便于管理,规定在校生必须出早操和课间操。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基本上每天坚持做两操(天气原因除外),但完成的质量差异却较大。首先在持续的时间上,高中阶段学校大部分在20~30min部分学校在两操内容和次数上的要求较高,除了要做国家颁布的广播操外,还要做学校自编的广播操;甚至有些学校要求一套操做两遍;而初中阶段学校大部分持续时间在10~20min只做国家颁布的广播操。其次在学生对待“两操”的态度上,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分别占到83.25%和86.7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现有的“两操”的内容和形式,认为内容单调、枯燥,只是走形式,对增强体质没有明显作用。因此,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气候、季节来制定“两操”模式,应多考虑是否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同时要在“两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创新,选择合适的乐曲。学校要加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保证“两操”活动的硬件符合国家体育教学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教室、操场、走廊、走道等处均能清楚地听到乐曲。有了良好的氛围才能增强学生对“两操”的兴趣。

3.3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学校体育综合效益的重要一环。调查结果显示,中学阶段学校非常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均能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但质量并不高,87.25%的学校选择的方式是学生自由活动,让学生放任自流,没有教师组织和管理。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但大部分女生选择了聊天、闲逛、看书等。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选择的项目与学校场地设施充足情况成正比,往往是哪个项目场地较多,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选择此项目的人数较多。

[1]哈森高娃,肖剑岚,王风英,等.蒙古族6-18岁学生体质指数20年趋势分析[J].中国校医,2009,6(3):272-274.

[2]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45.

[3]王波.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差异[J].教育科学,2008(1):155.

猜你喜欢

牧区年龄段蒙古族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新巴尔虎左旗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