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飘摇中的陈宝琛旧居

2013-08-10崔金泽

北京观察 2013年5期
关键词:号院东路旧居

文/崔金泽

作者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目前,33号院东路花园——也即陈宝琛生前吟诗、身后停灵处,包括原有保存完好的后门均已被拆除,大门门牌已丢失,屋顶被捅漏,东路南侧院落完全消失,彩绘游廊仅剩半壁,在风雨中飘摇。

陈宝琛18岁中举,21岁登科进士,一入仕便平步青云,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同为清流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枢廷四谏官”,甚得宠信。然而清流一派在甲申中法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陈宝琛因保荐失当被连降五级处分,返乡一待就是25年。在此期间,他认为救国必须首先发展实业和教育。1906年,陈宝琛出任当年成立的福建铁路公司总理,亲自到南洋募股,于1910年建成自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的铁路28公里,这是福建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福建铁路建设之先河。1907年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发展成为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三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开创了福建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今天的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陈宝琛广场树有其铜像。

宣统元年(1909),陈宝琛奉召入京,任总理礼学馆事宜,同时仍担任福铁公司驻京经理。1910年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及经筵讲官、资政院议员,并在同年冬资政院开会期间,首发昭雪戊戌六君子之议。1911年担任溥仪之师。民国元年清帝逊位,陈宝琛追随溥仪。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溥仪授予“太傅”衔。“九·一八”事变后,陈冒死去东北劝谏溥仪,反对建立伪满洲国,溥仪不从。1935年,陈宝琛病逝于北京寓所,得逊清“文忠”特谥及“太师”觐赠。

旧居今址考证

查国家文物局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陈宝琛旧居”在灵境胡同19号,并言“……旧居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各有三进院落。东院已拆改,西院只存一进院落,有北房三间带左右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后罩房五间、西厢房三间。今已无存。”这与1935年4月15日《北平晨报》广告栏内刊登的陈宝琛去世讣闻中“丧居北平灵境胡同七号”等字样却不相符。

北京皇城西南角向内缩进,其西墙中段向东折,与西苑西墙相接。西皇城墙北段及中段于20世纪20年代拆除拓为道路,查民国24年(1935)北平市《内二区平面图》,可见灵境胡同东段今西黄城根南街以东部分,与今西黄城根南街同标为“皇城根”,而西段则标为“灵境”。至陈宝琛去世时,今灵境胡同19号之所在仍叫“皇城根”,而非灵境胡同,故《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上判定的旧居位置明显错误。

建国后,灵境胡同与原“皇城根”东西走向段合并,整合后全胡同宅院统一重新编号,路北为单号,自东向西递增,因此今天灵境胡同上的门牌号与民国24年完全不同。据北京市公安局西长安街派出所出具的《新旧门牌号码对照表》第119页显示,重新编号前的灵境胡同7号,为今灵境胡同33号。再查1951年北京市政府房地产管理局测绘地图,今灵境胡同33号院落被明确标注为7号。另据北京市档案馆藏1947年9月《北平市政府警察局内二分局户口调查表》,灵境胡同7号被登记为“官房”,为交通部平津铁路局宿舍,而今天的灵境胡同33号,其产权归属仍为铁路局宿舍。

综上所述,可知今灵境胡同33号即为末代帝师陈宝琛旧居。

另外,1935年3月7日《北平晨报》广告栏刊登陈氏讣告中,出现“灵境井儿胡同七号陈宅门房谨禀”落款,可知陈宝琛旧居并不直接向灵境胡同开门,而是位于一条连通灵境胡同的支路——井儿胡同中。经查,至建国之前北京全城以“井儿”冠名的胡同共有十余处,无一处位于该地,可见此“井儿胡同”并非官方地名,推测其内宅院依灵境胡同顺序编号。另据《北平晨报》1935年3月8日第6版《陈宝琛之丧接三算空前——送者数百尽为知名之士,且有古稀老门生》报道,7日下午为陈“送三”的队伍“……全队出井儿胡同西行,经灵境,绕道甘石桥大街,进堂子胡同,至太仆寺街西口,焚化纸车马,而孝子孝孙十余人跪道哭送……”,可见井儿胡同开口应在当时的灵境胡同中东段。

民国24年(1935)北平市《内二区平面图》,灵境胡同北侧的支路胡同共有三条,自西向东分别为:东斜街(南口)、八宝坑及一条拐棒状未注名胡同。在其他胡同均明确非井儿胡同的情况下,该未注名胡同为“井儿胡同”的可能性最大。经实地踏查,今灵境胡同33号即位于这条胡同内正北侧尽端的位置。因此民国报纸中出现的“井儿胡同”这一模糊的概念,也与今灵境胡同33号院的地理位置特征相符。

据2011年9月现场调研,33号院内居民均表示此宅即为末代皇帝溥仪老师的旧居。其中家住东路南端院落北房中的门大妈,已在此居住50余年。她说33号院清代曾为皇帝老师的住宅,解放前有“铁路上的头头儿”在此居住。

据她回忆,她婚后便搬进33号院,当时其西路为一组四合院,东路为花园,其中有假山、松树,并有游廊将北房及她所居住的南房连通,东路有旁门开向西黄城根南街。截至2011年采访时,除游廊及假山以外,门大妈所指认的旧居建筑及古树均完整存在。

现场居民回忆,与文献研究得出的33号院自陈宝琛旧居转而成为平津铁路局宿舍并一直延用至今的历史沿革基本相符。

故居的建筑格局

今灵境胡同33号为该胡同以北最成规模的院落,保存完整,结构清晰。33号院大门面阔三间,正中一间开广亮大门,院内包含东西两路建筑。

西路为全院之主体,共四进院落,第二进南房面阔5间,其北为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根据已有分期结论判断,应为清同治至民国初期古建筑遗存,再北为三开间正房,最后为五开间后罩房。经与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对比,其现存西路建筑之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开间数等,均与清乾隆朝状态完全一致。

东路建筑布局较为宽松灵活,其南端贴近大门处为一进规整的院落,有南房及北房各三间,东西无配殿,而是直接由抄手游廊连接。此进院落以北存古松树一棵,再北为一规模庞大的三间正房。东路建筑东侧有三座红砖独栋单层住宅,再东南有33号后门,为单间广亮大门,向东开向西黄城根南街。据居住在东路南端院落中的门大妈介绍,东路原为花园,有假山一座,位于古松树下,后被挪至某机关大院,南端院落与松树北侧正房之间曾有游廊连接,东侧的三间红砖独栋住宅为日本人设计、建造,内部曾有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另据院内其他居民介绍,该花园中曾有戏台一座,文革前即被拆除。东路现存的格局也在乾隆图中得到了明确的表现,为一带水池的花园。根据1935年3月8日《北平晨报》第6版《陈宝琛之丧接三算空前——送者数百尽为知名之士,且有古稀老门生》报道:“……灵停东院大厅,为公生前集吟唱之所,前有山石,现则芦棚高搭,联幛满悬。已成肃穆之丧堂……”。可见该花园一直沿用到1935年,是陈宝琛宴集朋友吟诗的地方,其死后亦先停灵于此。

今灵境胡同37号位于33号西侧,民国时期原为灵境胡同9号。大门为单间广亮大门,尚存清末民国式样雀替及凤鸟纹抱鼓石,象眼部分有灰塑“”、“寿”、铜钱等纹饰。门内院落三进,其中正房三开间前带卷棚顶抱厦,左右尚存抄手游廊,后房正中三开间前檐屋面向外推出一廊步,左右开门通向东西两开间之前,形成正房及两耳房结构上同为一五开间房屋之状,殊为奇特。

37号所在位置在乾隆图中表现为若干较杂乱的小型院落,说明现存建筑上限应不早于1750年,这也与其大门上的雀替等建筑构件表现出的清末民初时代特征相符。查北京市档案馆藏1947年9月《北平市政府警察局内二分局户口调查表》,此宅同33号院一样,被登记为“官房”,为交通部平津铁路局宿舍。今37号东夹道仍存有原向东开启的月亮门一道,查北京市档案馆藏1946年《北平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关于查缉西城灵境胡同官房地毯被窃案的呈文》(编号J181-027-01744)所附《参考人询问笔录》,在对王俊德(时年24岁,住灵境胡同9号)的询问中,警察问:“(灵境胡同)7号与9号两个住宅,何时通开的?”王答“:在日本投降时,由日本人拆的。”可知今灵境胡同37号在1945年与33号打通,同归为交通部平津铁路局宿舍使用。

可见,灵境胡同33号应是真正的陈宝琛旧居所在,且保存尚完整,《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刊登的官方判断有误。33号院在陈宝琛过世后成为原交通部平津铁路局宿舍,并在1945年前后与37号院打通,此产权的转变是否与陈宝琛早年间在福建的铁路建设背景有关,尚待考证。

风雨飘摇中的33号院

33号与37号两座宅院建筑独特且保存完整,尤其是33号院西路主体与乾隆图完全吻合,除垂花门外,主体建筑下限或不晚于1750年,具有较高文物价值。而其所在的位置,也对廓清明清皇城西墙的走向及位置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然而,灵境胡同33号及37号目前没有任何文保身份,也不在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名单中。为进行“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西黄城根南街南口以西的建筑将被陆续拆除。目前,33号院东路花园——也即陈宝琛生前吟诗、身后停灵处,包括原有保存完好的后门均已被拆除,大门门牌已丢失,屋顶被捅漏,东路南侧院落完全消失,彩绘游廊仅剩半壁,在风雨中飘摇。33号院西路的居民亦人心惶惶,称其连同37号院即将被整体铲平。

陈宝琛为中国近代历史名人,而陈家又因错综的闽台姻缘,在台湾同样颇有名望。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的夫人辜严倬云,是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的孙女,而她“同时又喊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叫舅公,2010年她回福州老家寻根谒祖并为洪涝灾区捐款……到严复墓前祭扫、去衣锦坊水榭戏台看戏、赴陈宝琛故居探访……”这里所说的陈宝琛故居乃其在福建的故宅,即“陈氏五楼”,位于福州市螺洲镇,该地早在1983年即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为“福州市名人故居”,并在2006年整体修复竣工向游人开放。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西登龙岭的陈宝琛墓也在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此笔者紧急呼吁整体保护北京灵境胡同33号、37号院,依据建筑本身的价值及其地理区位,对明清皇城西墙走向的重要地标性意义,及时认定并给予文物建筑身份。33号院作为陈宝琛身为帝师,尤其是舍身前往东北力阻溥仪称帝伪满洲国时期的居住地及其逝世地,具有重要纪念意义,且为北京内城难得保存完整且有据可查的“涉台文物”,建议以“陈宝琛旧居”名义设立文物保护单位,给予相适应的文保级别。

33号及37号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部保存完好,若将院内的违法建筑清除,外迁居民,将部分房屋辟为陈宝琛纪念室,则该历史建筑群完全可以改造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于一体,兼有统战意义的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社区中心,要远比拆平历史建筑而建立起来的冰冷水泥大楼更具人文情怀和社区亲和力,它将是对“北京精神”的极好诠释,并在闽台地区为北京树立良好的人文形象,有助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猜你喜欢

号院东路旧居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北京东路的歌谣
教师作品选登
崇文尚德学子路 仁信智恒杏坛诗——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一小学
伟人旧居
随想・延安
——于毛泽东旧居前
晴日梦里听雨声
离奇的凶宅案
乐亭大鼓“东路”、“西路”之探
贵阳乌当罗吏目村发现永乐公主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