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把VR译为“灵境”的提议怎么样?
2023-04-15米为闻
文 | 米为闻
钱学森先生1990年11月27日写的一封书信末尾谈“Virtual Reality”的翻译,写道:“此词中译,可以是1.人为景境(不用‘人造景境’,那是中国园林了),2.灵境。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
把VR译为“灵境”的提议怎么样?刘经南院士觉得好。刘院士是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领域的专家,多年前就开始基于测绘技术,研究高精度的数字城市,亦即城市的“数字孪生”,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有深入研究。刘院士说:钱学森提议的灵境很好;如果要直白一点,可以用虚实结合;元宇宙的说法不好。
灵境,确实中国味特浓,而且传递出了VR的内在含义,译法既雅且达。但从1990年提出到现在,灵境这个译法并没有得到大家广泛接受,究其原因,或许是灵字科技感极弱,而虚拟现实却属于计算机技术,科技感十足,两者反差太大了。
灵字繁体是靈,从巫,本义就是巫,通神的人。《离骚》里有“命灵氛为余占之”,可见“灵氛”是能知道吉凶的。灵由巫、通神的人,引申出神的意思,《尸子》说“天神曰灵”。古人还给神和灵分了阴阳,《大戴礼记》说“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灵字从神灵又引申出精神、灵活、应验等等意思。
看到“灵境”,多少会想到人世间之外,亦即所谓“彼岸世界”吧。柳宗元写“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灵境、鬼工对举。类似地,李忱写“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仙峰、灵境对举。王维写“不疑灵境难闻见”,钱选写“灵境无人桃自花”,都是用灵境指代桃源仙境。白居易的“灵境与异迹”,更是让灵、异互文。元稹则有一联“梦魂良易惊,灵境难久寓”,以灵境指梦中世界,后世曹雪芹的“太虚幻境”堪称与此一脉相承。
至于刘经南院士的“虚实结合”提法,比虚拟现实的含义更广一些,表达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与纽结,但作为某种事物的名称仍不够好。“虚实结合”是主谓结构,顶多可以理解为名词化的主谓结构,用作事物名称,不如以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
最近在“元宇宙”话题上频频撰文发声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副理事长肖方晨先生,提议用“仿真情境”,更为贴切。仿真本就是计算机术语,表达了“基于计算机技术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和创造”的含义;情境则是通过虚拟现实达致的成果。
从钱学森先生提议的“灵境”和“人为景境”,设想过的“人造景境”,肖方晨先生提议的“仿真情境”,以及小说《雪崩》中文译者郭泽用的“虚拟实境”,我们发现同一个中心词:“境”,可见在讨论这一话题时,境字会让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确实,境有疆域的意思,有状况、景象的意思,有地步、境界的意思,甚至在佛学里有“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的意思。境字的多个义项,都和虚拟现实合辙。
再来看看“元宇宙”,从字义看,元是“首、为首的”,宇是“所有空间”,宙是“所有时间”,这三字和Metaverse或Virtual Reality的含义大为牴牾,组合起来也浮夸、鄙陋,不能和“灵境”“人为景境”“虚拟实境”“虚实结合”“数字孪生”“仿真情境”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