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飞传奇

2013-08-09

现代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辉聂荣臻摄影记者

沙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1912年出生于广州。

沙飞高小毕业后考入广东省无线电学校,他喜欢文学,爱读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1926年,14岁的沙飞从无线电学校毕业。当时处于北伐前夜的广州正掀起反帝爱国的热潮,少年沙飞毅然从军,在北伐军中当电台报务员。

1932年初沙飞年仅20岁,已是汕头电台的特级报务员,月薪150大洋,工作稳定、收入又高,他把能买到的鲁迅的书全读完了。他与同事王辉恋爱,二人于1933年喜结良缘。带着新买的照相机,夫妻俩去了香港、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在杭州,他们凭吊了最敬仰的岳飞和秋瑾的墓,沙飞还拍了岳飞墓的照片,那是他的第一幅摄影作品。

此时沙飞已立志做一个“前进的新闻摄影记者”,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补贴家用后所剩不多的钱都用在了摄影上。王辉很支持丈夫,为了给沙飞添置专业摄影器材,还拿出了自己母亲给她补贴家用的钱。但摄影对沙飞来说,并不是用来消遣的兴趣,他报国的热忱与摄影息息相关。

1935年,沙飞加入中国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团体——黑白影社。他改名为沙飞,意为他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里自由飞舞。

1936年8月,沙飞辞去电台的工作,奔赴上海。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上海,沙飞参加了由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并担负新闻摄影任务。10月8日,沙飞见到了抱病前来观摩的鲁迅先生,他精彩的抓拍为人们留下了鲁迅罕见的欣然而笑的形象。11天后,即10月19日,鲁迅先生溘然病逝,沙飞被许可参与了守灵、殡仪的全部过程。人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这方面的鲁迅的照片,大都出自沙飞之手。沙飞的作品,成为人们认识鲁迅形象的重要参照。

沙飞拍摄的鲁迅照片先后在《时代》、《中流》、《生活星期刊》等媒体上公开发表,他的名声响彻了上海。

沙飞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多个“第一”。他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影展举办人之一,还是第一个采访“平型关大捷”的新闻记者,他是聂荣臻将军任命的我军第一个专业摄影记者,也是第一个为白求恩拍照的摄影记者。到1948年底,他为新中国留下了2万多张珍贵的照片底片。

1948年,沙飞因肺结核转入石家庄白求恩国家和平医院治疗,主治医生是日籍内科主任医师津泽胜。沙飞有着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的心灵和棱角分明的性格。他亲历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行径,加之最为敬爱的鲁迅有被日本医生害死的说法,使得他对津泽胜极不信任。

他不敢吃津泽胜开的药,说有问题;津泽胜给他做透视,他觉得是医生想用放射线杀害他。他给毛主席和聂荣臻写信,说和平医院有很多特务,津泽胜就是一个。沙飞还说自己“会有惊人之举”,但他种种离奇怪诞的言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当军区首长发觉沙飞精神反常,要接他到北京治疗时,悲剧发生了。

1949年12月15日,津泽胜给沙飞开药后转身出门,刚走了两三步,沙飞对着他开了一枪,接着,沙飞从床边走到津泽胜跟前,对着他的头部又开了一枪。

事发被捕后,沙飞又写控诉书指控津泽胜谋害自己,还给邓颖超写信,说爱人王辉支持津泽胜对他的伤害,是津泽胜杀害他的帮凶。

当时医院的检查结果是:沙飞精神正常。聂荣臻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当对沙飞处以死刑的判决最终下来时,聂荣臻当场落泪。

1950年3月4日上午,沙飞刮好胡子,穿好衣服,冲旁边的一个同事笑着说:“咱们永不相见了。你最了解我,将来为我说话。”同事给沙飞穿上鞋子,说:“慷慨就义去吧!”跟着就哭了。沙飞仰头笑笑,闭上眼睛,从容出去。他的口袋里装着一只小铁盒,里头是他当年拍摄的鲁迅照片的全部底片。

上世界80年代,经沙飞的子女多次申诉,“沙飞案”得以再审。复查表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其行为不能自控。1986年5月19日,沙飞得到平反。

被处决那年,沙飞38岁。

(摘自敦煌文艺出版社《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 主编:《读者欣赏》杂志社 本文作者:李秀娟)

(图片 沙飞 王辉夫妇.jpg 1.jpg 图注:沙飞拍摄的鲁迅先生照片。)

猜你喜欢

王辉聂荣臻摄影记者
剧作家王辉
Characterization of size effect of natural convection in melting proces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square cavity∗
竹之韵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