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开成“答谢会”是在消费灾难
2013-08-09
6月6日上午和下午,吉林省德惠市市委在米沙子镇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主角是德惠市市委与吉林省卫生厅。发布会大量时间被用来“向社会各界伸出的援手表示感谢”。吉林省卫生厅厅长甚至站起来对在场的记者敬礼。与此同时,对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等焦点问题,发布会并没有发布有效信息。
国务院吉林“6·3”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做出这样的定性:“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在国务院调查组6日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表示:“作为省长,我深感愧疚和自责”;长春市市长姜治莹说:“我要郑重地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国务院调查组,向省委省政府做出深刻的检查和反省。”而作为事故发生地的德惠市,居然将新闻发布会开成充满“喜感”的“答谢会”,谢这个谢那个,唯独不见对逝者的哀悼,对事故责任的承担,对工作失职的愧疚,请问你们的责任感何在?耻感何在?
“丧事”当成“喜事”办,早已是一些官员的定势思维与惯用手法。在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面前,一些官员面对媒体时,总是将公众最关心的事故核心信息置于一旁,侃侃而谈“领导重视”、指挥“抢险救援”、地方“迅速行动”、公众“情绪稳定”等等,网上出了一套事故处理的官样作文范本。有时,连采访记者都看不过眼,打断官员的“表演”。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采访雅安市主要领导时,他就历数各级领导关注,直至被中央电视台主播长啸打断;更早以前,2010年6月江西发生特大洪灾,江西防总一位负责人也如此表演,被主播邱启明“无情”打断。
谁都不愿意看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发生,既然不幸发生了,公众希望第一时间了解灾害或事故的核心信息,譬如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程度、善后如何开展、事故直接原因、谁负主要责任、如何追究责任,等等。至于上级领导如何关心,官员们都做了什么,虽然重要,至少不是公众最想知道的。一些官员为何习惯于回避前者,而放大后者,顾左右而言他?形式上,这是格式化的事故处理手法;实际上,以“功绩”为事故“冲喜”,是责任官员转移视线,逃避责任的一种“碍眼法”。
(摘自《广州日报》 本文作者: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