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成功访日
2013-08-09
邓小平于1978年10月19日抵达日本,他在日本的行程安排得很满。
10月23日上午,福田首相和400名日本人在赤坂迎宾馆大厅举行了欢迎邓小平的正式仪式,然后两人参加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互换仪式。出席活动的还有28位主要国家的驻日大使,但是按照中方的请求,苏联大使未获邀请。
仪式结束后,邓小平在与福田举行会谈时打开了一包“熊猫”牌香烟,递给每人一枝,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邓小平说:“几年来我一直希望来东京访问,现在终于实现了。十分髙兴和首相结识。”福田回答说:“近一个世纪来,日中关系的不正常状态终于结束了。条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日中两国的永久友好关系。这是邓小平副总理下决断的结果。”福田说,他只了解战前的中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访问中国,邓小平立刻答道:“现在我就代表中国政府邀请首相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他的东道主当场接受邀请。
园田直和黄华签署并互换了正式文件后,邓小平出人意料地给了福田一个热情的拥抱。
邓小平还在皇宫花了两个小时与天皇共进午餐。据在场的黄华外长讲,邓小平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要积极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我们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黄华提到,天皇用了“不幸的事情”这个说法,黄华说,这“相当于对战争损害做了间接道歉”。天皇和邓小平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现在两国能够共享和平友好关系,要把它永远保持下去。
当天下午邓小平与福田进行了会谈,然后福田为邓小平设宴,大约有100名日本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的重要人物出席。福田在宴会的讲话中回顾了中、日两国2000年的密切交往,然后说:“到了本世纪,经历了不幸关系的苦难。”这时他脱离讲稿补充说:“这的确是遗憾的事情。”中方把这看作是一种道歉。福田继续说,“这种事情是绝不能让它重演的。”邓小平说,“我们两国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但是在中日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中,这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邓小平对他的东道主说,他来日本有3个目的:一是互换“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日本人听后都笑了起来。邓小平又说,他所说的“仙草”,其实是指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秘密。
邓小平拜会了前首相田中角荣、参议院议长保利茂和自民党党魁大平正芳,然后又去国会参加了招待会。当时田中角荣正因“洛克希德丑闻”而被软禁,很多日本人都躲着他,但邓小平主动提出前往田中角荣的私邸拜会。他对田中说,他来日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向那些为发展中、日关系做过工作的老朋友表达谢意的。他要感谢田中前首相为两国友谊做出的贡献,感谢他签署了《中日共同声明》。
在50年代和60年代为维持中、日关系发挥过作用的日本人,1978年时多已亡故。10月24日下午,邓小平和妻子卓琳在赤坂迎宾馆招待了这些人中仍然在世的几位和其他人的遗属——主要是在那个困难时期与中国保持交往的已故政治家的遗孀和子女。邓小平向他们表达了歉意,他说,他没有时间亲自去拜访他们每一个人;就像周恩来一样,他想对日本朋友说,“饮水不忘掘井人”。邓小平说,虽然他们不能分享今天的欢乐,但他们的努力不会被人忘记,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史册,激励两国人民继续前进。邓小平请他们常去中国看看。很多听到他讲话的人都感动得潸然泪下。
这天下午,日产公司总裁陪同邓小平,花了一小时参观了公司在神奈川的工厂,该厂刚在生产线上引进了机器人,号称全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工厂。邓小平参观了生产线,听人介绍说每个工人一年平均生产94辆汽车,邓小平说,这要比中国排名第一的长春汽车厂多出93辆。他在参观完日产公司后表示“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次日邓小平再次与福田首相会面,出席了日本最主要的工商团体——经济团体联合会——举办的午餐会,稍后又召开了日本记者招待会,会见了祖籍中国的日本人,并主持了一个晚宴。出席经济团体联合会午餐会的有大约320家公司的执行官,超过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访时300人的纪录。
邓小平在中国从未举办过记者招待会,而他在这一天成了第四位举行西方式记者招待会的中共领导人。来到日本记者俱乐部的记者约有400人。邓小平首先谈了一些国家谋求霸权的危险和中、日两国共同对抗霸权的重要性。不过,他也感觉到日本有强烈的中立主义情绪,因此他说,中国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中国为了搞现代化,其实也需要和平的环境。之后邓邀请记者提问。当有记者提出钓鱼岛归属的问题时,气氛骤然紧张,然而邓小平回答说中、日两国看法不同,对钓鱼岛的称呼也不同,不妨先把问题放一放,把它留给后人,他们会比今天的人更聪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场的人如释重负,感叹邓小平有如此巧妙的回答。
在被问及访日给他留下的印象时,他对日方出色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他受到了天皇、日本工商业和各界人士十分友好的接待。又说,他与福田首相进行了很好的会谈,中、日两国领导人以后每年都要见面。他说,访问时间虽然短暂,但他要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人很希望听到这样的话,他的讲话结束时,全场起立为他鼓掌,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出席记者招待会的人普遍认为,邓小平对日本的访问标志着一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为它所造成的可怕悲剧道了歉,并立誓帮助中国的现代化,日本人希望这次访问能开创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次日,新日铁社长和日中经济协会会长稻山嘉宽陪同邓小平乘气垫船穿过东京湾,参观了新日铁的君津制铁所。君津制铁所是一个自动化钢铁厂,仅此一家工厂生产的钢铁量,就相当于当时中国全部钢铁厂总产量的—半。邓小平参观完工厂设备之后,立刻宣布他希望在中国也建一座君津这样的钢铁厂。
邓小平乘坐新干线“子弹头列车”从东京前往京都,然后又参观了邻近的奈良和大阪。邓小平在关西地区的一家饭店走过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房间,瞧见一个穿着漂亮白衣的女子,便问那里在做什么。当听说正在举办婚礼时,问道他是否可以看一看。一对新人很高兴他们的婚礼将成为国际新闻,愉快地摆好姿势和邓小平合影,旁观的人都觉得颇为有趣。
邓小平游览了有800年历史的京都,它的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皆模仿唐朝古都长安。他在那里会晤了京都府知事、京都市长和当地的工商界领袖。然后他从京都乘专列去了奈良。邓小平参观了按南宋寺庙风格建造的东大寺,与奈良市的官员共进午餐。
离开奈良这座古都,邓小平又去参观了松下公司在大阪的电器工厂,在那里会见了松下幸之助。松下也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深感内疚,他表示愿意帮助中国人改善生活水平,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电视机,让当时还买不起电视机的中国家庭也能看上电视。邓小平在那里不但看到了大规模生产的彩色电视机,还看到了尚未进入中国的传真和微波设备。邓小平知道松下幸之助的名望,称他为“管理之神”。
当晚,邓小平和大阪政府官员共进晚餐,在座的还有已故的高崎达之助的女儿。邓小平请她来是为了向她父亲的贡献表达敬意和感谢。
日本广播公司(NHK)全程报道了邓小平参观工厂的经过,展示了一个精力充沛、观察力敏锐而又自信的邓小平。他充满好奇和热情,但并没有对他看到的日本新技术一味说奉承话。如果过于谦恭的话,他可能会受到“崇洋媚外”的指责,因此他得把握好分寸。在邓小平访日期间,当记者问邓小平对新干线列车有什么看法时,他给出了完美的回答: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快,真快!”——他既承认外国技术的价值,又没有伤害中国人的自尊。
稻山嘉宽是在日本招待邓小平的一位重要的工商界人士,他从1957年就开始向中国出售钢材;到1971年,他的公司已在把武汉钢铁厂改造成为中国最现代化的钢铁厂上发挥了主要作用。
邓小平希望他的日本之行能推动在中国沿海地区建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厂的计划,一年前稻山嘉宽和李先念副总理就曾讨论过这个项目。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君津钢铁厂,邓小平参观了新型的连轧生产线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它后来成为上海宝山的中国第一座现代钢铁厂的样板。
日本媒体对邓小平访日的报道大力渲染了这次访问取得的成功,并加强了日、中关系;中国的报道则比较正式和低调,但传递的信息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
(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邓小平时代》 作者:[美]傅高义 译者:冯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