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3-08-09张晓丹樊晓燕
张晓丹,樊晓燕
(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张晓丹,樊晓燕
(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1名农村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农村特岗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2)不同性别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不同学历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教师;(4)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教师;结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1 引言
为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紧缺问题和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素质,增强农村教育的活力,应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2009年,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于2009年开始启动特岗计划,2009年,安徽省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共聘用特岗教师4058人,其中初中2593人,小学1465人。2010年,共聘特岗教师4010人,其中初中2226人,小学特岗教师1784人。2011年,共聘用特岗教师3481人,其中初中1753人,小学1728人。2012年,共聘用特岗教师3683人。安徽自从实施特岗计划以来,特岗教师的数目突破了1万人,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为农村地区师资增加了一股新鲜的力量。然而,这些从高校到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教师,有的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中途退岗;有的不喜欢教师这个行业,工作激情不高;有的看不到希望,认为在农村工作没有发展前途,这样势必会影响特岗教师的心理状态。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当前对普通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颇多,但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偏少,特殊群体往往是心理疾病易发人群,工作、身份的特殊性,决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其他群体心理健康的发展①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例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揭示了教师传递积极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教师传递消极的期待,会使学生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这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②林小群,殷恒蝉,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55-56页。。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国大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的对象是学生,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90年代以后,开始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予以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①郭成,阳红:《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80-85页。。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然而对特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他们的心理状况更值得关注。本研究以安徽的亳州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的特岗教师为被试做抽样调查分析,试图发现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旨在提高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特岗计划更好地实施。
2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取了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安庆市、六安市的特岗教师,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330份,回收266份,有效问卷261份,回收率80.6%。其中男性教师103人,女性教师158人;专科63人,本科198人;独生子女32人,非独生子女229人。
2.2 调查工具
本次测量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测试。使用1~5级计分的SCL-90症状自陈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有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该量表的5级计分法如下:自觉无该症状,记1分;自觉有该症状,但对受测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记2分;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一定影响,记3分;自觉常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相当严重的影响,记4分;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测者的影响严重,记5分。
2.3 测试过程
以随机抽取特岗教师的方法,对被抽到的对象统一施测,统一指导语,要求被测试者根据最近一周来自己的实际感觉对量表的每个项目做出独立的评定,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访谈了部分老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所得到的数据,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中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其他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中国青年常模,见表1。
表1 农村特岗教师与中国常模的SCL-90比较
3.2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性别比较
对农村特岗男女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性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见表2
表2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性别比较
3.3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学历比较
对不同学历的特岗男女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见表3。
表3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学历比较
3.4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学科比较
对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文科教师与理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总分、各因子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5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对是否独生子女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总分,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见表4。
表4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独生子女比较
4 讨论
4.1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且在焦虑、恐惧、精神病性方面的问题严重;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这与以往的研究①李艳:《四川地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心理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03-106页。中SCL-90各因子分、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的结果不相同,其原因是特岗教师大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没有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农村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特岗教师心理失衡。但特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的较为突出,樊万奎②樊万奎,吴支奎:《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优”与“思”》,《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7期,第19-21页。等人认为特岗教师年轻,有朝气,思想开放,易被学生接受,能很快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岗教师帮助一大批农村教师学会了制作课件和使用多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每年每所农村学校分配的特岗教师的名额有限,特岗教师作为充实农村师资力量的新鲜血液,当地的老师、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会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感,因此特岗教师和同事、学生、家长都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4.2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性别比较
在性别上,男性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这与彭跃红③彭跃红,胡冬莲:《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2期,第35-37页。等人的研究一致,这是男女自身的角色差异引起的,男性较之女性不安于现状,男性教师对所处的环境表现出一种不满意的状态。徐继存④徐继存,宋朝:《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第1期,第58-64页。等人认为教学重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职业疲劳等多种因素都在考验着男特岗教师群体,相对女特岗教师而言,男教师更倾向于否认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被提及特岗教师身份时更加自卑。物质待遇跟不上生活的需求,导致一些男性教师会有敌对和不满的情绪出现。
4.3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学历比较
在学历上,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的教师,这与张永忠⑤张永忠,邓香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期,第83-85页。的研究一致,原因是,本科学历的教师较之专科学历的教师存在学历上的优越感,同时本科学历的教师又不安心工作,认为长期待在农村工作不是理想中的生活,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把待在农村的这三年特岗生活当作以后找工作的跳板。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些高校毕业生可能把当特岗教师看做当下的一种次优选择和权宜之计⑥樊万奎,吴支奎:《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优”与“思”》,《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7期,第19-21页。,抱着这样的观念和态度工作,会对现状产生不满和敌对的情绪。
4.4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学科比较
在学科上,不同学科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取决于所教的科目,这与赵丽红⑦赵丽红:《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22-125页。的研究不一致,其原因是教师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在以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指引下,以其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学科大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而且他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本体性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存在文理科不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4.5 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分析文献发现,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很少有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特岗教师都是来自高校的80后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对是否独生子女这一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是有意义的。独生子女的教师从小处在较好的环境中生活,较之非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些,因此也较难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条件,独生子女不良的性格,如自私、任性也导致了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独生子女追求完美,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强迫症状和恐惧症状的出现。
5 结论
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关注农村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农村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稳定特岗教师队伍,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教育不应忽视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的规划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家庭教育应培养孩子敢于承担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特岗教师自身要勇于承担责任,珍惜工作,安于清贫,做一个美丽的乡村教师。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teachers in rural special posts of Anhui province
ZHANG Xiao-dan,FAN Xiao-yan
Objective:The survey is to present their current mental health of the teachers in rural special posts of Anhui province.Method:Symptom Check list(SCL-90)is used to survey 261 subjects and th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by SPSS(18.0).Results:(1)The total score of the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youth norm;(2)Teachers of different sexes differ in mental health and male teacher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hostility factors than female teachers;(3)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differ in mental health,teachers who have
four years'college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in hostility factors than those who have received fewer years'college education;(4)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discip lin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mental health;(5)Teach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ntal health in terms of whether they are from the one-child families.Those from the one-child fam ili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the rest teachers in term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terror,paranoia,psychiatric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Conclusion:Teachers in rural special posts are poor in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n rural special posts;mental health;survey
C931
A
1009-9530(2013)04-0021-04
2013-04-02
张晓丹(1990-),女,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心理学。樊晓燕(1967-),女,毫州一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