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当新闻联络员

2013-08-09郭光辉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联络员代表团大会

文/郭光辉

我当新闻联络员

文/郭光辉

今年3月,我有幸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赴京,度过了忙碌而难忘的16天,也亲身体验了一名新闻联络员的苦与乐。

在代表团设立新闻联络员,始于2007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至今已6年多。其主要职责是为参加全国人代会新闻报道的中外媒体记者服务,为他们的采访报道活动提供便利,同时落实大会新闻组对新闻报道的相关要求。这次我担任新闻联络员,完全是临时“救场”,好比是篮球运动员跑到了足球场上,上任前心中很是忐忑,认认真真地接受了前任的培训。在代表团负责新闻宣传工作领导的悉心指导、各位代表的密切配合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尽管也有一些疏漏,总算完成了任务,也算差强人意。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代表团因此备受媒体的关注。这种关注的直接结果,就是新闻联络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3月2日下午,我一下飞机进入宾馆,就被早已守候在房间门口的媒体记者们团团围住,他们有的向我索取代表名册,有的询问代表团准备提交议案的情况。其实新闻联络员的相关信息此时还未在大会新闻中心的网站上正式公布,记者们消息如此灵通让我十分佩服。会议期间,我的两部手机和房间电话此起彼伏,让我应接不暇。记者们采访报道上海代表团热情高涨让我十分高兴,为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采访要求,我只能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常常是一顿饭都要被几个电话打断。在大会期间,我收到了北京周报一位记者发来的短信,称我是“最友善和热情的媒体联络人”。记者们的认可,让疲惫不堪的我从内心感到一种慰藉。

上海团的不少代表都颇受媒体关注,特别是朱雪芹、周振波两位农民工代表。朱雪芹作为上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连任的农民工代表,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光是中央电视台,就有焦点访谈、新闻1+1、英语频道等栏目或节目采访她或邀请她录制节目。3月7日,她应邀参加大会新闻中心举办的“一线工人农民代表谈履职”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活动中,朱雪芹代表第一个回答问题,并且是回答问题最多的代表。她出色的表现,让坐在台下的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采访到这两位代表,不少媒体记者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位网易网站的编辑为了争取到采访周振波的机会,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自称是周代表的河北老乡,那我自然不敢怠慢。我的故乡新疆电视台的记者也通过自治区人大的同行找到我,如愿采访到了朱雪芹和周振波。

新闻联络员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做好代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的联络服务工作。上海团的代表中有不少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戌源、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等。他们除了参加大会和分组审议,还有许多公务活动,非常繁忙。但他们对我这个新闻联络员的工作十分支持,尽量挤出时间接受采访。在大会期间,他们接受了路透社、日本经济新闻、香港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代表们开放的胸襟,接受采访时的坦然、自信,都让我十分钦佩。同时,外媒记者的敬业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月6日下午上海代表团对境内外媒体的团组开放活动结束后,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记者找到了我,告诉我她已与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代表取得联系,希望我尽快安排葛代表接受采访。我从大会新闻中心转来的采访联系单上得知,她是路透社记者,中文名字叫“韩碧如”。我和代表都被她的诚恳和执着打动,第二天中午,葛代表就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了她的采访,详细介绍了光明集团的“走出去”战略。采访时我才注意到,韩碧如已经是一位有孕在身的准妈妈了。

担任新闻联络员的这段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全国人代会向开放、透明迈出的坚实步伐,触摸到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的诸多进步。虽然忙,虽然累,但我仍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并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猜你喜欢

联络员代表团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职工参政议政的最后一公里
三个“全覆盖” 筑牢巡察联络网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市长联络员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淮扬菜集团厨艺代表团美国之行满载而归
图说大会
集贤县 建立人才联络员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