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记位的低密度格码整形方案*
2013-08-08朱联祥付孟孟
朱联祥,付孟孟
(重庆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
1 引言
低密度格玛(Low Density Lattice Codes,LDLC)是2007年结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和格码提出的信道编码技术,其编码采用雅克比迭代,译码采用高斯迭代,编译码复杂度较低。有研究证明,在误码率为10-5的条件下,当码长 n=10 000时,LDLC码距离信道容量仅有0.8 dB[1]。这些良好的性能都使得LDLC码在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由于LDLC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LDLC码的研究主要包括编译码算法和H矩阵的构造,而这些研究都是在功率不受限的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下进行的。LDLC码经过编码后,码字的平均功率增加,同时峰值功率也增大,导致信号的动态范围变大,不能在功率受限的信道中传输,所以必须在编码前对它进行整形处理,以控制编码后功率的增加[2-4]。整形的目的就是在编码前对信息序列b'进行处理,使得输入的信息序列只映射到整形区域的格点上,最终使编码后信息的平均功率不大于未编码时的信息平均功率,最终达到控制功率的目的。把输入信息矢量b映射为矢量b'的过程叫做整形。在相同传输条件下,整形前后平均功率的减少称为整形增益。整形增益和编码增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相互独立的[5]。
理想的整形方法是定义整形区域为一个超球形,将信息序列b映射到这个超球体内,使得每个码字都服从高斯分布,这样的整形理论上可以达到1.53 dB的整形增益[6]。但是将信息序列映射到一个无限维的超球体内非常复杂,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目前对于整形的研究还比较少,针对LDLC码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整形方案。
文献[7]中Sommer提出了3种整形思想,分别是超立方体整形、系统整形、嵌套格整形。这3种整形方法是把编码前的信息序列bi看作是星座图上的点,根据格码整形的思想对bi进行处理,以达到整形的目的。但是文献中提到的这3种整形方法都是基于特定的下三角校验矩阵进行的,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同时,在系统整形中,作者提出一种系统编码,即要求编码后的码字中包含编码前的信息序列,目前的LDLC研究中并没有这样的码字存在,所以该算法对目前LDLC码的整形并不适用。
针对LDLC码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记位的LDLC码整形方案:将输入的信息序列映射到星座图中,把这些信息序列分为标记位和非标记位,根据LDPC码的校验矩阵H和Tanner图,对标记位信息进行整形处理,并利用最小和算法求出整形后的序列,使得整形后信息序列的平均功率达到最小。该算法使用于目前LDLC码研究中用到的所有校验矩阵,具有普遍性,而且该算法复杂度低,容易实现。
2 相关理论
下面通过图1的一个编码调制系统对符号位整形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假设有一个16×16的方星座图,其中d2min=1。图1中的星座映射是将每4个状态的信息zabc映射到zabc.1上,其中,把z看作是标记位,abc看作是非标记信息位。就是把信息序列b分成两部分,即z和s,其中z作为标记位,s作为非标记位。标记位整形就是通过整形改变标记位Z,但是非标记位的信息不变,通过选择标记位的编码序列,使得整个信息序列映射到星座图的平均能量达到最小[8]。在一个16-QAM星座中每个标记位有4种状态可供选择,4种状态对应4个不同的功率。因此,通过选取合适的标记符号矢量,可以使信息序列的传输能量达到最小[9]。
图1 结合标记位整形的编码调制系统Fig.1 Coded modulation system with sign bit shaping
3 本文算法
本文整形的基本思想和标记符号整形类似,即通过整形找出平均功率最小的信息序列,这种算法是对标记整形算法的扩展。图1中对应的整形码选用LDPC码,假设该LDPC码的校验矩阵为H,生成矩阵为G,那么整形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最佳的序列Z,其中Z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ZHT=s,其中s是k b的标记位信息;
(2)整形后映射到星座图后的能量α=map(z,a,b,c)是最小的,也就是说,
式中,‖x‖是x的绝对值。
在接收端,我们可以通过S=ZHT恢复出s,由于非标记位abc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映射到了星座图中,所以可以通过一个逆映射直接恢复出abc。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该算法进行说明。
假设有如下的校验矩阵:
它对应的Tanner图如图2所示。
图2 H矩阵对应的Tanner图Fig.2 Tanner graph of the parity check matrix H
如图2所示,在这个Tanner图中共有3种不同的节点:变化的点代表标记位,校验点代表校验矩阵H中的校验节点,综合节点代表的是信息位。变化的节点Z1、Z2、Z3和第一个校验节点C1的关系满足Z1+Z2+Z3=S1,同理对于校验节点C2,有Z2+Z4+Z5=S2。
假设非标记位的信息是固定的,每个标志位信息是在0和1之间取值,这两种取值对应星座图中的两个点分别有不同的功率。Ei( ui)定义了Zi=Ui时的能量。对应的映射后的能量为
通过上式,这个整形问题可以转化为求
的问题。其中,在QAM星座中,每个坐标的标记符号整形是分开的。
3.1 MPF问题的引入
在文献[10]中已经提到了MPF问题。我们将用具体的标记去解决标记位整形问题。MPF问题首先需要设置一个变量 x= { x1,…,xn},其中 xi∈{0 ,1}。定义一个局部核心函数 xI,xI={ xi1,…,xim},其中 I= {i1,i2,…,im}{1 ,2,...,n},这个函数是x的一个子集。定义x的m个子集xI1,xI2,…,xIm和其对应的局部核心 f1(xI1),f2(xI2),…,fm(xIm),那么整体的核心被定义为
式中,xIi(i=1,…,m)称为局部域。这个MPF问题需要在一个或多个子集xI的基础上计算整体核心F的边缘。也就是说,要计算所有的xIi(其中Ici是Ii的补集):
如果所有的局部域能被作为连接树的顶点,那么MPF问题就能用整体分配算法(GDL)求解。
3.2 整形化为MPF问题
我们用图2中的例子来介绍把树形整形化为MPF问题的想法。假设标记位 (z1,z2,…,z5)是MPF问题中的变量,那么局部域和局部核心为
其中,Ei(zi)是按照函数(2)中定义的,χ是根据校验矩阵中校验节点Ci定义的函数:
那么整体核心被看作是
每个局部域{z}i最终有
Fi(ui)中ui的值是根据ZHT=S定义的最小能量编码的i个中最小的一个。由于陪集码字的最小能量是固定的,只需要找到每个节点对应的一个目标函数。如果校验矩阵的Tanner图是一个联结树,这个问题可以用一系列连续算法的顶点GDL算法解决。
3.3 最小和算法
我们通过将Ei=Ei(1)-Ei(0)能量的不同作为Zi的局部核心,介绍一种简化的最小和算法。基于标记位整形的最小和算法,通过树形码来在Tanner图中的各个节点间进行信息传递。一个节点接收到的信息在节点处处理,新的信息则沿着边送出去。假设边界 {e1,e2,…,ed}是与同一个节点相连的边是边接收到的信息,是通过e边送出i的信息,其中i=1,2,…,d,一个信息传递算法指出了一系列节点的过程。针对标记位整形,这个算法沿用连续方案,从最深的变量节点到根节点,其中根节点只有信息输出。针对于图中的树形编码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假设一个变量节点 zi有,…个信息进来,那么输出的信息为
假设一个校验节点 Ci有,…,个信息进来,那么输出的信息为
每一个校验节点将累计的输入边位置对应到最小绝对信息上,即。在根节点,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目标函数:
对于根变量节点Z1,判决规则是
只要根节点的值确定了,我们就可以找到最小能量的序列,通过校验节点中储存的变量节点反映射,这些校验节点是从根节点到最深的变量节点。这个和维特比算法里面的反映射很像。
4 实验结果
图3为LDLC码在AWGN信道下的仿真结果。本文仿真采用k=100、n=201的一个校验矩阵,即有k=100个标记位,通过整形后有n=201个码字,编码器的输入信息b采用二进制,即b的元素值取自于-1和1。我们用误码率(BER)和信噪比(SNR)对仿真结果进行描述。根据图1的编码调制系统图,在未编码前,星座图的平均功率为21.333;利用k=100、n=201的检验矩阵进行编码后,平均功率变为 18.826,所以可以得到整形增益为0.528 dB。同时当CER=2时,随着k的增加,编码增益可以达到0.53 dB。在该仿真中没有增加错误控制码,但在实际信道中一般会增加错误控制码,由于错误控制码在信息序列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加入错误控制码后对该算法的编码增益基本没有影响。
图3 AWGN信道下的仿真结果Fig.3 Simulation results on AWGN channel
5 结束语
本文借鉴标记位整形的思想,结合LDPC码的校验矩阵H和Tanner图,通过最小和算法找出功率最小的信息序列,从而达到整形的目的。该算法是在LDLC码进行编码之前对其信息序列进行处理,通过使用LDPC码,使得信息的平均功率得到减少。同时,该算法是针对信息序列本身进行处理,与其他整形方法不同,该算法没有参与LDLC码的编码过程,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整形方法。仿真证明:整形前后产生了约0.53 dB的整形增益,与Sommer提出的基于下三角矩阵的整形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是一种有效的整形方法。
本文算法中整形码字采用的是非方阵的LDPC码,由于校验矩阵是非方阵的,输入和输出的码字个数不同,使得输出的码字增加了信息量,起到了整形的目的。而采用方阵LDPC码或是其他码字作为整形码字,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 Zhu Lian - xiang,Dai Gai- rong,Tang Ying.Principles of Low Density Lattice Cod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Simul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0,22(2):58 -60.
[2] Sommer N,Feder M,Shalvi O.Low - density lattice cod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7,54(4):1561-1585.
[3] 杨海艳.一种构造八环准循环LDLC码的搜索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5):570-573.YANG Hai-yan.A search algorithm to construct girth-8 quasi- cyclic LDLC[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23(5):570 -573.(in Chinese)
[4] Yona Y,Feder M.Efficient Parametric Decoder of Low Density Lattice Cod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9,50(6):366 -370.
[5] Forney G D.Trellis Shap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1992,38(2):281-300.
[6] Erez U,Zamir R.Achieving 1/2 lg(1+SNR)on the AWGN channel with lattice encoding and decod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4,50(10):2293-2314.
[7] Sommer N,Feder M,Shalvi O.Shaping Methods for Low-Density Lattice Codes[J].IEEE Information Theory Workshop,2009,54(6):238-242.
[8] Shalvi O,Sommer N,Feder M.Signal Codes[C]//Proceedings of 2003 Information Theory Workshop.Paris,France:IEEE,2003:332-336.
[9] Paterson K G,Tarokh V.On the existence and construction of good codes with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0,46(9):1974-1987.
[10] Srinivas A,McEliece R.The Generalized Distributive Law[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0,46(2):325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