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网络教育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研究
——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为例
2013-08-08岳俊芳孙道金
岳俊芳,孙道金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北京 100872)
截至2010年,全国已累计招收网络本专科生1000多万人,毕业学生达到600多万人。[1]截至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以下简称“网上人大”)的毕业生也已接近8万人。然而,经过试点的远程教育,其毕业生的综合质量究竟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本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为例,对用人单位开展了调查研究来检测毕业生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概述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是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各高校加强与社会联系、获取外部反馈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程度来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定,而且所获得的外部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分析学校办学特色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最重要主体,评价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工作绩效、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对各项具体指标的调查,可以得到高校毕业生质量具体的社会评价意见。通过对用人单位意见的具体分析,可以找到相应的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以确保网络教育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2]
本研究以“网上人大”201103、201203届次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负责领导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261份,经过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73.18%。研究中利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本次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中,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毕业生工作表现评价,共21项评价指标;毕业生综合评价,含综合素质提升程度、突出的进步所体现的方面;用人单位对我院办学工作的问题或建议的反馈。
在191份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有84人、107人,分别占44%、56%;样本年龄分布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31.05岁,26-35岁年龄段的毕业生较多、占 54.5%;学籍批次涉及 200403-200909批次中的9个批次,其中200809、200909批次的毕业生最多,分别占46.1%、25.7%;样本共涉及法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9个专业,其中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的样本量较多;在起点层次方面,专科起点本科最多、占49.2%,其次为高中起点专科、占42.9%,其他层次样本所占比例很少、合计有7.8%;在服务站分布方面,样本共涉及61个站点(含考点),其中北京服务中心、广东省深圳成教中心等几个站点的样本量较多;样本毕业生的在读年限分布在2.5-7年之间,平均就读年限为3.11年。
二、研究结果
1.工作表现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在重要性评价方面,21项指标的重要性分布在4.49-4.83分(5分制)之间。用人单位认为,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为人处事和做事的诚信度等项目的重要性最高;而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面等方面的重要性最低。
在工作表现方面,评价得分分布在4.18至4.77分(5分制)之间,即各项质量指标均分布在“较强”和“很强”之间,其中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为人处事和做事的诚信度等项的评价得分最高,均属于思想道德层面;创新能力、知识水平、掌握的知识面、信息获取/加工和利用能力等项的评价相对最低,均属于“能力”和“知识”层面。
从用人单位评价的绩效差距来看,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为人处事和做事的诚信度、进取精神等几个方面的绩效差距最小;创新能力、知识水平、掌握的知识面、信息获取加工和利用能力等方面的绩效差距最大,需要加以改进。
通过加权汇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得分为4.44分,综合评价为优良。
表1 毕业生工作表现评价
以“综合表现评价”为因变量,以21项工作表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入模式的标准是 F的概率值小于或等于0.05、移除的标准是F的概率值大于或等于0.10。分析结果显示,21个预测变量预测校标变量即工作综合表现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5个,多元相关系数为 0.832,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69.2%,即下表2中的5个变量可以共同预测工作表现的69.2%的变异量。
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创新能力的预测能力为最佳,其解释量为48.5%;其次为社会适应能力,解释量为14.7%;以下依次为实践动手能力、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组织管理能力,这三个变量联合预测能力为6%。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
工作综合表现=0.389*创新能力+0.237*社会适应能力+0.201*实践动手能力+0.11*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0.138*组织管理能力
由上述分析看出,在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时,存在着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或职业需要的一些关键要素的核心指标,也即毕业生人才质量评价的“核心标准”。[3]因而,在网络教育实践中,对这些核心标准应该格外重视,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核心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组织管理能力等。上述五个核心指标有四个是实践能力、一个是专业知识,可见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核心标准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非品德的培养或知识的扩充。
表2 毕业生工作表现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摘要
2.综合素质评价
调查显示,通过在“网上人大”的学习,毕业生在思想品德、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程度提高”的比例占34.6%,综合素质有“较大程度提高”的比例占47.6%,提高程度“一般”和“很小”的比例合计16.2%。
表3 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统计表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3个方面的提高最为普遍,均有70%及以上的毕业生在这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进步。相比之下,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进步相对较差,有明显提升的毕业生比例分别占30.9%、46.3%。
表4 毕业生突出的提高和进步表现的方面
3.差异比较分析
对于不同性别的毕业生,他们在“工作表现”、“综合素质提高”两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在工作表现上基本没有差异,但在综合提高程度上差别明显,男生的提高显然高于女生。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他们在“工作表现”、“综合提高”两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两者大体上呈现了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26-30岁除外)。年龄越大的毕业生,他们由于在过去的时间里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因而在工作中表现更加得心应手。26-30岁组别之所以相对相邻年龄段相对偏低,可能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在职业发展还不够稳定、不够成熟,由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这些数据看出,26-30岁年龄段的毕业生相对而言更应该引起关注。
在不同专业的对比上,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表现出一定差异。工商管理专业的工作表现和综合提高两者均较低;金融学专业在两个方面表现都较高;而会计学专业的工作表现较高,但在综合提高上表现一般。
图2 年龄差异比较
图3 专业差异比较
三、结束语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来看,通过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综合评价得分为4.44分,82.2%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通过远程教育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
但是,尽管网络教育在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教学环节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还有不少有待于提升和完善的方面。比如,不少单位认为毕业生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文字编写、处理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此外,如何解决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推动一些学习者转变观念真正有效地开展远程学习等等,都是需要远程教育工作者着力回答的重要课题。[4]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将教育目标由“培养高学历人才”转变为“培养高能力人才”,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第三,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聘请企业有经验工作人员为兼职导师,定期召开专业报告会和讨论会等等,力争做到“我们培养的,就是用人单位需要的”;第四,在办学实践中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5]
[1]杨伏山,李静.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00多万[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3-20/2917632.shtml.
[2]徐秀英,韩美贵,李中华.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2-85.
[3]熊进.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核心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7,(3 上):52 -58.
[4]查文英.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生的调查报告[J].开放教育研究,2007,(4):55 -60.
[5]隗娜,李瑞学,罗晨韵,赵海荣.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反馈体系建设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 [J].济宁学院学报,2012,(8):11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