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韧性及其与幸福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2013-08-07孙荣山崔滢马先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韧性幸福感

孙荣山 崔滢 马先明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1)

一、前言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但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少研究者把心理弹性描述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者是一种使个体避免因处于不利环境和面临危险时而导致消极发展结果的能力[1]。 心理弹性也被看做是积极发展结果的概念, 即个体尽管处于不利环境仍然表现出很好的社会能力,积极的自我、自信,使事业获得成功等[2]。

虽然心理韧性的概念尚未统一, 但这并未减少人们对它的研究热情。 近年来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越来越多。Cohn 等(2009)[3]通过实证的方法证实,积极情绪能增强韧性和生活满意度, 而韧性在此起调节作用。Nrugham 等(2010)[4]对抑郁个体进行追踪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有自杀企图的个体抑郁程度更深,坚韧性也更少,并且坚韧性对暴力事件和自杀企图,甚至是先前的抑郁都起缓冲调节作用。 国内学者王秀希等(2010)[5]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大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抑郁状态都呈显著负相关,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学生抑郁间有显著调节作用, 并认为可以提高复原力水平来缓解生活事件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 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回顾过去研究发现, 国内关于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不多,关于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研究研究更少,中学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自主性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加, 那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又有哪些特点?本文主要讨论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情况,并尝试探索心理韧性和生活事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分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简单随机取样,选取安徽省四所中学(初中、高中各2 所)12 个班共607人,获得有效答卷58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55%。高中287 人,初中293 人;男生293 人,女生287 人;独生子女208 人,非独生子女368 人,4 人不详;家庭所在地为城市162 人,乡镇67 人,农村342 人,9 人不详;年龄12-19(平均16)岁。

(二)研究工具

胡月琴、甘怡群(2008)[6]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该量表是基于过程说编制的,共有27 个项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5 个因子;总量表Cronbachα 为0.85,重测信度为0.83,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α 为0.85。

采用刘贤臣、刘连启等(1987)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7]。 该量表由27 项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共26 个项目,该量表信、效度较好,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生、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的评定,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 为0.88。

牛津幸福感问卷 (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修订版)[8]。 该问卷是在Beck 抑郁问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包括29 个项目,主要测量总体幸福感,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七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8,为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个主观幸福感测评量表, 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 为0.92。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15.0 进行描述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中学生心理韧性的一般情况

580 名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平均值为94.89,标准差为14.11,对心理韧性现状描述和在学校类别等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见表1。

表1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s)和差异比较

表1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s)和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 下表均同。

学校类别 性别t值t值心理韧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初中(n=293)91.79±12.79 17.48±3.53 19.32±3.99 15.43±2.97 19.74±4.46 19.81±5.44高中(n=287)98.07±14.69 18.59±3.68 20.04±4.59 16.45±2.91 22.38±4.60 20.61±5.34 5.49***3.70***2.01*4.16***7.02***1.79男(n=293)94.69±14.21 18.09±3.60 20.04±4.42 15.95±2.94 21.11±4.53 19.50±5.14女(n=287)95.10±14.02 17.92±3.70 19.31±4.16 15.91±3.03 20.98±4.91 20.93±5.57 0.35 0.37 2.07*0.16 0.35 3.23***

表1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s)和差异比较(续)

表1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描述统计(±s)和差异比较(续)

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所在地t值F值心理韧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是(n=208)98.08±16.06 18.44±3.96 20.48±4.71 16.34±2.82 22.10±4.88 20.72±5.67否(n=368)93.15±12.57 17.82±3.41 19.22±4.00 15.73±2.99 20.45±4.53 19.93±5.25 3.82***1.92 3.24***2.40*4.09***1.68城市(n=162)99.23±15.14 18.91±3.66 20.16±4.69 16.47±2.80 22.77±4.62 20.93±5.44乡镇(n=67)91.10±15.01 17.57±4.03 19.31±4.66 15.78±3.24 19.10±4.93 19.34±6.04农村(n=342)93.58±12.93 17.73±3.45 19.50±4.01 15.75±2.93 20.60±4.51 20.01±5.27 12.02***6.66***1.57 3.42*19.00***2.54

通过表1 可以发现, 中学生心理韧性或各维度上的得分在学校类别等变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 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中学生在心理韧性和目标专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的中学生,而乡镇和农村的中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家庭支持上, 城市中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 农村中学生显著高于城镇中学生。 而在积极认知上,只有城市中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

(二)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生活事件的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 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636,p<0.01),和生活事件负显著相关(r=-0.320,p<0.01), 生活事件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r=-0.230,p<0.01)。

根据温忠麟等人的观点, 变量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该变量与自变量在因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来检验。 根据生活事件得分, 将高于均分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归为高分组,低于均分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归为低分组,并用同样的方法对心理韧性得分进行分组。 将幸福感作为因变量,进行2×2 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心理韧性的主效应显著(F=50.76,p<0.001),生活事件主效应不显著(F=2.32,p=0.13), 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3,p=0.86)。 表明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幸福感之间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四、讨论

结果显示,在学校类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高中生和独生子女心理韧性在各维度上得分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初中生和非独生子女,这和Seery 等(2010)[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高中生经历的事情比初中生更多,心理韧性更强,而独生子女可能得到的家庭支持更多,所以心理韧性更强。男生的情绪控制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际协助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这可能跟性别的社会期望有关,男生遇到挫折或不幸更喜欢独自忍受,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找人诉说。此外,城市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也高于乡镇和农村中学生,但在家庭支持维度上,乡镇中学生的得分最低, 这可能由于乡镇处于城乡结合地带,处于乡镇地区的家庭所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容易造成对孩子的忽视。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和生活事件负显著相关。这与Haddadi 等(2010)[10]的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发现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 心理韧性和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这说明增强中学生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但研究并未证明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这可能与所研究的群体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关,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1]Hollister -Wagner,G.H.,Foshee,V.A.,Jackson,C.Adolescent aggression:Models of resiliency.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1,31:445-466.

[2]Kathleen T,Janyce D.Resilience: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4,18:3-10.

[3]Cohn M A,Fredrickson B L,Brown S L,et al.Happiness Unpacked: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 Life Satisfaction by Building Resilience. Emotion,2009,9(3):361-368.

[4]Nrugham L,Holen A,Sund A M. Associations Between Attempted Suicide,Violent Life Events,Depressive Symptoms,and Resilience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10,1982):131-136.

[5]王秀希,高玉红,刘卫洁等.复原力和生活事件对邯郸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65-568.

[6]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8]卡尔著,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10.

[9]Seery,M.D.,Holman,E.A.,&Silver,R.C.Whatever Does Not Kill Us:Cumulative Lifetime Adversity,Vulnerability,and Resil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2010,11:doi:10.1037/a0021344.

[10] Haddadi P,Besharat M A.Resilience,vulner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5:639-642.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韧性幸福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