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秭归县凤凰山古民居群山墙装饰艺术

2013-08-07董可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三峡地区马头墙山墙

王 颖,董可木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三峡地区的传统民居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的多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建筑样式与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峡地区的传统民居可分以下几种类型:吊脚楼、天井合院式民居、中西合璧式民居等.其中该地区民居的建筑形式以天井合院式居多,从其建筑外观和建筑格局来看很明显是受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民居样式的影响.这类民居既有三峡本土的地域风格,又具备江南民居的风貌,其形成的原因与明末清初时期来自江浙、安徽等地的大量移民涌入三峡地区并在此安家落户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建筑多是当地收入颇丰的船老板和商人所建.三峡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几乎没有什么平地,民居群不得不采用随地形簇集式的布局,且每组建筑各自都有很强的封闭性,例如高大的青砖封火山墙将整个建筑围的严严实实的,这充分表现了这些商贾士绅豪华和守财避外的观念.三峡地区传统民居的山墙不仅高大,而且形式多样,其墙上象征福禄寿喜的灰塑和彩绘更是赋予朴素简单的山墙以丰富深厚的文化寓意.

封火山墙在南方被称为“马头墙”,其主要的功能顾名思义就是当发生火灾时能有效的隔断火路,防止火势的蔓延.天井式住宅大多是矩形平面,它的木构架紧紧地被坚实的外墙所包裹,外墙坚实而单调,为了建筑从外观看更加美观,聪明的匠人对山墙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生化出多样的山墙形式,大大丰富了建筑的轮廓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新滩古民居群为三峡地区天井合院式民居的典型代表.新滩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地处牛肝马肺峡与兵书宝剑峡之间,是历史上川江段枯水期的第一大险滩.清末民初是新滩发展的鼎盛时期,这里停泊着数以百计等待放滩和拉滩的船只,船主多达100多户.这些船主进川入蜀、收入颇丰,在新滩攀比显富,竞相造屋,久而久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峡江民居群.但是1985年6月,新滩北岸发生巨大滑坡,近千间老屋被推进江中,而南岸残留的几十间老屋也由于三峡工程的需要而被拆毁或拆迁.现在新滩仅存最具代表性的江渎庙、郑万琅老屋、彭树言老屋等文物建筑已经搬至秭归县凤凰山集中复建展示,这里可以说是三峡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有建筑特点和研究价值的传统民居群,仍可看到新滩古镇的古风古貌和最具峡江特色的建筑文化.

本文以湖北省秭归县凤凰山古民居群的山墙为例,分析其形式与装饰内容,探究其地域性特点,并进一步发掘它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1 古民居群山墙的基本形式

三峡地区山墙形式丰富,除悬山顶形式的民居山墙外,更多的是硬山山墙,主要形式有:

1.1 阶梯形

一般有五花山墙和三花山墙等,马头墙呈阶梯状,一般阶梯的级数略少于徽州的,而且也不局限与奇数,例如新滩古民居中的郑韶年老屋阶梯形马头墙.

1.2 山形或三角形

此类俗称“小马头墙”,山墙的垂脊略高于两坡屋面,并与正立面的檐墙突出的墀头连接起来,山墙中间为三角形.还有一种为“人”字形山墙,山墙的天际线比较柔美,透着些许飘逸之感,也算是山形山墙的一个变体.例如古民居群中水府庙中后殿山墙就采用的是人字形山墙.

1.3 拱形

拱形山墙分单一的弧形与衮龙形山墙,也就是连续弧形山墙.山墙的上端轮廓呈弧形,有的甚至是标准的半圆形,显得非常饱满,亦或是称为如意形.衮龙形山墙可以算的是最具三峡特点的山墙形式了,这种山墙上端一般有2~4段弧形或半圆形组成,形似衮龙卧伏在山墙之上,同时垂脊多用数层小青瓦堆叠而成,颇似龙身之龙鳞,这种形式的山墙规制比较高,多在一些祠堂上看到.在这里要提到的是,在长江三峡流域,凡其建筑的山墙墙帽为如意或其他曲线之形式的均属于庙宇建筑.

1.4 组合形

如果是一个多进的民居,阶梯形、山形、弧形三种形式的马头墙可能同时出现.有的马头墙出现多种形式的糅合,例如江渎庙前殿的马头墙就是三角形和弧形结合的形式.

2 古民居群山墙的装饰

古民居群的山墙造型看似简洁大方,但其细节的装饰非常值得考究,山墙墙头起翘造型,墙檐下的彩绘,山墙两端的墀头装饰以及山墙顶端的山花图案都是山墙最精华的部分,山墙在它们的作用下不仅更加美观,而且散发出一丝文化的韵味.

2.1 山墙起翘部分装饰

高高突起的山墙使得整个建筑显得厚重而单调,但山墙两头用白灰和砖石垒砌的高高起翘却使得墙体如鸟革翚飞,显得非常轻巧.古民居群山墙墙头起翘的形式以鹊尾式和坐吻式为主,其中,祭祀建筑以坐吻式为主,民居建筑以鹊尾式居多.

坐吻式马头墙以坐吻当顶而得其名,这类马头墙气魄大,层次多,工艺要求高,多为古代官式和公共建筑物所采用.新滩古民居群中水府庙的山墙为此类型.水府庙,又名镇江王爷庙,为清代祠庙建筑,其主要功能为镇守江河、保佑行船平安.水府庙山墙为拱形与人字形的组合形式,前殿为五花屏风猫拱背式,中殿、后殿则为人字式.中殿两侧山墙的前端各置有一座蹲兽,正脊为条砖砌成凹凸状,并与两端山墙顶部相接,相接部分为白灰塑成的鳌鱼吻饰,其特点为龙头鱼尾,龙口张开咬脊,鱼尾高高翘起,并往后翻卷,极富动态之美.

鹊尾式马头墙,该墙的博风顶端以人工雕琢的类似喜鹊尾的砖作构件为主,故而取名“鹊尾式”.这种马头墙与坐吻式相比,其规模较前者小,构造也稍简单,式样素雅,美观大方,主要用于民居屋顶之上.古民居群中此类山墙起翘部分的造型主要为简易化的龙凤头,表现方式为用白灰和瓦塑成口含宝珠、头向上仰起的变形龙凤头饰形.龙头造型浑厚方正大气,凤头造型曲线流畅更加秀美动人.

2.2 墙檐彩绘和灰塑装饰

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段除了木、石、砖雕,灰塑泥塑以外,还有绘涂于梁枋、天花藻井和墙身的彩画.在北方宫殿建筑和各类官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彩画装饰在木构之上,例如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彩画不仅对建筑木构件起到保护作用,装饰美化建筑环境,它更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象征.在民间建筑中,彩画的使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我们所见到的民间建筑彩画通常都是非常简单素雅的,色彩也很单调.三峡地区传统民居也不例外,在这里,绘画可分为彩绘和墨绘两种,它们绘于墙身抹灰层之上,主要见于入口门楼,墙身檐口,山墙博风和墀头等处.

古民居山墙檐下都画有极富于民间特色的黑白墙头布画.在清水砖墙头,先用白灰塑出一道宽15~25厘米的白边,再在白边上用墨汁绘出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或者简单的则只是在白边的中心处绘制一条粗墨线.在一些讲究的民居住宅的山墙上,黑白墙头布画不止一层,有的多则三层,由上至下分别布置于山墙的拔檐、搏缝板和搏缝板下的墙头.这些民居彩绘色泽较单一,多为黑白图案,墨线淡彩退晕,再以其他色彩如明黄、土红、石青等点缀,格调较为淡雅、平和,题材主要有吉祥物和吉祥纹饰,吉祥物包括桃、蝙蝠、石榴和灵芝等,吉祥纹样包括二方连续的祥云、博古回形纹、草龙戏珠等.

灰塑或称为泥塑,也是古民居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由于它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在新滩古民居中的运用很广泛,比如说山墙的顶端、门额窗框、屋檐瓦脊,通过它可以雕塑成动物、花草等造型.除了在前面的内容已经提到过山墙的起翘部分以及墙头布画都使用白灰来塑形装饰之外,还有在山墙转角与收尾的地方,会使用白灰塑出岔角,岔角的造型以回形纹、蝙蝠纹、如意卷草纹为主.

墙檐下的墨绘以及拐角处的白灰岔角,使得整个山墙的轮廓线更加的突出,整个建筑也因此更具有活力.黑、白、灰三色集于山墙于一身,不仅反映出中国传统乡土建筑中崇尚朴实自然的建筑理念,也深刻的映照出中华民族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

2.3 墀头装饰及寓意表达

墀头为硬山式民居建筑山墙伸出檐柱以外的部分,也是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之处.古民居群的墀头装饰也不例外,其装饰手法以墨绘和浅浮雕为主.受造型的影响,墀头上有大小不同的截面,且位置相对集中,同时它也位于墙立面较为醒目的地位,工匠会充分的利用这个地方进行装饰,装饰的内容能充分反映出屋子主人忠孝仁义的道德标准,福禄寿喜的人生追求,渔樵耕读的生活理想.

通过对古民居墀头的观察,其装饰题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花草,如四君子“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吉祥动物,如蝙蝠、狮子、鳌鱼、仙鹤等.

除了应用动植物的单体形象,有的将多种动物、植物的形象组合在一起表现更多的思想,例如松树下站立着仙鹤的组合画面,象征着松鹤长寿;公鸡站在宝石上,表示宝上大吉.

在墀头装饰中也有一些器物,如花瓶,瓶中插着四季花,以此来象征四季平安;瓶中插三把戟,喻意平升三级;吉祥图案有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的“四艺图”琴、棋、书、画;具有宗教意味祈福消灾的“暗八仙”.

一个简单的墀头,通过彩绘及雕刻的手段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以及人生追求的价值理念.

2.4 山花装饰

建筑中的山指的是人字形两坡屋顶左右两端的山墙,这部分看起来像山的形状,又位于屋顶的较高处,所以在古代的营造术语中,便把这部分称作“山墙“,山花则是在山墙的顶部用砖或琉璃等对山墙进行装饰,一般装饰成动物、植物、花鸟等图案,非常美观,所以便称为山花.

在古民居群中,山花通常出现在山形或拱形的山墙顶部,多用于祭祀类建筑.江渎庙是用来祭祀长江水神的庙宇,该类建筑在任何地方都是当地的高等建筑.其屋顶为硬山顶式,山墙为曲线与山形相结合的形式,山花装饰于山形山墙之上,上面用白灰堆塑,以游龙为主的如意云纹,大有腾云驾雾排山倒海之势.屈原祠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庙,该祠入口山门为三层两重檐歇山屋顶,正立面贴六柱牌楼门式,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衮龙脊,墙面山花为泥灰塑出的龙凤图案.

龙虽然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在建筑装饰中,龙的使用是有严格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龙早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了,龙被人们认为是具有超能力的,能够带领他们战胜自然,给他们带来安定和福祉.自古以来,人们认为龙具有影响云雨江河的神通,将龙纹视为吉祥符号运用于建筑中.三峡地区位于长江地带,当地人民的繁衍生息与长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祭祀水神龙王,保护航运的庙宇在长江沿岸随处都可见到,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所以说将龙纹运用山花的装饰中与当地的自然人文背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3 结语

秭归县凤凰山古民居群可以说是三峡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富有地域特点且极具审美品位和魅力的人文景观,有着特殊的建筑技法,蕴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峡江地方特色.

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三峡大部分地区被淹没,三峡地区几千年遗留下来丰富多元的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威胁,虽然经过各方努力,大批的地面文物建筑得到搬迁和保护,但是这终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现存的保护下来的文化遗产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凤凰山古民居群只是三峡地区传统建筑的一个小小缩影,本文仅从民居的山墙装饰艺术表现出发,从一个侧面去反映三峡传统建筑之美,通过研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形态和内容,对于我们了解三峡传统建筑及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森林.中国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晓峰.两湖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周传发.三峡地域传统民居的成因与特色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2):68-71.

〔5〕王楠.峡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三峡地区马头墙山墙
陈沛捷 庄绿妮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青砖小瓦马头墙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1)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3)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4)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三峡地区摄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