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矩阵制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探索——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

2013-08-07刘黎明王晓华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联合会学生党员入党

刘黎明, 王晓华, 彭 频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党建工作备受党中央高度重视,《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1]。在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和重要领导的指示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2%,比上年增加9.4万名[2]。在学生党员规模扩大以及对入党后教育内容、方式、途径与机制不断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江西理工大学及时调整学生党建思路,创新机构,完善机制[3],切实推进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新要求

为了掌握新情况,课题组向全国25所各类高校发放了1386份问卷,对情况有了较好掌握。

1.要求内容经典,做到与时俱进。在组织生活会上,很多党员要求,支部应该组织力量开拓学习资源,精心选择经典性的党的理论与党的历史资料,整理最新党的精神与社会发展新动态等作为党组织要求的学习内容,引导党员掌握党的精髓,学习先进理念,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从而避免将有限的时间放在重复性的狭窄的学习内容上,影响学习效果。问卷调查中,有19%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内容要经典,64%的认为要与时俱进(见图1)。

图1 学习内容要求问卷统计图

2.要求形式灵活,满足个性发展[4]。在党务工作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党员希望党组织活动形式要活,不拘泥于单一、呆板的读书、看报、开会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新的信息化、网络化、体验式活动形式,根据学生个人先天秉赋、后天教育、成长履历等特点,充分重视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在上述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见图2)。63%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活动应该个性突出、多元化(见图3)。

图2 学习形式要求问卷统计图

图3 教育活动要求问卷统计图

3.要求民主参与,突出实践、实效[5]。在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上,学生党员越来越注重在活动中的民主参与性,对活动的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评价等各环节参与性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学生党员认为,众多的理论学习或类似的知识竞赛活动是“纸上谈兵”,有的还有形式主义嫌疑,而学生党员越来越需要实践性强的组织活动。在上述调查中,65%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主动、民主参与(见图4),68%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务实、实践性强(见图5)。

图4 参与性要求问卷统计图

4.要求重视合作,实现互助共进。面对党员个人成长或组织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党员开始感觉到,个人的力量已显不足,需要一种平台加强党员间的优势互补,需要党团之间的传帮带,需要师生间的无缝对接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上述调查中,87%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依靠团队合作(见图6)。

图5 实践性要求问卷统计图

图6 合作性要求问卷统计图

二、直线制大学生党组织缺陷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党组织一般是直接隶属于学院党委或党总支,学院党委或党总支直接隶属于校党委,很少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实现学生党组织间的经常性横向沟通,从组织结构上看仍属直线制组织结构[6-7]。在规模上,基本上存在两类,一类是小型直线制大学生党支部,一类是中大型直线制大学生党支部。小型直线制大学生党组织,以较细的标准,如班级、年级、专业、寝室、楼栋、社团等为单位,[8-9]设立学生党支部,党支部组织规模较小。中大型直线制大学生党组织,在学院设立党支部时,按教工与学生两个群体党员,设立学生大支部,规模较大。规模上的不同,使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各自的特点,但由于都是直线制组织结构,因此,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

1.党性锤炼缺乏平台,个性需求难以顾及。在直线制组织结构中,小型党支部,委员力量有限很难搭建起多样化的党员锻炼平台;而中大型党支部,规模太大,平台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多,上台的少,教育效果也不佳。另外,小型党支部要支持党员的个性化发展,缺乏丰富的资源支持,大中型支部由于规模太大,在活动中也难以兼顾所有党员的个性需求。

2.横向交流缺乏纽带,协同发展难以形成。党员间的朋辈影响,尤其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的先进青年大学生党员间的相互影响,在一定规模的党组织条件下,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单纯在直线制党组织模式下,小型支部间交流缺乏组织生活会等活动或组织交流纽带,大型支部由于规模太大,又难以促进学生党员间的充分交流,从而没有在党组织适当的纽带联系上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竞争合作的协同发展。

3.党员培养缺乏动力,培养质量难以提高。无论是小型,还是中大型直线制学生党支部建设,在没有一种平台整合党组织力量的情况下,相对规模较大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来说,支委力量都显得非常有限[10],从而影响到党组织实践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单纯依靠直线制学生党支部,要么因规模太小,氛围不浓、各支部培养标准不统一;要么因规模太大,难以控制、锻炼有限,而使党员发展、培养动力受挫,培养质量下降。

4.组织创新缺乏精力,创先争优难以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经常出现新情况、面临新问题,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创先争优[11]。在直线制运行模式下,小型党支部受规模效应、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缺乏创新热情,创新实力受限;大中型党支部又由于党员发展事务性工作及常规传统教育工作,而无暇顾及党组织创新工作,创新动力难以形成。

三、多维矩阵制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措施

为了克服直线制党组织在教育中的缺陷,满足新要求,江西理工大学创建了多维矩阵制大学生党组织——学生党建联合会,提高了科学化水平。

1.创新党建组织,建立多维矩阵制组织结构[12]。为了克服直线制组织结构内在的党性锤炼缺乏平台、横向交流缺乏纽带、党员培养缺乏动力、组织创新缺乏精力等不足,尽可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要求,江西理工大学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党建组织结构的创新。经历了由直线制向矩阵制、多维矩阵制三个时期的探索,目前基本形成了“锻炼的舞台,服务的平台,成长的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阵地”的多维矩阵制党建组织——学生党建联合会。学生党建联合会是在学院党委直接领导、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导师)的指导下,由各学生党支部与相应职能部门纵横协调组成的多维矩阵制组织(见图7)。该组织继续保持党组织纵向上的支部设置,横向上增设多个职能部门,第三维度上灵活设置短期性项目组,采用常规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学生党员导师、学生党员政治辅导员与各专业支部的协调合作,开展富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实施对学生党员的全程化、卓越化教育、管理和服务,强化了党支部堡垒功能,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建立健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图7 多维矩阵制学生党建联合会

2.强化支部建设,夯实学生党建基础。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员成长、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与依靠。学院创新学生党组织结构的前提是夯实学生党支部的基础,创新学生党组织的重要目标也是进一步丰富党支部建设内容、强化党支部功能,而且学生党支部是多维矩阵制学生党组织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维度。因此,学院学生党建联合会按照学院学生管理传统、资源条件、专业特点等因素,按照专业设置五个本科生支部,按照年级设置三个研究生支部。进一步梳理、建立、健全了支部建设制度、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制度、学生党建联合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38项。根据学生党员发展年级工作特点,正式党员大部分在毕业班,其实习、就业流动性大,在为支部配备了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基础上,还为每一个本科生支部配备了一名低年级预备党员作为支部工作助理,负责支部日常工作,使支部工作有序进行。为了加强支部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沟通、帮扶,支部还为每一个本专业班级配备了一名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作为其政治辅导员,延长了学生党支部联系党员与群众、服务班建、带动团建的工作手臂。

3.设立职能部门,提升党建服务能力。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设置学生党支部,都难以避免单纯依托直线制组织。满足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要求,需要创新一些辅助组织帮助学生党支部提高教育、管理、服务功能,构成对学生党员教育入党后教育的第二个重要维度。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党建联合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延伸学院一级党委(总支)与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力量,按照全员共建、共成长的理念,让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党支部建设工作中来,设立多维矩阵制的第二个维度——常规服务职能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党组织建设需要、党组织建设规模等因素设置。目前,该组织设置了全面负责学生党建联合会工作的办公室;设置了负责全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组织部、研究党建工作部;负责策划、组织、服务支部、党员学习的学习部;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党组织先进事迹、党员先进个人事迹等宣传工作的宣传部;负责学生党建网络建设、党建电脑技术服务的网络部;负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党支部组织纪律建设的纪检部;负责活动创新、项目监督管理的项目管理部;负责党建工作效果反馈、决策调研的调研部等。每个部门均有若干党员、团员构成,以便充分整合学院学生党建资源,全面服务于各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全程化、卓越化培养教育,综合开发学生党建联合会锻炼、服务、成长、教育的功能。

4.实施项目化管理,增强党员教育实效[13]。学生党建联合会各部门、各支部,除有明确的常规性工作外,还根据党建工作新要求,在项目管理理论指导下,积极组建了学生党员导师制项目部、学生党员政治辅导员项目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项目部、卓越班建设项目部、学生党建工作目标考核项目部[14]。这是学生党建联合会增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实效的第三个重要维度。各项目部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根据项目工作需要调配学生党建联合会各部门、各学生党支部人员等资源,项目管理部负责开发新项目,指导、监督、考核项目运行情况。通过项目化管理,既整合了所有党建工作力量,克服支部建设力量有限的不足,又提高了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参与性与灵活性,优化了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机制。

四、多维矩阵制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成效

通过建立多维矩阵制学生党建联合会,学生党员党性锤炼、个性能力提高有了平台;通过学生党建联合会职能部门协调,支部间、党员与其它同学间、党团间的交流得以加强;通过学生党建联合会项目组工作,整合了服务力量,丰富了培养内容,提高了培养质量;同时,通过协作也整合了创新能力,激发了创新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党员入党后教育的新要求在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工作中产生了较好的锻炼效应、服务效应、辐射效应和卓越效应。

1.锻炼效应。依托学生党建联合会平台,整合了各类师生资源,形成了学生党员成长的协同锻炼效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各自特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互相搭台、补台,使每个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与提高。每届学生党建联合会,直接在学生党建联合会锻炼的人员有100人左右。另外,在学生党建联合会的组织下,严格贯彻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意见》(赣教党字〔2009〕46号)精神,持续、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所有学生党员在四大类八小类十四个具体岗位上均得到较好锻炼。通过锻炼,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服务同学、服务人民的决心,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服务效应。学生党建联合会各部门成员、学生党员朋辈政治辅导员,直接服务于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与管理工作,全体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在“创业就业党员先行”“党员先锋寝室建设”“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班建”等活动中服务于广大同学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应。在学生党建联合会及时、有效的全面服务下,基层党建工件规范有序,工作成效受到省、校各级领导的肯定。

3.辐射效应。在学生党建联合会组织下,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带动班级建设、团组织建设,帮扶困难同学,关注特殊群体,扩大了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辐射面,增强了学生党组织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力。在新的学生党组织平台上,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学生党员与思想教育的学生骨干,在其优秀品质影响下,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与思想表现中,为其它大学生树立了更加有影响力与感召力的标杆。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辐射效应,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潜在自组织系统,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巩固与提高。

4.卓越效应。学生党建联合会提供党建网站及其它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手段,及时整合各方面资源提供及时有效的党性培养资源,通过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提供全程化、全方位的各类服务,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卓越能力。实施多维矩阵制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学院,连续多年涌现优秀学生党支部,在江西省创先争优活动中获评了优秀实践案例,学生党员导师制工作获中国教育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的深入报道,接待多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工作经验,给省内外兄弟院校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依托学生党建联合会,在党支部的直接培养下,通过整合党员导师的“一对一”辅导、卓越班量身打造的培训系列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各类优秀学生党员,以某学生党员为首的比赛团队曾在学生党员导师的指导下,包揽了某国家级大赛所有奖项的2/3,其本人也获得校自强之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学生党员在就业、创业等各类活动中,均表现出现更为卓越的竞争实力。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43-44.

[2]中国新闻网.中组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党员数稳步增长[N/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24/3134416.shtml.

[3] 詹荣海, 钟明荣.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机制建设——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4):3.

[4]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103.

[5]余维祥,张 华.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4):56

[6]张志宏.组织行为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2:373.

[7]万峰宇.党创立时期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J].文教资料, 2007(10):65.

[8]陈 红.党建进公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视角[J].成才之路,2008(25):1-2.

[9]夏 威.高校学生班级党支部建设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78-80.

[10]王水平,张修祥.当代大学生入党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6.

[11]钱 逍.加强大学生入党后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9):19.

[12]刘黎明,王晓华,钟明荣.大学生党建工作:分与合的辩证逻辑——对江西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联合化探索[J].文教资料,2011(9):207.

[13]钟明荣,詹荣海,刘黎明.项目管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28-29.

[14]刘黎明,王晓华,彭 频.基于期望理论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长效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52-153.

猜你喜欢

联合会学生党员入党
联合会动态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论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工会联合会 Europe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of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