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台+需求”的“2+1+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5-22毛伊敏漆华妹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毛伊敏, 胡 健, 漆华妹

(1.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一、引 言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等技术工作的人才[1]。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现,国内各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也非常活跃。

目前,国内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体有四种:①学校企业型: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需要实习时定期把学生带到企业参观,学生很少动手[2];②学工交替型:按照分段式教学方法,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短期实习实训,往复多次[3];③学校工程型:学校和某一工程项目结合,学生先在学校学完一定的理论课程,然后参与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后回学校总结;“N+1”型:N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生产现场实习、实训[4]。例如,北京大学采用的“元培计划”模式[5],浙江大学采用的“KAQ”模式[6]。

以上培养模式作为国内经典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从理论上确立了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的培养理念;从实践上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当前实践情况看,与我国近期的国情相适应,上述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实施难度较大。需要院校、企业甚至政府部门有更高的认识水平,需要学校与企业甚至政府机关人力、 物力、 财力和精力的部分投入,需要全社会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而这些在短期内是无法做到的;二是理论教学设计定位不明确。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人才市场需求的针对性,同时,课程内聚度较低、课程间耦合度偏高,导致课程体系连贯性差、 教学内容交叠现象严重;三是认识、法规制度和投入的不到位,可能导制实践教学缺乏可靠的保证,造成该阶段的实践存在事实上的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当前院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2+1+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总体框架

所谓“平台+需求”课程体系的“2+1+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平台+需求”课程体系,就是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按照人才知识结构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划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和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四个平台,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设置课程。“2+1+1”培养模式,就是用2年时间进行基础教育,学习数学、外语及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用1年时间进行专业方向教学,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再用1年加强实践教学,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图1所示,其总体框架主要由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实施和质量控制三部分组成:培养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人才需求研究、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组织搭建、理论课程体系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产学研互助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监控体系等。

图1 基于“平台+需求”的“2+1+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

三、“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设计

鉴于上述“平台+需求”的“2+1+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计算机人才市场调研。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总体上分为三类[7]:①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研究的工作人员;②从事技术原理熟练应用的工程开发人员;③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人员。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构成“橄榄型”结构[8],第一类人才与第三类人才在“橄榄型”结构的两端,第二类人才在“橄榄型”结构的中端,而第二类人才和第三类人才都属于应用型人才[9]。依据计算机人才需求结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人才需求的主体[10]。因此,培养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院校与社会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搭建教学组织。

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结果,设计 “平台+需求”的理论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图

与“平台”理论课程体系相配合,构建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系:①软件基础开发能力,主要培养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结合多门课程的小型软件设计与实现;②系统应用开发能力,主要培养基础系统软件的应用与开发,包括多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和应用开发;③计算机实践能力,主要培养计算机组配能力以及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④网络实践能力,主要培养网络规划与配置、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性分析与系统维护能力。根据此体系,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实践课程体系,重点突出综合性试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确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改革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1.师资队伍培养。通过产学研基地的建立,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实践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按专业知识需求加快引进国内优秀计算机人才,改善教师的学源结构,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邀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教学改革。一是教学内容整合。针对上述课程内聚度较低、课程间耦合度偏高,导致课程系列连贯性差、教学内容交叠现象严重的问题,对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对系列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整合系列课程涵盖的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突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模式,始终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组织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双向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向学生传授最新的、实用的专业知识。

3.产学研互助平台建设。一是参加实训。通过与IT企业紧密合作,把企业生产研发项目引入教学,校企共建项目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教学项目与生产性项目实训,强化学生软件设计等就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建设实习基地。①建立示范性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参观和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拓宽视野和专业知识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转化为专业技能;②建立合作培养实习基地,让学生参加基地项目活动及接受小规模的软件系统开发实训,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完善实验体系。按专业需求特性划分,完善实验室建设,使其能有效覆盖多种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充分使用实验室设备;编写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验教学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益。

五、“2+1+1”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管理与控制,设计规范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监控制度,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管理和监控制度结构图

1.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成立三级教学管理机构:一是系主任负责制度,全面领导教学管理工作;二是系成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工作专家组负责制度,负责全系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工作,对系主任负责;三是教研室负责制度,具体负责专业建设工作,对系主任负责。在三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完善如图所示的五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

2.教学监控制度。一方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多层次评估,并将信息反馈到质量控制体系中,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改意识强的教师或企业的工程师为教学质量考评专家组成员,对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进行跟踪考评,将考评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或教研室。

[1]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26(6):52-53.

[2]庄晋林,杨 彬.关于培养产业型软件技术人才的教学改革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7(6):13-14.

[3]王小银.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1):184-186.

[4]吕 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需正视的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7,24(8):210-2+1+1.

[5]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9,10:48-50.

[6]贺智明,彭桃发.高校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2):47-49.

[7]杨起帆,陈观林,朱 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高教探索,2008(11):65-67.

[8]唐哓静.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数学,2009,23(1):9-12.

[9]李 军,邱毅艺 .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A1):13-15.

[10]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4):20-22.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