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免割保湿栽培技术研究

2013-08-07王正前陈文强邓百万杜阳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4期
关键词:保水菌棒出菇

王正前,陈文强,邓百万,杜阳

(1.广元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四川 广元 628017;2.陕西食药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香菇(Lentinula edodes),又各香覃,属人工栽培的第二大食用菌。中国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产与消费大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菇业经历了纯培养菌丝菌种播种技术、木屑培养料栽培技术、花菇培育技术三次重大技术改革[1],推动了中国菇业的发展。近年来,秦岭南部地区香菇发展很快,把栽培香菇作为灾后产业重建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支柱项目,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香菇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简化生产工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迫在眉睫。

香菇栽培工序繁锁,尤其是花菇生产存在花工量大等问题,广元市科技试验示范园开展了香菇出菇方式的研究,探索出了免割保湿栽培的原理与应用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香菇袋及保湿袋。香菇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7cm×55cm×0.05cm,外面套袋17cm×58cm×0.02cm,分别由河南省商丘市解放食用菌袋厂和虞城县红光食用菌袋厂提供。免割保湿袋购于陕西省汉中市,由浙江省庆元县山人食用菌研究所提供,规格16.5cm×60cm。

1.1.2 发酵剂。发酵剂由浙江华丹农产品公司生产。

1.1.3 试验品种。品种为937,母种由浙江市丽水农科所提供,二、三级菌种为自繁,该品种菇体中等、肉厚实、柄特短,菌龄为90~120天,采用春制秋出的方法生产。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设免割保湿栽培、划口出菇、脱袋出菇、脱袋沾腊出菇四种栽培方式。每处理生产1000袋,选取100袋进行出菇试验。采用实验观测和菇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1.2.2 试验方法

1.2.2.1 工艺流程

木屑→粉碎→配料→拌料→免割袋→套聚乙烯生产袋→装料→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转色→上架→脱袋→注水→催蕾→菇蕾破膜→采收。

1.2.2.2 工艺说明

17cm×55cm的香菇筒袋,用装料机制作菌棒,装料紧实,制作完成后一般每袋湿料2.6~2.8kg。

采用半生料式栽培,拌料过程中加入促酵剂,添加量为干料的0.4%。

扎口采用机械扎口,降低劳动强度。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料中心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2h,闷锅10h。菌袋趁热移入接种室内,袋温降到30℃左右时按要求快速接种,防止杂菌侵入和感染。发菌温度不超过27℃,越夏注意通风降温,脱去最外面的套袋,刺孔增加氧气,促进转色[2]。

1.2.2.3 脱袋沾腊出菇

沾腊出菇与脱袋出菇方式一样,只是在转色入棚上架后,脱去聚乙烯筒袋,出菇时注水,待有零星小菇蕾时将石腊涂于菌棒表面,减少水分散失。具体作法是:石腊加热熔化后,将菌棒一端浸入已经融化的石腊液中,然后再换浸另一端,快浸快取,待石腊凝固后再进行出菇管理,开始几天以保温为主,放下棚膜,适当通风,促进菇蕾破腊而出,此后按立体层架栽培技术进行管理[2]。

1.2.2.4 菇农调查

菇农调查选取广元市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的农户为统计对象。该村属典型的山区,种植技术较稳定,香菇生产不漏户,2011年发展150万袋。任意选取生产规模达到1万袋以上10户的户作为调查对象,然后每户抽取1000袋作计量、统计和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菌丝生长及污染情况

免割保湿栽培采用保湿袋、栽培筒袋和接种套袋三层聚乙烯塑料袋,划口及脱袋出菇生产方式相同,均为两层栽培,涂腊是在出菇时进行。免割保湿栽培由于多套一层塑料膜,透气性降低,发菌的时间延长,同时袋内水分散失少,栽培料含水量高,污染的数量略为增加。菌丝生长表现状况及污染情况见表1。

表1 菌丝生长状况

2.2 产量情况

免割保湿栽培、脱袋沾腊、划口出菇、脱袋出菇4种出菇方式产量调查见表2。4种出菇方式以划口菇产量为最低,免割保湿栽培为最高。香菇脱袋后,水分散失快,采后及晴天中午与下午都需要喷水保持空气湿度,香菇含水量高,鲜菇烘干比达到了12∶1(去柄干菇)。免割保湿栽培比划口出菇增产14%,比脱袋出菇增产12%,通过方差分析,免割保湿栽培与划口出菇和脱袋出菇差异达极显著水准。脱袋沾腊后,石腊粘附在香菇表面,不环保,也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在生产上扩大使用。

表2 产量调查

2.3 用工量比较

不同出菇方式,用工量差异十分明显,在制袋、刺孔、注水等工序上用工量相同,几种方式均为13个。脱袋后划去外面的筒袋,每1000袋需要只需1个人工。脱袋沾腊由于在入棚后要进行涂腊,每1000袋多需要3个。免割保湿栽培由于菇蕾生长的力度与破膜所需力度一致,不再需要人工划口。划口出菇是靠人工操作,一朵一朵的把香菇从筒袋内划出来,花工量大。花石乡梧桐村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昼夜温差大,秋冬菇可以出到次年6月份。5潮香菇划口共需要29个人工,比免割栽培要多花28个。不同出菇方式用工量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出菇方式用工量比较 个

2.4 香菇质量差异比较

不同出菇方式,香菇的质量差异十分显著,脱袋出菇菌棒水分散失大,每潮菇后期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小菇、薄菇多,而且越到潮次后期越明显。划口出菇由于菇蕾未能及时发现,尤其是层架栽培中,香菇菌棒的下面,很不容易发现,划口不及时,畸形菇多。划口过早,容易出现机械损伤和割死菇蕾,免割保湿栽培水分保持好,营养充足,菇蕾自行顶破菌袋,形状好,产量高,优质菇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栽培方式。脱袋出菇由于经常喷水,菇棚内空气湿度大,难以形成花菇。香菇质量差异见表4。

表4 香菇质量差异

2.5 香菇栽培中,农民生产一般不计劳动力成本,平均每袋制袋成本为1元。企业生产的木屑、消毒剂、各种辅料及人工投入大,平均每袋成本为1.85元。划口出菇需要的劳动力多,每1000袋比其它两种方式要多用28个人工,按最低价每天每个人工30元计算,管理费用要增加840元。不同栽培方式,香菇质量差异较大,售价也有所不同,产值差别大,免割栽培利润最高。经济效益差异见表5。

表5 经济效益差异 元

3 结论及讨论

3.1 免割保湿栽培的原理

免割保湿栽培是先在香菇栽培袋内套上一层保水膜,再按正常程序装料、灭菌、接种等工艺生产,出菇时脱去外袋,保水膜留在菇木上,整个栽培周期均不脱膜的一种保湿栽培方法。由于该膜很薄(厚度仅有一丝),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老化剂和刺有微孔,香菇在出菇过程中,能够牢固帖附在培养料表面,同时解决了培养料的保水和通气问题,香菇在出菇过程中,子实体自身生长的力量可破袋出菇,解决了繁琐的划袋工序。

3.2 免割保湿栽培的注意事项

3.2.1 制袋控制水分,降低水分5%。免割栽培由于增加一层保水膜,发菌过程中水分散失少,培养料宜干,含水量一般以55%~60%为宜,比平常降低5%左右。

3.2.2 早放黄水,防治黄水导致的霉变。香菇菌丝布满菌袋,出现菌瘤的时候,及时脱掉外袋,并割掉生产筒袋两端袋头,将料袋拉直,放出里面的黄水,促进转色越夏,防治霉变。

3.2.3 脱袋催蕾。出菇时应脱去外面的筒袋,仅留保水膜贴附在菌棒上,如果菌袋越夏水分散失少,可以直接出菇,水分损失大的菌棒要注水出菇。通过白天盖膜与晚上揭膜,造成不低于10℃的温差,保湿出菇[4]。

3.3 提高产量及品质

生产上最好采用半生料工艺,添加适量的促酵剂或防霉剂等,降低灭菌温度与时间,减少杂菌感染,提高制袋成活率。采用半生料工艺,规模化生产的平均污染率可以控制在3%以下。免割保湿栽培水分充足,营养充分,菇蕾自行顶破菌袋,形状好,产量高,与脱袋出菇和划口出菇两种生产方式比较,秋冬菇产量分别增加12.5%和14.2%。菇木在每潮菇内,均能保持较高的含水量,能为香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大菇、中菇增加小菇、薄菇比例大减,优质菇明显高于其它栽培方式,平均优质菇比例增加20%以上。在香菇反季节高温栽培中,据初步试验,优势更加明显,效益更为突出。

3.4 经济效益好高,社会效益好

免割保湿栽培香菇产量高,质量高,菇价比其它栽培方式高,而且生产中无异物,产品安全环保。简化生产工序、减少劳动强度、用工量少。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留守人员依托山区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香菇产业对于促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促农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1]黄年来,林志彬.中国食药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4.

[2]陈朝阳,王玲.香菇免割保水膜袋料栽培新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5).

[3]陈朝阳.香菇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应用效益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1(6).

[4]陈再民,王玲.香菇免割保水膜技术试验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10(2).

猜你喜欢

保水菌棒出菇
高温干旱果园“保水”是关键
卡拉胶凝胶保水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的稳定性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P(AA-AM)/SiO2复合保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保水缓释肥中应用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