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光伏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研究

2013-08-06梅芸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梅芸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该模式对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是进一步完菩高职光伏专业办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35-01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暨“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完善“新四段”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课程,课程改革,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

(二)创新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混编型的师资队伍。

(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四)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借助政府、企业、学院三方力量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的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形式,新建和完善一批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虚拟教学、远程教学的目标。

(五)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①长效性,②交替性,③职业性,④一致性,⑤实践性。

(六)做到五方面的结合: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实习结合,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操作训练与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生产与教学,科研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用人结合,其特点是岗位针对性强;结合的广度较强,结合的深度强。

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高职光伏专业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力争与区域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由外聘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讨论确定,充分参考企业光伏业务的流程,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根据教学计划,在工作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轮岗实习,进行真实的物流业务操作;在学习学期的实践环节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授课和专题讲座,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的工作一线参观学习。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依据学院“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主体模式,充分利用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发挥企业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建立由企业全过程参与的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验实训室方案的论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专业建设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扩大现有的中专光伏班规模,推行订单式培养,并根据光伏行业的变化,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学历加技能“双证书”制度,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岗位能力培训、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型的人才。

1.课程体系建设改革:①课程体系,②核心课程建设,③课程改革,④“课证融通”课程模块建设。

2.教学资源建设:①特色教材建设,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3.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将学历与非学历,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综合进修与单课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与挂职锻炼结合起来,提高师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

4.把生产工艺流程引入教材,工厂生产线搬进校园,组织学生下工厂、进企业,进行岗位训练和顶岗学习,让学生直接置身生产情景,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

5.教研与学做一体化,让优秀人才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推出研究机构与学生社团,教师授新与学生创新,教师教学与学生参赛相对接的新措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6.有利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推行“按需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1.专业培养对象,在外部专业人才市场供求分析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光伏专业应具体分析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系统等职业岗位。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四个模块组成。

①公共基础课程。

②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③职业素质课程。

④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实践课程由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课程配套的校内、校外实训课、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几部分组成,实践的场所分为校内实A室和校外实训

基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为1:1,生产性和模拟生产性实训占全部实践教学学时的80%以上。

2.专业订单培养对象,按照合作双方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岗位(群)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分解,根据工作流程要求,确定岗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再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订单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设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引入校园,在校园建立维修服务中心和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三)推行“应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教学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职光伏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如社会实践、定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

校内实训与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校内课堂,分为两个渠道,即主导渠道和自主渠道。两个渠道互补、互联,相互照应。主导渠道是专业技能核心课程的操作部分,要完成的实践内容。自主渠道是利用课余时问学生参加的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四)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理念认识不清。

2.自身优势不明显。

3.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需要。

4.民办高校负担过重。

五、总结

光伏行业是我们国家重点支撑行业,是一个大有前途的行业。光伏专业不仅是一个年轻且非常热门的专业,还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开创高职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2]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2).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