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比乌斯圈”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3-08-06周先进
周先进
【摘要】思维定势会限定一个人的思维甚至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创造奇迹。培养创新思维,要从改变教育理念、优化学生心理、激发创新能力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莫比乌斯圈 创新思维 培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69-01
有个谜语,常常有人猜不出来:将一纸条的一端扭转180°之后与另一端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纸圈,问这个纸圈有几个面?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2个面。错,只有一个面。将此纸圈沿中线剪开问它形成几个圈:一分为二,应该是2个圈吧!错,是一个两倍大的圈。再继续将纸圈沿中线剪开,将形成几个圈?上次一分不为二,而是一个大圈,那这次也应该是个大大圈喽。错,是两个相互缠绕的圈。奇怪,按常理一分为二不对,按规律第二次分割与上一次得到一个圈也不对,为啥这么简单的纸圈就猜错了三次呢?其实,这纸圈及时拓扑学中常常引用的“莫比乌斯圈”。人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答错,就是因为总是按常规来分析问题,所以一次又一次掉进“思维定势”的泥潭。还有《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抱定“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观念,以为诸葛亮大开城门是诱敌之计,而不知其失街亭之后兵力空虚,结果一座空城吓跑了拥有千军万马的司马大将军。
大量事实表明,思维定势,可能让思维作茧自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没有创新,阿姆斯特朗不会踏上月球;没有创新,乔布斯就不会创造出“苹果”;没有创新,就更不会有伊恩的“多利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创作型人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能够新异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在同群体中的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某人所发现所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给出合理的解法,这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水平创新精神的学生。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找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优化学生心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从学生求知发展的整体目标和体系来看,学生的品德、文化、身体、审美、劳动、心理乃至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中介和基础。因此,优化学生的心理意思,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其基础较差,英语几乎成了他们头疼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实际操作常用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计算机英语的特点、难点,让他们体会到《计算机专业英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克服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学完两三课以后,又适时给出较为简单的计算机屏幕英语,比如CMOS的设置,让学生逐一解释。这样一来,他们渐渐转变了怕英语的想法,而且有所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
有了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动力,从而开发其个性潜能,激发其创新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创新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和价值。
三、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发散性、灵活性和简约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问答、对比、分解、讨论、讲解等方法,“易里藏机关,难中寓巧妙”,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比传统的“灌输” 、“填鸭”,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要灵活得多,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开创他们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发散性。
(二)运用转化思维组合新关系,拓展新思维。
“创新”的根源是“联想”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根据原有知识的联系展开联想,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路或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生与熟”、“顺与逆”的转化。但是无论用顺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一旦无法找到切入点或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时,都应当及时向对方转换,进行尝试。如此一来,形成双向思维的习惯了,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机会就会增多。
(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求异和创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与人的性格和兴趣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型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如此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活泼的学习,独立的摸索,总结出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例如《机械制图》,本身是一门标准化的、比较死板的课程,笔者利用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多变性和多样性,在零件基本表达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零件,鼓励学生思考多种表达方案,对比、取舍,最终形成最好的方案。这样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不仅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了基本表达方法,而且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从而创立新见解、新形象的思维活动,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这样三幅画:第一幅是一头牛在低头吃草,第二幅是一只羊在吃矮树上的叶,第三幅中画了只长颈鹿,高昂着头站在蓝天下,而没有画它吃的东西,问长颈鹿在什么?成人要么会脱口而出:在找树叶子,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而有个孩子却说:长颈鹿在吃天。“吃天”!多么奇怪的念头,然而又是多么精彩,多么大胆的想象啊!这是具备常识却囿于常识的成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使他们只能做出“雪化了是水,而不是春天”这样的回答。要充分应用教具、实物演示或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时空里任意飞翔,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理论体系,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用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提高他们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大胆探索与创新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