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3-08-06吴明明
吴明明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Auto CAD》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计划学时54学时,另外本课程还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交通工程”、“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等专业.课程主要任务是要求学会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二维图形;掌握图形编辑、显示控制与绘图辅助功能以及图层、块、尺寸标注等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熟练使用Auto CAD软件进行零件图、装配图绘制的能力,该课程与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紧密,是学生进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参加工作所必需的重要专业基础.该课程在我院各专业中开设率较高,故也是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先锋.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在开展教学改革前,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解释命令——命令演示——上机操作三个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学生通过大屏幕来学习,属于完全的被动学习,效果差.虽然有上机操作环节但由于课时限制,多数学生仅局限于基本绘图命令的熟悉,无法开展真正的工程图绘制.
1.2 教学内容枯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解释、演示教材中命令,同学们对着教材和大屏幕来学习,学习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以教材为纲,以至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课是否需要老师的疑问.
1.3 考核方式不合理
我院对于考试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30%=考勤10%+平时作业20%)和末考成绩(70%)两部分组成.对于该课程,末考通常要求同学抄画由老师指定一个或几个图形,画完后提交,阅卷老师拷贝回再阅卷打分.考试过程中时常出现同学复制其他同学的考卷的情况,而末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很多同学对于这样的考核方式表示不公平,不接受,不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4 教学效果差
对于教学效果,它同“教”、“学”两方面都密切联系.对于“教”,由于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授课老师不需要投入多大精力就可以完成内容教学,因而也就缺乏了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和技巧很难得到提高;对于“学”,学生刚接触该课程,通常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实际上机操作时间短、命令多,很难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没有成就感,其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滋生畏难情绪,甚至感到枯燥无味,基本实验任务都很难完成,也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新了.
2 课程改革措施
我院从2009年9月正式开展本课程的教改工作,到现在已有3个年头了.在这3年里,主要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下改革措施.
2.1 关于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由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组合完全转移到机房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苏亚星、联想传奇等)控制学生机,逐个命令教学,每个命令后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联系,实现教、学、练一体化同步开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结合课程特点,将课程分成7大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每个任务的内容和课时见表1.
表1 《Auto CAD》任务驱动模式学时分配表
2.2 关于教学内容
对于某一图形要求同学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巧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图1,对于对称的几个小圆至少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完成:
方法一:依次绘制 1、2、3、4,完成图形;
方法二:绘制1,采用复制、粘贴完成图形;
方法三:绘制1、2,采用镜像功能完成图形;
方法四:绘制1,采用阵列功能完成图形;
图1
2.3 关于考核方式
鉴于课程的特殊性,末考成绩只能作为综合成绩的一个组成,没有以前那样大的比例,此外还引入大作业的考核.大作业是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自主设计提交的设计图,主要考察同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后新的考核方式为:综合成绩=考勤成绩(5%)+课堂提问(5%)+平时作业(45%)+末考成绩(35%)+大作业(10%).
此外,我们近期还成功开展了首届Auto CAD设计大赛,不论年级、专业均可参加,大赛邀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和专业老师共同担任评委,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参赛选手的作品进行打分、评析,并将获奖作品通过橱窗向全校师生展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较强的成就感,对其后续学习也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3 结语
《Auto CAD》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开展3年多了,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这只是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先锋队.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已有《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等多门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然而这仅仅是起点,在我院由“粗放化”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共赢.
〔1〕李彩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测绘与绘图课程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7.
〔2〕王博.“主动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N].中华硕博网,2009.
〔3〕张立荣.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9).
〔4〕张振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