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代谢和慢性并发症分析
2013-08-05龙志伟钟邦兴肖广智林绍怡邓复民
龙志伟 廖 彧 钟邦兴 肖广智 林绍怡 邓复民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佛山 528318)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其2009年年会上宣称:糖尿病蔓延已经失控。最近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病总人数已达到惊人的9 240万。有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高达208亿元,占医疗费用的10%。糖尿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重要原因,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本研究对近3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慢性并发症筛查,主要观察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和慢性并发症的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2年l2月在本院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新标准。共收集有效病例275例,其中男156例,女119例,年龄(51.3±15.3)岁。
1.2 方法 全血血糖测定为葡萄糖氧化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用ch0—cD—DPA法,三酰甘油测定为 Triglycerdes—GPO PAP法,试剂均由德国Bavari—a公司生产。HbAlc测定:采用DCA2000分析法(试剂盒购于德国拜耳公司);正常值范围:3.5% ~6.1%。尿白蛋白测定:采用DCA2000分析法(试剂盒购于德国拜耳公司),正常值低于20 mg/g。用试剂盒内标准品进行质控。
心电图测定为常规l2导联心电图。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触诊由专人完成。眼底检查采用直接眼底镜筛查,神经系统检查按照神经内科常规体检和进行尼龙单丝、音叉、Biothesiameter(振动感觉测定仪)和(或)用定量感觉测定仪(TSA-2,以色列产品)检查。
1.3 代谢异常及并发症的界定
1.3.1 代谢异常界定:(1)中心性肥胖: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2)肥胖:体质指数/>25.0 kg/m2。(3)血脂异常:三酰甘油≥1.7 mmol/L,HDL—C:男性<1.03mmol/L、女性 <1.29 mmol/L。(4)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5)空腹血糖(FPG)36.1 mmol/L。
1.3.2 并废症以及合并症界定㈡1 (1)眼底:按6期分级法。l~3期为背景性,4~6期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肾病或蛋白尿:尿白蛋白定量大于20 μg/min或白蛋白≥20 mg/g;或血肌酐≥130 mmol/L(女性)、≥l50 mmol/L(男性)。(3)下肢动脉闭塞症: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弱。(5)心血管病:根据患者既往明确的冠心病病史或住院记录;或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连续性变量元±s表示其分布特征,两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样本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不同时间首次参加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例数、年龄、血压见表1,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见表2,血糖、HbAlc、血脂变化见表3,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的异常率见表4。2010、2011年无30~39岁患者,而2012年有2例(2%)。
表1 2010~2012年患者的年龄和血压±s
表1 2010~2012年患者的年龄和血压±s
年份 例数(男/女) 年龄(岁)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2008 73(42/31)53.3±12.5 145.3±10.5 85.2±8.6 2009 92(54/38)52.6±13.6 141.5±10.2 82.7±7.9 2010110(60/50)51.3±15.3 135.5±9.8 79.6±7.2
表2 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 例(%)
表3 患者血糖HbALc、血脂变化
表4 患者体质指数(kg/m2)和腰臀比的分布
3 讨论
年龄增长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近年的资料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30岁患者的比例已远高于30年前。IGT与糖尿病在各年龄组的比值随年龄上升而下降,表明<40岁人群新发病例在增多,本研究中小于40岁的患病率也由2007年的0%增加至2009年的2%。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增多与糖尿病的患病率一致。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人数逐渐增多,2007~2009年期问,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指数异常的患者超过3/4,而腰臀比异常的患者约3/4,肥胖不仅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还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影响远期转归,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巾心环节,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HbAI c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加深和重视有关。
一般认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微血管病变。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化和糖尿病诊断切点下调,糖尿病被确诊得早,血糖控制得较以往更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逐年下降。本研究中,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降低,可以说明这一现象:但是,同为微血管并发症表现的蛋白尿的患病率则无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似。除血糖因素外,血压、肥胖、脂代谓十紊乱等因素对尿蛋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TZENG等研究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蛋白尿的患者年龄比没有蛋白尿的轻,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患者的SBP和DBP较高。以往认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平行,同为微血管病变,甚至被称之为糖尿病眼一肾并发症。本研究中肾脏病变的患病率近年来则无明显下降,这很可能说明,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其他因素尤其是血压的影响发挥着很强的作用。因此,尽早发现微量蛋白尿,进行积极的综合干预,十分重要。
UKPDS33研究和ADVANCE研究结果都显示,强化降糖未能显著降低大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而AC-CORD研究结果则显示,强化降糖组比常规治疗组死亡人数多54例,显著增加病死率。Sten0-2研究显示,综合因素强化治疗明显降低任意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9%和死亡风险20%。本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脑血管病变24.1%,心血管病变42.5%,还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究其原因,糖尿病不仅是一种高血糖疾病,其心脑血管源性死亡的原因是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栓、炎症等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鉴于此,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成为降低其病死率的核心策略。
纵观3年期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及其并发症变化,减重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改善代谢紊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病死率,降低大血管并发症需要更严格的代谢控制,要提高对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视。
[1] 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等.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17.
[2] 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等.同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国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8(6):386-389.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2008,2:113.
[4] 贾伟平.对代谢综合征的探索和研究在继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9):737-739.
[5] qZENGT F,HSIAO Pj,HSIEHM C,et al.Association of nephropathy an(i retinopathy.blood pressure.age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Kaohsiung J Med Sei,2005,17:294-301.
[6] 祝之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策略:从强化降糖到协调,平衡[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4):36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