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3-08-02王卫静
王卫静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生殖科,海南海口570311)
系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
王卫静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生殖科,海南海口570311)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待产的108例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及PSQI各因子评分。结果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PSQI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行护理,可有效缓解初产妇的产后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并显著提高初产妇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产后迅速康复。
系统护理干预;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
妊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生物学的过程,但人类的分娩过程则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应激事件[1]。由于女性在分娩后,会因性激素、社会角色、心理因素等的改变而引发产后情绪不稳定、失落感等生理、心理、身体、情绪上的一系列变化,属于产褥期综合征[2]。尤其是初产妇没有怀孕的经历,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低,对分娩时的疼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产后机体也会出现某些复杂的改变[3]。我院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我科住院待产的初产妇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待产的108例初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7.4±2.8)岁;孕龄为36~40周,平均(38.2±1.7)周。所有产妇经检查头盆相称,宫颈条件良好,无妊娠并发症,且均为头位单胎;排除有精神病史、人格障碍的产妇及严重躯体疾病者。文化程度:大学33例,高中31例,初中24例,小学及以下20例。从事职业:个体27例,职员38例,农民25例,其他18例。分娩方式:剖宫产51例,顺产57例。将108例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26.7±3.1)岁,平均孕龄(38.1±1.9)周;观察组中平均年龄(27.8±2.7)岁,平均孕龄(38.4±1.6)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孕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和指导,于产妇孕期及住院分娩期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怀孕期间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同时注重补充营养;产后保持卫生清洁,行剖腹产者避免伤口感染;产妇住院期间对于产妇及其家属的疑问耐心的解答。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1)孕期护理: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护理,由受过培训专业医护人员帮助孕妇接受系统的学习;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咨询及指导,介绍妊娠、胎儿生长发育、分娩等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并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中应如何配合,并学会放松技巧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及产后保健、母乳喂养的方法、科学育儿的方法及知识;为产妇宣讲孕期的生理改变、合理饮食及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等,帮助孕妇调整心态,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鼓励其树立顺利分娩的自信心。(2)产时护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都是通过一定的沟通模式进行的[4]。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针对其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同时为产妇营造干净、温暖、舒适的分娩及休养环境;分娩前,密切监测产程、胎动、胎心音的情况,通过腹膜产妇的腹部以尽量缓解并转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协助产妇进食、排尿;分娩时,由一名专业助产护士全程陪伴,观察产妇对宫缩的反应及表情,耐心地听产妇对于疼痛的诉说,并给予鼓励安慰,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减轻产妇宫缩时引起的疼痛,应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产妇进行产时分娩知识的宣教,使产妇掌握运用分娩减痛技术;传授产妇宫缩时深呼吸,无宫缩时放松,宫口开全时应如何屏气、用力等;产妇如产生剧烈疼痛,则可握住产妇的手,或按摩腰骶等以增加产妇的勇气。(3)产后护理: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产妇产后抑郁的症结所在,协助产妇寻找情感宣泄的路径,给予产妇心理及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并通过图片、放映短片、模拟教具等形式向产妇教授基本的育婴方式及知识,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母亲与婴儿互动进行情感交流,促进产妇顺利接受角色的转变;同时促使产妇产后进行早期锻炼,以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加强产褥期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降低或避免对其精神的刺激,并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使家属了解其对产妇的重要性,应关心陪伴产妇,帮助产妇护理婴儿,产妇产后的心理变化表示理解,及时满足其需求,确保产妇有充足的睡眠,使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尽量消除产妇的后顾之忧,克服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1.3 观察指标于产后40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初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产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两组初产妇实施护理措施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SASSDS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护理后38.3±4.1a31.6±3.8a5.031<0.05 54 54护理前39.3±2.7 39.1±2.8 1.027>0.05护理后36.8±2.1a30.2±1.9a4.847<0.05护理前40.5±3.8 40.7±3.7 0.974>0.05
2.2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后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初产妇的PSQI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后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后PSQI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4 54睡眠质量1.98±0.62 1.29±0.64 5.038<0.05入睡时间1.71±0.53 1.24±0.55 3.717<0.05睡眠时间1.75±0.41 1.23±0.39 4.272<0.05睡眠效率1.83±0.46 1.25±0.42 4.391<0.05睡眠障碍1.88±0.63 1.36±0.58 4.413<0.05日间功能2.81±0.69 2.08±0.71 4.285<0.05
3 讨论
妊娠及分娩对孕产妇而言,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及心理的应激过程,使孕产妇在心理上、身体上经历了一次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方面的快速改变,是非常强烈的身体及情感体验[5],使产妇处于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尤其初产妇缺乏分娩的知识,对分娩过程认识不足,在这期间不仅要面临身体形象的变化,还要面对角色的转变,并及时调整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除此之外,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等均对初产妇本身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易使初产妇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初产妇在这一特殊心理转换期如不能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则可导致精神障碍。
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表现出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行为更具孩子气,情感脆弱、依赖性强,任何刺激都能导致心理失常[6],因此孕期焦虑抑郁是影响初产妇心身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报道,过度的焦虑抑郁会降低痛阈,且在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皮质下中枢平衡失调,产生不协调作用降低了调节子宫收缩及子宫扩张的功能,导致产妇对疼痛变得更敏感、产程异常进展,增加了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难产率[7]。因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初产妇讲解异常心理情绪可引起的病理反应,对母婴均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尽可能地克服初产妇的不良心理;并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评估其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护理。有针对性地为初产妇及其家属宣教有关妊娠、分娩的知识,及时进行产前教育,使其意识到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只会加重分娩的疼痛和难度;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尽量避免对精神、心理及身体的不良刺激,克服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让产妇保持良好自然的心态,对避免产后抑郁具有重要作用[8]。
睡眠作为休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可有效促进精力和体力的恢复。在任何的疾病治疗和恢复过程,睡眠状态被认为是患者所处的最佳状态,有利于机体的康复[9]。产妇在分娩后机体组织处于损伤和修复阶段,高质量的睡眠可有效促进产后机体组织的康复[10]。但初产妇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术后疼痛、治疗等原因,易对睡眠产生干扰,降低了睡眠效率,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初产妇的康复及胎儿的发育;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使产妇了解影响睡眠的因素,调节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生理因素对睡眠的干扰,消除顾虑,鼓励产妇调整至与婴儿同步休息,使产妇感到舒适、放松,并增加了睡眠自信度,可较快进入睡眠状态。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PSQI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减轻了心理负担,促使分娩顺利进行,并显著提高初产妇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产后的康复。
[1]呼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8-69.
[2]李香芹,刘玉环.早期护理干预减轻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9-20.
[3]叶丽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31(3):507-508.
[4]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49-50.
[5]纪泽虹,徐瑞贞.高龄初产妇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59-60.
[6]金玉徽,全小珍,胡晓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413-415.
[7]郑琴仙.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42-43.
[8]王凯丽,刘珍莲.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2037.
[9]周艳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61-162.
[10]刘中兰.护理干预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47-48.
R473.71
B
1003—6350(2013)19—295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3.19.1236
2013-03-04)
王卫静。E-mail:hkwwj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