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电缆自移托架的设计与应用
2013-07-31官利刚陈红梅
官利刚 陈红梅
摘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单轨吊的结构性能比较,并结合贵州徐矿兴隆煤矿井下高瓦斯矿井以及顶板压力大等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缆自移托架,采用废旧皮带托辊转动和小电绞提供拉力,利用干簧管传感器对小电绞进行限位闭锁和语音信号进行应急联系。
关键词:传统单轨吊;干簧管传感器;小电绞;限位闭锁;语音信号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34-02
1 概述
国内大部分矿井为了解决因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多出的工作面顺槽电缆、乳化液高压胶管和水管等而在运输顺槽安装单轨吊来存留,其结构是运输顺槽一侧的钢梁下安装单根轨道,再用挂缆小车在单根轨道上移动来达到电缆移动的目的。而每根轨道采用14#工字钢制作,拆、装起来非常笨重。由于成品比较昂贵,投入成本巨大,自制加工又比较复杂,根本达不到全运输顺槽都安装,而每过一段时间,还得集中人员对多余的电缆进行集中拖拽到开关列车进行装车,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容易在拖拽的过程中挤压受伤,不能从根本上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和保证职工的安全操作。
存在问题:传统单轨吊的跑道14#工字钢本身笨重,一两个人根本无法在巷道内安装,整套价格昂贵,如果巷道很长,还得人工拖拽电缆以及转移跑道,遇到巷道压力大,变形严重,更是给单轨吊的跑道连接运行带来麻烦,导致移动不顺畅,且每次人工移动时还容易挤伤人和挤坏电缆,对供电系统和职工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还得不定期对拆卸下来的单根轨道与挂缆小车往后转移,继续安装使用,费工、费时、费力。
传统单轨吊无法解决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电缆、乳化液高压胶管和水管等安全高效地实现自移的关键在于无法找到降低成本和随着巷道来压变形而保证挂缆小车移动顺畅的方法,为此,我组织技术人员对贵州徐矿兴隆煤矿井下的高瓦斯环境以及顶板压力大容易变形的巷道和开关列车固定在进风口的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与研究探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移电缆托架。
2 新型自移电缆托架的结构与原理
2.1 结构
新型自移电缆托架利用在废旧托辊身上根据电缆或管线的直径加工定位槽(具体尺寸根据所用电缆或管线的直径而定),一般应比放置的电缆或管线大3~5mm,保证电缆或管线抽动而带动托辊转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余量,防止划伤电缆或管线,再在托辊中心轴的两边焊接两个挂钩,如图1所示,以方便固定在巷道的钢梁上,具体安装套数根据巷道的长度而定,一般要求两套托辊传动装置之间的间距不要超过1500mm,如诺巷道有小于120°的角度,侧应在转弯处安装一套如图2所示的立式托辊传动装置,具体安装套数根据巷道弯度的数量以及角度而定,但应保证电缆能顺利地自由移动。在开关列车处安装一台11.4kW的小电绞并配套安装智能控制卡和语音信号装置,在小电绞的钩头侧加工一个特殊的电缆卡抓,且长度大于电缆自移托架托辊轴的长度,如图3所示,并在卡抓上安装两个永久磁铁,在小电绞的前方安装一个干簧管传感器,并在干簧管传感器的闭合电路中接入一个127V的继电器,将小电绞启动的闭合点跟继电器的常闭点接进同一条回路。具体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
1.电缆托架;2.电缆;3.管路;4.巷道断面
1.电缆托架;2.电缆;3.管路;4.巷道断面;5.电缆卡槽;6.永久磁铁;7.螺丝眼;8.干簧管传感器;9.小电绞;10.巷道;11.钢丝绳
图5
2.2 工作原理
在采煤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运输顺槽在不断地缩短,电缆、乳化液高压胶管和水管等不断地在缩短使用距离,而导致多余部分预留在工作面的下出口,此时根据预留电缆、乳化液高压胶管和水管等的实际长度,确定开关列车这边小电绞特殊卡抓固定在电缆或管线上的长度(也就是钢丝绳的长度),特别要求,每次只能拉同一平面的电缆或者管线,小电绞与特殊卡抓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下出口预留电缆或管线长度的90%,保证在移动电缆或管线的过程中不会人为拉坏电缆或管线。等特殊电缆卡抓在电缆或管线上固定好后,小电绞司机就可以插上智能卡,启动小电绞进行移动电缆或管线。由于小电绞安装在开关列车处,距工作面较远,司机无法观察到移动电缆或管线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所以在安装小电绞的时候应沿途安装语音信号装置,并在每次移动电缆或管线的过程中,安排人员在转弯处进行观察,如遇特殊情况,应通过语音信号通知司机停机进行处理。司机应把小电绞速度控制在0.5m/s范围内,保证电缆或管线移动的过程中应对紧急情况。正常情况下,继电器的常闭点处在闭合状态,起动器可以启动,当特殊电缆卡抓运行到干簧管附近,在磁铁的作用下,干簧管传感器由常开转换为闭合,电路接通,127V继电器工作,将其常闭点转换为开路,起动器的常闭回路断开,起动器停止工作,小电绞自动掉电停止工作,从而确保电缆或管线的移动长度不能超过下出口多出的长度,真正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系数和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3 安装准备与试运行
3.1 安装准备
在采煤工作面安装前就在车间利用废旧托辊提前加工好电缆自移托架和电缆特殊卡爪(最好加工三副以上,方便替用)。在采煤工作面安装的同时,就在运输顺槽行人侧的另一侧钢梁上安装电缆自移托架,要求根据巷道的走向每隔1500mm安装一套电缆自移托架(也可根据需要适当缩短间距),并在钢梁上固定牢靠且平行于钢梁,使得所有的电缆自移托架在直巷道时成为一条直线,当遇到弯道时,就加一组或者多组立式电缆自移托架(具体数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确保电缆能够顺利地在巷道内移动,一直安装到提供拉力的小电绞前50m处,而小电绞稳固在开关列车前面,把干簧管传感器安装在小电绞的前面5m处,确保能够顺利地停车。放置时,应保证每根电缆或管线不要交叉且都穿过同一水平托辊的表面,并在小电绞侧最后一组托辊处用电缆特殊卡爪对电缆或管线进行固定,防止巷道有坡度时下滑。
3.2 试运行
待安装结束后,对整套电缆自移托架系统进行试运行,并观察每个电缆自移托架中托辊的转动情况,对转动不灵活或者不转的托辊进行更换,角度不对的进行调整,尽量使电缆或管线能顺利通过。根据工作面的推进长度,通过与乳化泵站联系,可以随时对电缆或管线进行移动,并把多余的电缆自移托架拆卸下,回料时一块带走。
4 结语
通过试用证明,新型自移电缆托架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要求,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利用小电绞对电缆托架进行移动,操作简单,安装和拆除托辊转动装置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安装费用低廉,机械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河津.《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 顾永辉,范廷瓒.煤矿电工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3] 范永胜,王岷.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宋密科.煤矿供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