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13-07-31
1.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丰宁068350;2.丰宁满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丰宁 068350
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杜英颖1,杜新颖2
1.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丰宁068350;2.丰宁满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丰宁 068350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循证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和PaCO2值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aO2为(69.6±4.2)mmHg,对照组为(63.5±5.9)mmHg;研究组PaCO2为(46.7±4.8)mmHg,对照组为(50.8±3.5)mmHg。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而言,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循证护理;有创呼吸机;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吸烟人数的增加,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1]。其病情的发展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会诱发肺性脑病。对于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保证对症用药的基础上,还需采取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避免因血氧饱和度降低造成机体代谢异常[2]。但是,有创呼吸机治疗属于一种有创性治疗方式,患者治疗时常存在恐惧和疑虑。因此,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意义重大。有关文献报道,循证护理以当前临床最新的科研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原则,可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制定最优化的护理计划,进而促进患者病情预后。本文通过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究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7.3±1.9)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常规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血气分析结果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山东淄博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CH606型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并按照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口腔清洁护理、吸痰处理、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整[3]、患者体位护理及各项生命指征的监测等内容,均按照临床常规操作进行。
1.2.2 研究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寻找护理问题:护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口腔清洁护理、吸痰处理、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整、患者体位护理及各项生命指征的监测等常规护理环节进行分析,对护理问题进行总结[4]。
(2)循证:针对上述护理问题,在万方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寻找相应文献,并对文献中的结论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及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护士再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及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制定护理计划。
(3)护理操作: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操作,具体如下:① 呼吸机参数设置:预先告知患者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注意事宜及配合要点,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将通气模式设置为S/T,呼吸频率为12~18 次/min[3],氧浓度为5 L/min,初始吸气压力为8 cm H2O。待患者适应气压后,缓慢调至12~18 cm H2O,保证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为宜;② 口腔护理:在常规口腔清洁的基础上,于每次口腔清洗之前,行pH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处理,如pH>7,可采用硼酸溶液清洗,对于pH<7者,可采取NaHCO3溶液;③ 定期收集口腔分泌物,检测病原菌类型为用药提供指导[5];④ 营养支持:为防止肠道菌群异位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者引发血行感染等不良反应,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基础上,采取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互结合的方式,在保证患者得到充足营养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 h末的血气分析结果,血气分析项目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专人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aO2为(69.6±4.2) mmHg,对照组为(63.5±5.9)mmHg,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比较()(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比较()(mmHg)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PaCO2为(46.7±4.8)mmHg,对照组为(50.8±3.5)mmHg,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比较()(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比较()(mmHg)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仪器的更新,有创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呼吸机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不仅会造成患者心理的压力,而且会给身体带来痛苦,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6]。而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把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改善患者身心感受的关键[7]。循证护理将护士传统被动遵医嘱式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思考、积极寻找护理问题,再根据科学的研究证据实施护理,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护理模式。同时循证护理不仅能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促进病情预后,而且还能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两组患者的可比性。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O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这又说明了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笔者通过查阅多篇文献,再结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保证了肺通气的顺利开展。口腔护理的实施,能够清洁患者口腔、避免病原菌滋生或造成患者误吸菌群引发吸入性肺炎。由于患者营养状况往往不佳,采取肠内和肠外营养方式补充能量物质,避免了患者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促进病情预后[9]。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且临床效益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1] 苍艳,李丽娜,丁连明,等.循证护理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228-229.
[2] 王敏珠,谢幸华,戴红英,等.护士掌握呼吸机参数调节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64-1166.
[3] 王仕凡.呼吸及常用参数的设置[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3):108-109.
[4] 许勤,王婷,宋燕波.以科室为单位强化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17-319.
[5] 邵红艳,林兴凤.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7-798.
[6] 李碧蓉,方亚华.应用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8):438-439.
[7] 罗秀琼,李雪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征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9):336-338.
[8] 徐桂玲,王绪山.循证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28(34):662-663.
[9] 徐军.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循征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1,18(3):356-35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Invasive Ventilation
DU Ying-ying1, DU Xin-ying2
1.Hospital of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Fengning Hebei 068350, China;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Fengning Hebei 06835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invasive ventilation.MethodsUsing invasive ventilator to cure patients (60 case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invasive ventilation during 2010~2012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Using routine nursing to nurse the control group and us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to nurse the research group.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O2and PaCO2between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PaO2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69.6 ± 4.2) mmHg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5 ± 5.9) mmHg. PaCO2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46.7 ± 4.8) mmHg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8 ± 3.5) mmHg.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n the aspect of improving pulmonary function of patients than routine nursing,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vasive ventilator; pulmonary function
R472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3.09.043
1674-1633(2013)09-0115-02
2013-05-20
2013-7-18
作者邮箱:fnxyysb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