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岗: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2013-07-30陈舒拉胡立炜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办学大学

陈舒拉 胡立炜

华岗是我国著名革命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名华少峰、华西园。1903年,华岗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1920年,华岗考入衢州浙江省第八师范,但是在1923年,由于他反对学校干涉学生运动被开除。1925年8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放弃学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8年5月,华岗前往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1932年9月,华岗被任命为满洲特委书记,但是在赴任的途中被捕,之后的5年时间一直被关押在山东第一监狱。1937年,华岗经组织营救出狱,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云南大学教授和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华岗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在山东大学工作期间,积极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改革,创办《文史哲》学术期刊,为山东大学的建设和崛起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潜心思虑 远见卓识

虽然华岗在山东大学担任校长只有5年时间,但究其一生都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始终以“传教布道”为己任,无论是其著述还是行为,无处不体现着浓厚的教育情结。并且华岗站在智者的高度,对教育的本质做过非常深入的探讨和认识。

首先,华岗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是跟着社会基础的变动而变动中的比较缓慢的一种上层建筑”。“人类自觉的团结进步去和阻挠社会前进的势力作斗争,这便是教育最后的使命”。他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上层建筑,教育受经济和生产力基础的制约。虽然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但是相对于注重短期收益的经济建设来看,教育具有一段相对的滞后期。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投入和培育,方能看到教育的成效。华岗的这种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所总结出的教育观,对现代教育功利化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其次,华岗强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他曾说“教育应以为服务生产建设为基本任务”,“一种生产制度,产生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由推动生产的发展,为生产服务,它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首先要为社会生产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教育要与经济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让学生主动使用社会的需求,这已成为如今各个大学的办学原则。因此从他对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关系的论述来看,足见华岗先生的深谋远虑。

最后,华岗认为教育的发展要符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他在1951年曾说过,“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符合社会进步要求,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这无疑体现了华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47年后的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阐明的高等教育的使命,与华岗对教育发展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得不让人佩服华岗对教育发展的远见卓识。

办学定位 文史见长

厦门大学著名教授潘懋元曾说过,“大学校长应当在客观分析自己学校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校有清醒的认识,在办学治校的理念上能立足本位、坚持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山东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华岗在上任伊始,就在考虑如何构建山大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

华岗任上大校长期间(1950-1955),正值新中国教育界经历重大变革的动荡时期。为了对原来的各类大学进行整合,全国各地区的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迁和院系调整。为此,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和齐鲁大学的历史、中国语文两系合校。整合的过程中,山东大学失去了很多优势,从原来的一个文、理、工、医、农、艺术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了仅有文理两类的苏联式大学,但是山大的文理科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1952年冬,华岗与童第周、陆侃如两位副校长商议如何突出山东大学的办学特色。他们提出:山东大学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办成有自己重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大家一致认为,山东大学的中文和历史两系,水平较高,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应该作为重点学科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山东大学的生物系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更何况山大所在地青岛位于渤海之滨,这为海洋生物研究提供了便利,也应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发展。再者,山大的海洋系虽然新建不久,但是师资力量还算充足,再加上有数学、化学、物理系的支援,青岛海洋研究所的积极配合,海洋系的发展潜力巨大,也应该作为重点学科发展。

于是,在这不久,华岗就为山东大学提出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新思路。在华岗校长的领导下,山大在1953年6月确定了汉语言、历史、海洋生物、动物胚胎、植物、海洋物理六个专业作为山大的强项学科,而物理和化学系列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都不错,又承担各强项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因此也被列为重点学科,力求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山东大学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成果丰硕,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誉,与其发挥自身优势和学校特色是紧密相关的。而无疑华岗在确定山东大学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正是在华岗的积极倡导和领导下,山东大学的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才得以奠定结实的基础。如今,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依然保持着,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也进一步得到加强。而其独具慧眼发展起来的山东大学海洋系,迄今已成为我国海洋科学重要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五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华岗在办学思想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远见卓识。

科学教改 民主学风

归根结底,决定一所大学发展方向和水平的是学校文化,而大学的教学水平、学术学风和校园文化,共同构成这所大学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别是在那个千篇一律、整个教育都向一边倒的年代,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华岗,为了倡导山大的教风学风,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改革。

为了提高山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华岗提出了“专业教学、培养师资、整顿纪律、提高质量”的教改工作重点。在狠抓教改工作的事情上,华岗可谓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次召开校长办公会,首先就是探讨教学问题,由各个院系轮流向他汇报各系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他要求各系不仅要有教学计划,还要有排课计划,各院系定期评比,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效果进行论证。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运动的增多,华岗指出:“一方面贯彻运动,同时又不能太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因为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责任。”

另外,华岗还特别重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他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当时的许多教改措施都是经过多位教师反复论证通过的。华岗还认为办好大学的关键是要靠一批学识渊博的著名教授,因此他招揽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来山大任教,这其中就有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冯沅君、殷孟伦、王普、童第周、刘椽、曾呈奎、王祖农等许多中国学术界的精英。

为了提高山大的学风校风,华岗提倡“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办学风格。华岗认为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每个学科的教师即便主张不同,若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便应该让他们的主张留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没有大胆和创新的精神,没有“学术自由”“讨论自由”的校园,是无法履行大学的职责的。

1951年,赵俪生教授在《历史教学》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被山西大学校长赵宗复批评为右倾错误。于是赵俪生去请教华岗,华岗仔细阅读了赵俪生的文章后指出:先生的文章是犯了粗疏的毛病,但还谈不上是右倾错误。因此华岗建议赵先生心平气和地写一篇答辩文章。赵先生照此办理,果然争论很快得到了平息。对此,赵俪生先生对华岗十分佩服,认为华岗确实是“政治争论和学术争论中的一名老资格的舵手”。

为了向学生普及提高文科的学术研究并与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华岗于1951年牵头创办了《文史哲》杂志。《文史哲》作为学术研究和争鸣的阵地,以开展学术民主和百家争鸣的风格,在国内“开风气之先河”,是我国的第一份学报,被称为“高校学报之王”。

今天的大学和华岗时期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学的传统和精神是永远不会变的。基于这点来看,华岗对教改和学风塑造的改革措施,对当今建设现代化大学,仍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尊重知识 爱护人才

高校是知识分子的群集地,作为一校之长,能不能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是能否办好学校的一个关键问题。华岗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在主政山东大学期间,华岗深知人才的重要,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著名的大学关键是靠有一批学识深厚的著名教授。”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甚至是千方百计保护人才。

华岗在山大任职期间,他的两位副校长童第周和陆侃如是著名的民主党派人士、知名专家。为了充分发挥两人的作用,华岗校长将教学、行政和学术等工作的管理部分放心地交给二人负责。由于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童第周和陆侃如成为华岗可靠的左膀右臂。

新中国成立后,未雨绸缪的华岗让之前在山大工作的老教授全部留了下来,同时又千方百计地招揽了一大批新的专家学者。一时间山东大学精英如云、名士济济,其中有不少学者都是冲着华岗爱才惜才的高尚品格慕名而来。比如吴大琨教授1951年在国外工作回来,就是因为“得知华岗同志在山东大学任校长”,“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而向组织上要求分配到青岛山东大学工作的”。 赵俪生教授也是“应华岗校长之邀”来到山大的。这说明华岗爱才重才的好名声,早已远近闻名。

华岗不止一次说过“老知识分子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自身难保的历史环境下,华岗也敢于承受压力,尽其所能保护教师。“三反五反”运动中,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陈慎昭被诬蔑为特务而自杀。华岗得知噩耗后非常愤怒,责令有关人员彻查此事,并且痛心地说道:“损失几万元也抵不了损失一个专家重要,几万元买不了一个专家。”随后齐鲁大学以张维华教授涉嫌“美庚款”为由将其调回学校审查,华岗坚决反对,说:“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必多此一举。“由于华岗的保护,张维华教授才得以躲过一场灾祸。1955年“肃反”运动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一名教授被定为反革命,华岗认为证据不足,批示“缓办”。眼见着升级的政治批斗越来越过火,华岗连续召开三次党委会,纠正这些运动中的错误偏差,要求山大全体师生转入正常的思想改造教育工作中去。

华岗为山东大学提出了“文史见长”的战略构想。他重视教学和科研、鼓励学术自由,并且为保护知识分子尽其所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就像山东大学教训讲的那样“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这在华岗先生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办学大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武陵春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至善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董梅作品选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