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人”面试考题并非无厘头

2013-07-30张涛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雷人知识面考题

张涛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和考试过度推崇标准答案与定式思维,极大限制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多人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死记硬背可以对答,同样的知识点换一种提问方式,可能就不知所措。同时,这种机械的考查方式之下,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各种答题技巧、面试法宝充斥市面,导致考生的答案千人一面,选拔人才的作用大打折扣。

与全国统一招考相比,各高校自主招生自由度更大,应该为教育考试的创新作出有益探索。此类“奇葩考题”尽管一再颠覆我们对传统考题的认知,却并非无厘头,而是体现了对现行考试模式的革故鼎新,有利于更好地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发散思维。必须看到,一些考题看似雷人,实则给了考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去年这道“如来和玉帝谁大”,就有考生答道“他们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不具可比性”,既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又在不经意间展示了自己的知识面。事后,有网友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矩阵模式进行解释,引发众多跟帖叫好。如果考生也能在考场上如是作答,无疑会给考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今年“《西游记》有多少个妖怪”这道题,则让笔者想到周恩来总理的一个故事。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有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民币?”周总理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回答:“十八元八角八分。”这是当时人民币票面价值的总和。如此作答,既巧妙回避了建国初期的经济薄弱,又让人找不出破绽。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只有那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考生,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其中的逻辑思维和幽默艺术。

事实上,出此类面试问题也是在国外许多著名学府的成熟经验。对此,校方的解释是,面试过程极其古怪,就是希望从成绩优异的学生中招收那些思维最敏捷的年轻人。诚如斯言,笔试成绩只能说明学生的做题水平,思维能力才能决定一个人才的发展潜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国际先进经验运用到我们的高校自主招生中,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拿来主义”,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学来“奇葩”的形式,丢掉“考查”的灵魂。面试考题不能刻意标新立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要紧紧围绕考生的个人情况和所报专业来设计,真正达到考查选拔的目的。

猜你喜欢

雷人知识面考题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追踪考题,晒晒考点
雷人画语
一道考题的多解
聚焦绝对值不等式热点考题
小记者如何拓宽知识面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
世界上最大的心脏等
几类无理函数的最值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