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单元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3-07-29金文娟
金文娟
摘 要:主要通过“自画像”中美术单元化教学案例的开发,论述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画像;学习目标;实践反思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意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建构主义、研究性单元学习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自我组织与自我建构中获得发展。
对于肖像画教学,一般是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讲解肖像画的有关知识,演示步骤,安排学生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作业。也有二三课时的,这是由于有较多的讲授与欣赏,作业没法在一节课里完成,只能仅仅形成单元教学,若没有研究课题和研究过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情况。以往的美术教学设计大多会以“单课时”进行,尤其是公开课。王大根教授在《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一文中就指出:“因为一节课能够完成、能评价的多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则需要长期培养、熏陶、体验和积累而成。但是实际上在一节课中或无暇关注、或不可能实现,导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落空。所以要求教师树立更关注过程性和整体育人效应的‘单元意识,这是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需要。”“自画像”有关的知识,包括名画家的自画像欣赏,绘画的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使用的工具与材料,或是更细的笔触、色调、构图等等,由此可见,“自画像”教学应从单元化来进行设计,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一、“自画像”教学设计
单元化教学是个较长的过程,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好的教学策略、好的学习规则,才能使单元化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1.明确学习目标
在这个单元,学生将学习自画像、绘画技巧和计划美术课题。以“学习单”的形式,告知学生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关于肖像,艺术家是如何画的。
学习如何表现一个美术的细节。
学习关于面部表情和特征。
学习如何计划你的美术课题。
学习如何反思学习。
这就是教学活动的“游戏规则”,一旦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利用小问题、小提示,引发深层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解决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创造性。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在学业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喜欢什么风格的画?”“你有12节课时来完成这个课程,这看起来很长,但是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3.合理规划时间
需要多长时间、每一阶段完成哪些任务、有多少数量或质量的要求等。整个课程有12节课时间,根据阶段和任务,设计了几个学习环节,包括头像写生、研究整理著名画家的自画像有关的文字、速写、计划,最后作业的上交与反思。
4.建立学习单
学生将体验什么样的艺术制作形式?研究哪些艺术家?讨论什么样的艺术问题?教师设置的这些内容,将会使学生在整个课程中体验到。最后通过绘画知识、绘画工具、绘画技巧、学生计划、反思、评估等学习单贯穿这个学习中。我们把这些内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学习单,让学生可以选择媒介和技巧来进行创作。如:文本研究学习单,明确以100字左右介绍著名画家的故事。学生需确定研究的对象,查找资料,整理文字与图片,向其他同学介绍。作业要求明确了,还需提供给学生一些画家的名字,以提示学生有用的信息。
二、“自画像”教学实施过程
自画像单元由12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点讲解的情况下,使用铅笔描绘五位同学的肖像,让学生先感受如何绘制肖像。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艰巨,可能会出现多数学生不能完成的情况。当然如果学生都能画的话,教师就没必要教。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教学效果。为五个肖像设计这样的要求:肖像—轮廓线:仅仅使用轮廓线描绘你的对象;肖像—连续的线:绘画时不要看你的纸且不可在中途停笔;肖像—连续的线:不要让铅笔离开画纸,但你可以看画纸;肖像—疏密线:建议画明暗,增加细节和阴影。肖像—写生:尽量写实描绘头像,并且使用辅助线。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改变了他们平时的绘画习惯,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效果出乎意外,学生热情高涨,作品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这其实是第一节课的作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选择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通过名画家的自画像来启发自己自画像的灵感。找一幅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可以选择下列表中的:凡·高、伦勃朗、高更、爱德华·霍普、莫奈、马奈、安迪·沃霍尔、达利、卡罗、张大千、丁聪)打印出来。把关于画家的重要的事写在本子上,贴在画下面,并且解释为什么。在下一节课与其他同学分享(5分钟)。不要忘记记录艺术家的名字和艺术作品的名称。也要尽量思考想要画的肖像画的风格,想怎么表现。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名画,并且分享心得。分享学生的心得,比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更受学生喜欢,无论是分享与被分享的学生。在这节课里学生了解了不同自画像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不同自画像等。
第三课时的主题为:“我是谁”。学生看着镜子,客观地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然后写在本子上,比较几张脸部特写、不同表情和不同角度的照片。这能帮助学生绘制自画像。通过有趣的线描绘肖像、对名画家自画像的欣赏以及对自我特征的观察,学生对于自画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画自画像了。
第四到第五课时学生画三个速写,不一样的视点,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构成元素。尽量使用各种铅笔和速写方法。
第六到第十课时,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自画像,并且要负责地管理好时间。
如果学生需要特殊的材料,而教师又不能提供给学生,就要靠学生自己了。注意提醒学生进度以及碰到的问题和讨论,记录在本子上。
第十一课时,撰写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完成自画像!要写一个简单的最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学生交作业。完成速写本和最后的展示作业。作业展示目录:
三、实践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与技巧。拼贴、油画,线描、素描,俯视的、仰视的。学生的绘画基础不一样,从技法上来说会有差异,但是如何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设计、计划、创作各个方面来看,学生都做得很完美。哪怕有些学生会在其中某些环节遇到挫折,但学生始终是按照过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是个很好的尝试。整个教学过程有点长,近乎一学期。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大根.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23-27.
(作者单位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