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架探究”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3-07-29高强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高强

摘 要:榆林中学从2007年整体迁入位于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新校区之后,万象更新,学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值此大好机遇,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提出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宏远目标。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通过多方取经,与众多知名专家的共同探究,最终确定了在学校开展“支架探究教学模式”的新课改方式,并迅速在各个学科推行。

关键词:支架探究;通用技术教学;实验应用

本文主要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特点,初步谈一谈“支架探究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支架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

支架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陕西师范大学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及其他一些国内先进教学流派的精髓观点,结合我校实际改造创新而来。本教学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一个“三维结构”,即由“动力场—事实源—能力态”三个支点构成了“支架探究教学模式”。同时,本教学模式提出“一线四点”的理论支撑。“一线”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中,在指导思想之中要贯穿一条“激发内在动力,重在诱导思维,全程训练运用,发扬科学民主”的主线,与此相应的有四个理论支撑点,即“支架引导、梯次探究、学以致用、平等对话”。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通用技术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会讲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因此,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和培养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支架探究”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上面已经介绍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和开设的意义,下面就以一堂完整的通用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一下“支架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以《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一节内容为例。

1.支架引导

作为“支架探究”教学模式的先头兵,支架引导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是否把学生引进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而锚式问题的提出,更是关键问题中的关键。一个好的锚,往往能开一个好头,让一节课都围绕这一个锚展开,始终不离主线,因此尤为重要。这一节课结合课程内容,我提出的锚式问题是:哪位同学能够将人体的八大系统说出来?待部分同学回答并补充完整后,再观看图片“北京立交桥”、网络系统拓扑图,总结一下,以上都叫做系统,都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什么是系统?我们怎样去设计出一个实用的、需要的系统?(锚式问题)就这样,顺势提出锚式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入到思考中,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当然,实际上这一个环节的支架引导并不只是在开头起作用,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扮演着角色,只是有“大”架、“小”架、“旁”架之分。

2.梯次探究

进入梯次探究环节后,实际上是对锚式问题的再分解过程,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并逐层推进,从而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第一个链式问题是: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链式问题又分解为三个子链,包括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系统的特性。这个时候根据具体内容确定是否使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环节,并判断是使用哪一种先行组织者,在支持性、补充性、比较性和方法性先行组织中进行选择,用最合适的一种方式进行。

3.运用质疑

此环节是运用巩固阶段,要特别注意落实“学以致用”的原则。所谓“质疑”就是对本节课内容的质疑问难,既是一种教学补充,又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层次锻炼。在此节课程中,学生对于教学难点即系统的特性不是很明白,这个时候就要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寻找新的问题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具体就是让学生进行提问,进行不懂问题的探讨,把自己能想到的不太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让大家来互相讨论。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在讨论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解决掉自己不懂的内容,同时,老师要提出运用性的问题。例如,就系统的相关性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为一个厨房的装修出谋划策,怎样能把一个厨房装修好,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外延伸

这一块要灵活进行处理,要根据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有关系的但又在本课内容之外的、比较生动有趣的探究性问题,可以是一个思维性问题,可以是一个文本性阅读,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实践。例如,《系统与结构》的第一节内容后的课外延伸,我给学生布置的是去调查一下家里所用的电器包括哪些系统,具有怎样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体现了系统的哪些特性。

这就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支架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操作起来也十分灵活多变。以上一个教学案例只是很普通的一次实际应用,可以说只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但从实际施行情况来看,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比传统课更加有层次,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还对思考、探究、合作、分享的学习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钻研,争取能够更加熟练和高效地使用“支架探究”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中学通用技术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