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数学走出学习误区的几点做法

2013-07-29冯俊峰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冯俊峰

摘 要:针对职高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思想误区,结合职业高中数学学情及教材教法,简要谈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有时效性的做法。

关键词:重知识;重结论;重技巧;重成材

数学,作为职高学生的一门必修文化课,学生虽然知道很重要,但就是学不会。我们知道,职高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是公认的实情。除了这个主要原因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职高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不纠正,数学就很难学好。

因此,针对误区,我以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知识,更要重思维

一般来说,职高学生毕业后,在所就业的行业中,能够用到数学高深知识的情况很少。职高阶段,学生在数学课中学到的公式或定理,好像仅用于解决一些数学习题,步入社会后,大部分知识都会被忘记。但是,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思维与能力提高了,这种数学能力自然会迁移,转化为今后相关的工作能力。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除了注重积累知识,还必须注重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学生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刚开始可能有一种头绪杂乱的感觉,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探索时,先审题,准确理解题意。再由已知条件展开直接联想,如题中所给信息与哪些数学知识相关,哪些方法和公式可供选择,并初步推知本题中的考点等。比如,证明类的题,它本身就有明确的结论,所以,引导学生探索的目的性很强。在分析和试探每一步时,做到有的放矢,时刻关注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汇总出这类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是,得出这些规律后,而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习题会有一些变化,但学生往往会生搬硬套,先入为主。所以,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分析规律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危险点”,以便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在此阶段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更深层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经历分析—综合—类比—联想,从而既能全面广阔,又能分清主次。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品质。

二、重结論,更要重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时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听懂后,往往会把“重心”定位到“结论”本身或利用“结论”解决问题上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关注什么题型用什么公式、方法,而对这些公式法的来源和推理过程不够重视。比如,正、余弦定理,学生基本都能能熟练运用,但如果问他如何来证明,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反应不过来。类似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在职高学生中很普遍,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重视结论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结论的推理过程。

三、重技巧,更要重思想

我们知道,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很重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解题技巧,有时很新颖且富有创造性,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和赞赏。但更多时候,必须与学生一起冷静地分析这种技巧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对于普遍性的,可加以推广,但有一些较为个性化、特殊化的,则要给学生指明,这种巧解其实就是当时灵感的闪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成分。要让学生明白巧解乃偶然天成,不必刻意去追求,应把“通性通法”作为学习的重点。

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理清教材的意图

如,讲一些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的历史故事,学生就会明白: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通过“坐标系”联系了起来,帮助学生将辩证法和运动引进数学,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变量数学”,学生的数形结合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也就构建起来了。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数学学习虽然依靠间接思维,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储备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因而记忆这一关必须要过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解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等提高自身的记忆力。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较强,它的解题思路有一定的程式,其间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要让学生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述。如果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数学语言,数学思维也就无从外显和表达。

四、重成材,更要重成人

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职高的数学要想教出成效,“教书”其实是第二位的,“育人”才是第一位的。数学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等,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为人处世的教育。正所谓,“要成才,先成人”。

很多时候,数学教师也要变得“婆婆妈妈”一些,比如,抓紧课间、课余时间多与学生多聊天,看似闲谈但不“闲”。要学会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性格、兴趣,聊一些体育、天文、管理、公安、军事等话题。在东拉西扯中,学生可以从更大的时空领域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种方式看似润物细无声,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同样可以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