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
2013-07-26周璋斌欧静玉
周璋斌 欧静玉
摘要: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应从教师的学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教学环节入手。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教学吸引力;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30-0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改善学习条件,加强就业服务指导。”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吸引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教师必须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下功夫,“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吸引力。
一、教师学识要具有广博性
就业指导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他们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唱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阅历,并能创造性运用知识,在知识上做到与时俱进。一个合格就业指导课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学生信服,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渊博的学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有着无形的教育影响力和特殊的创造力。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要把“理论意义世界”与“具体生活世界”有效地融为一体,要把课程内容精彩纷呈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以生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激活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欲望,这是提高课教学吸引力的基础。“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就业指导课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不断扩大的知识范围、不断增加的社会阅历,才能在分析问题时站在就业发展的前沿,透彻地讲清道理,并且把前沿知识融会到基本理论之中,把知识性、理论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旁征博引,使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二、教学内容要具有生动性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把社会倡导的基本理念融入教学,使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得到强化。
首先,生动来自学生实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关注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基本理论观点,更要及时了解学生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作深入剖析,在评述中阐述理论,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真正赢得学生的欢迎。二要结合院系特色。每个学院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和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如,给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讲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功利性思想时,可提出为什么近些年我国宠物市场如此备受青睐?为什么时下有些人是宁愿养宠物也不愿生小孩?……通过提出并分析这些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生动来自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实践的土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为此,就业指导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用科学的观点来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穿透力和说服力。“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就业指导课教学要在理论的基础上紧扣社会实际,借助于现实中的实例使理论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现状,快速地接受和理解理论的价值。
再次,生动来自社会实践。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走人社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将就业指导“内化”为高尚品质,进而“外化”为良好行为。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环境尽可能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就业见习,使课程内容能具有更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大学生更为关注、参与和了解社会现实及专业前景,并在参与活动中加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真正掌握和理解理论的实质。在形式上可以自由灵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去附近的社区、企业、市场做社会调查,也可以有组织地结合就业实习基地的见习活动开展专业实践和就业体验等活动。在体验性的社会活动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和深化认识。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引导性
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巧引善导,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认同讲授内容,以达到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实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大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学习,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容易主观、片面、感性地看待和处理一些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区分局部与全局、经济与政治、政府与民众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消除思想困惑,对事物有理性的认知。
二要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组织好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在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讨论的走向、学生的态度等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保证讨论的深入。讨论的过程要精心组织,讨论的问题要精心选择,尽可能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教育不平等问题、就业难问题、专业与职业匹配度问题等。教师要随着讨论的深入,启发学生在其中发现同他们现实生存相关联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课堂讨论,把学生注意力引入到教学之中,能使学生轻松地讨论,营造一个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教学氛围,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澄清思想,净化心灵,诱发创新灵感,提升境界。
四、教学过程要具有互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与互动的过程中,把自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得以充分地展示。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需求和感受的顾及,以及对他们切实有效的指导,使他们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能增强学习能力。
互动体现平等。互动,对学生来说,体现出平等、理解、心态开放、受到激励;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分享、价值实现,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权益和需要,以及师生之间在言语上和心灵上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出现不同声音和问题时,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协商、以对等的姿态讨论,尊重学生的观点,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不仅能促进师生双方教学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而且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表达自己的声音、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内在需求,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的。
互动带来愉快。课堂上的互动,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就业指导课是个愉快的过程。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和理念,并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愉快中接受教育,求得知识,取得进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从生理方面看,大脑的兴奋不但能较长时间处于亢奋的状态,而且还会不时地在不同区域交替出现,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先前贮存在大脑中的与新的知识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信息便会显现出来,学习起来也就很轻松。从心理方面看,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愉快的状态能使学生对学习就业指导课产生兴趣,并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
[责任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