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急诊处理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3-07-26宁德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左室溶栓心肌梗死

宁德志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持续痉挛造成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致使血流供应急剧下降或中断,一旦缺血持续得不到纠正即会超出心肌耐受阈值诱发不可逆性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等[1],导致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发生。尤其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且向中青年人群蔓延[2],所以积极探索一种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的急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笔者此次利用两种急诊处理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 年1 月—2012 年5 月本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 例,纳入标准:(1)病程不超过6h;(2)心电图至少相邻两个以上导联ST 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3)胸痛持续时间≥30min 且含硝酸甘油无效; (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过正常两倍以上,肌钙蛋白T 水平升高。排除标准:(1)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2)合并严重并发症;(3)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4)依从性差。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平均病程及伴随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急诊处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 (1)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2 ~3L/min);(2)镇痛:吗啡5 ~10mg 皮下注射,1h 后可重复给药,但总量不应超过15mg;(3)扩张血管:给予硝酸甘油5 ~10mg 缓慢静脉滴注,15 ~20 滴/min;(4)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阿司匹林300mg,1 次/d,3d 后改为75 ~100mg;(5)抗凝治疗:予以低分子肝素钙4000U 脐周注射,2 次/d。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急诊溶栓治疗,即在上述常规治疗措施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首剂量给予尿激酶150 万U +0.9%氯化钠溶液100ml 静脉滴注,半小时滴注完毕,第2 天予以尿激酶50 万U +0.9%氯化钠溶液100ml 静脉滴注,且此组患者抗凝治疗是在溶栓治疗12h 后予以低分子肝素4000U 脐周注射、2 次/d、连用5 ~7d。

1.3 血管再通测评标准[3](1)治疗2h 内心电图中抬高的ST 段表现出速度下降超过50%;(2)胸痛于3h 内基本消失;(3)给予药物滴注后,心脏发生再灌注;(4)血清CK -MB高峰值提前在发病后14h 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急诊处理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随访结果比较 相应急诊处理后,随访第1 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第2个月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ap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效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mergency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随访结果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follow-up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随访结果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follow-up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例数 左室舒张末内径(cm)随访1 个月 随访2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ml)随访1 个月 随访2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ml)随访1 个月 随访2个月射血分数(%)随访1 个月 随访2个月观察组 38 5.00±0.42 5.21±0.30 1952.00±20.00* 4130.00±26.00* 52.00±20.00* 52.39±21.00* 55.00±8.30* 60.00±7.50*对照组 38 5.06±0.38 5.31±0.75 1985.00±24.00 9151.00±30.00 65.00±18.50 70.00±30.00 50.00±6.00 52.00±8.4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以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而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致使其心肌坏死,所以及早、有效、持续开通血管能极大挽救濒死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泵衰竭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鉴于此种情况,加强急诊处理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研究采用两种急诊方法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发现,观察组急诊处理方法优于对照组,提示急诊溶栓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同时急诊溶栓能明显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显示急诊溶栓可达到TIMI3 级血流重建率50% ~60%),进而对以往处于冬眠或顿抑状态的心肌重新恢复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该急诊处理方法有效的抑制了梗死面积扩展延伸、避免了左心室重构、促进了心肌收缩功能、患者预后良好等。究其原因是急诊溶栓处理方法能直接且有效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同时还能深入血栓内部激活深藏的纤溶酶原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所以可有效促进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恢复血流[4],因此笔者认为急诊溶栓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且可行。但在急诊溶栓时,应严格遵循急诊溶栓适应证和相关禁忌证,例如时间窗的把握、具有出血倾向的人群禁忌等,这种方法能提高急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等。

综上所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是处理此种疾病可行且有效的途径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1 陆再英. 内科学[M]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1.

2 卓建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 (12):1776 -1777.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 (12):710.

4 段志波.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治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7):1187 -1188.

猜你喜欢

左室溶栓心肌梗死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