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评价

2013-07-26杨庆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抗凝冠脉

徐 亮,杨庆坤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进展性疾病。其中包括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1]。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又称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文对5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 年8 月—2010 年8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 例,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5 ~85 岁,平均66.0 岁。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1)心肌酶升高;(2)相关导联ST 段抬高≥0.2mV (胸导联); (3)缺血性胸痛≥30min,对硝酸甘油进行服用得不到缓解。满足两条标准就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标准:合并肾功能不全、预期寿命在6 个月内、病变狭窄<50%、血液系统疾病难以耐受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2]。

1.2 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24h 内,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并在入院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服用噻氯匹定500mg、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发病1 周后,择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手术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 ~60mg,1 次/12h,共进行1 周。继续口服噻氯匹定250mg、2次/d,肠溶阿司匹林300mg /d,同时常规进行内科治疗。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 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8 例和22 例。每例患者2.1 处靶病变和1.8 支靶血管,靶病变和靶血管共105 处和90 支。靶血管直径为3 ~5mm,狭窄程度为70% ~100%。病变参照ACC/AHA 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标准,其造影结果见表1。

表1 50 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in 50 cases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成功率及并发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成功38 例,成功率为76%。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分别占76% (38/50)和24% (12/48),其中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均为慢性闭塞性病变、多支弥漫性病变等高龄高危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情况见表2。其中2 例球囊扩张后冠状动脉破裂患者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外科修补得以有效处理;4 例较大内膜夹层致病变处急性关闭患者植入支架并封闭夹层处理成功;2 例术中无复流患者1 例处理成功,1 例失败。

表2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情况Table 2 Failur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对梗死相关血管(IRA)尽早开通,促使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恢复,使心肌坏死面积得以减少[3]。通过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IRA 再通率会得到增加,使心性事件、死亡率的发生逐渐减少,与溶栓治疗相比,其优越的治疗已经得到了认可[4-6]。本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有效对IRA进行了开通。对于胸痛发作时间超过1d 的患者,在入院后都会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病情稳定后2 周,对患者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提是患者状态及心功能良好。相关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数天后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对于预后和生存率的改善效果也非常有效。本组择期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患者,其存活率非常高,出院后心功能保持良好。本文对综合性医院心脏中心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进行分析,其成功率高达76%,且患者早期预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对此,本文对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术前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合理应用抗血小板、抗凝及调脂药物。(2)对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开展要尽早。(3)可较好地对远端保护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进行运用。(4)对患者的病例和病变适应证进行掌握。(5)对术者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导管室护技人员的综合能力。 (6)注重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改善[7-8]。总之,注意手术的良好实施,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介入治疗,可促使近期疗效的有效形成。

1 陈顺华,文小慧,康俊萍,等.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死亡率的性别差异[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 (6):325 -32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 (6):409 -412.

3 韩雅玲,王耿,荆全民,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4670 例近期疗效的评价[J] .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 (15):1040 -1044.

4 韩雅玲,王耿,荆全民,等.467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的评价[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 (z1):9 -10.

5 张孝忠,张军,王红,等.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2):535.

6 陈丽珠,马江伟,孙淑艳,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2):615.

7 郭倩玉,卢成志,夏大胜,等.75 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性别对比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2):119 -121.

8 姜玉凤,孙淑贤,许丹,等.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14):2778 -2779.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抗凝冠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