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3-07-26杨月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硬化

杨月仙

脑梗死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它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的大小、回声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目前已知有多种危险因素,尽管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在上升,因此,迫切需要鉴别新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尿酸(U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颈动脉由于其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窗口”。本研究旨在探讨UA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脑梗死组:选择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患者101 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MRI 证实。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近1个月内有感染史,近3 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病史,合并慢性炎症(关节炎、血管炎、胆囊炎),合并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免疫性疾病,服用影响嘌呤代谢的药物者。其中男58 例,女43 例;年龄46 ~73 岁,平均(65.0±10.5)岁。(2)正常对照组:选取84 名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梗死的体检者,排除标准同脑梗死组。其中男45 例,女39 例;年龄39 ~69 岁,平均(59.3 ±8.4)岁。两组研究对象均同时记录是否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压及生化指标。

1.2 方法

1.2.1 血清UA 的测定 所有受检者于入院次晨空腹抽静脉血5ml 送检,测量血清UA、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判断标准[2]两组患者均由专人操作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脑梗死组在发病24 ~72h 内进行,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测量并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回声强度、数量、部位等。IMT <1.0mm 为正常;1.0mm≤IMT<1.2mm 为内膜增厚;IMT≥1.2mm,向管腔内突出,但未造成管腔闭塞者为斑块形成。按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标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型:(1)扁平斑:局部隆起或弥漫增厚,呈均匀的低回声与内膜中层相似;(2)硬斑:与其周围外膜组织中的纤维回声相似或更强,呈强回声可伴声影;(3)软斑:斑块明显突入管腔内(IMT >1.8mm),显示低至中等度回声,较其周围外膜组织中的纤维回声低,表面有连续的纤维帽回声;(4)混合斑:斑块表面不平,有软斑和硬斑的两种回声特征。关于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易损斑块(软斑+混合斑)和稳定斑块(硬斑+扁平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结果 颈动脉超声显示,脑梗死组颈动脉存在动脉硬化斑块87 例(稳定性斑块30 例,易损性斑块57例),内膜增厚10 例,内膜正常4 例;对照组颈动脉存在动脉硬化斑块20 例(稳定性斑块12 例,易损性斑块8 例),内膜增厚18 例,内膜正常46 例。

2.2 血清UA 水平 (1)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U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膜增厚者和有斑块者其血清UA 水平与内膜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者与内膜增厚及稳定斑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血清UA 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相关性 (P <0.05)。 (2)脑梗死组血清UA 为(386.42 ±65.42)μm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UA 为(180.54±56.46)μmmol/L,两组血清U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UA 水平比较(±s,μ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UA levels in different degre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表1 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UA 水平比较(±s,μ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UA levels in different degre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注:与内膜正常者比较,* P <0.05;与易损斑块者比较,△P <0.05

内膜改变程度 例数 尿酸内膜正常50 165.68 ±48.82内膜增厚 28 236.62 ±61.34*△稳定斑块 42 289.58 ±59.29*△易损斑块 65 385.88 ±73.36*

3 讨论

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因此鉴别可干预的新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脑梗死的干预和治疗。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能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01 例脑梗死患者和84 例对照者血清UA 的比较,发现脑梗死组血清U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以往观点一致。但美国的弗拉明翰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校正了已知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UA 并不能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仅是通过其他危险因素而起到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UA 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程度相关,易损斑块血清UA 水平明显大于内膜正常、内膜增厚及有稳定斑块者。UA 是嘌呤碱在人体代谢的主要终产物,血液中UA 水平过高会形成UA 盐沉积在关节形成痛风。高尿酸血症是如何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可能机制为:(1)黄嘌呤和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产生UA 的同时也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可以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4-6],当血清UA 水平进一步升高,达高尿酸血症时,体内循环血小板活化也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这些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血清UA 可以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7],UA 在血管平滑肌内还可以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而激活单核细胞趋化因子,UA 还可直接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血管粥样硬化[8]。(3)血清UA 激活白细胞,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并且和体内一系列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清UA 可能参与了血管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9]。

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血UA 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不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少,未进一步进行性别之间的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在更大样本人群中验证。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79 -380.

2 李冬梅,刘玉霞.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08,48 (16):73.

3 孙凯,王虎,陈金星.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及其预后的关系[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 (2):112.

4 Doehner W,Schoene N,Rauchhaus M,et al. Effects of xanhine oxidase inhibition with allopurinol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flow in hyperuricem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2 placebo - controlled studies [J]. Circulation,2002,105:2619 -2624.

5 Farquharson CA,Butler R,Hill A,et al. Allopurinol improv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Cirulation,2002,106:221 -226.

6 Butler R,Morris AD,Belch JJ,et al. Allopurinol normaliza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s with mild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ion,2000,35:746 -751.

7 Rao GN,Corson MA,Berk BC. Uric acid stimul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al cell proliferation by inreasing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chain expression [J]. J Biol Chem,1991,266:8604 -608.

8 穆珺,庄晓明,李然,等.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 (5):1568.

9 Leyva F,Anker SD,Godsland IF,et al. Uric acid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a marker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J]. Eur Heart J,1998,19:1814 -1822.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更正声明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