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试验
2013-07-26闫志山范有君张金海黄彩云
闫志山 ,范有君 ,张金海 ,黄彩云 ,杨 骥
(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糖料作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3.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4.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 110122)
试验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检疫圃进行,分2010年、2011年两年完成。目的是通过对与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紧密相关的植株地上部位,进行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验证是否能够起到控制后期茎叶徒长、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转移的效果。筛选出方便、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KWS0149,试验药剂全部来自郑州爱派克化工有限公司,药剂使用浓度由厂家推荐并参考其它有关调节剂应用报道[1-4]。共设6个处理:处理1—烯效唑95%TC 25000倍液、处理2—多效唑95%TC5000倍液、处理3—矮壮素(CCC)98%TC 1000倍液、处理4—缩节胺(甲哌鎓)99%TC 6700倍液、处理5—比久(B9)90%TC 500 倍液、处理 6(CK)—清水。
1.2 试验方法及管理情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行区,行长10m,垄距70cm,株距20cm,小区面积28m2,小区理论株数200株。
两年前茬均为马铃薯。每公顷春施N 123kg、P2O5138kg、K2O 150kg。铲趟3次,及时疏、定苗及防治菜青虫和甘蓝夜盗。2010年试验:5月9日人工埯播,10月5日收获测产、测糖。2011年试验:4月30日人工埯播,10月2日完成收获测产、测糖。
1.3 喷施时期
2010年,主要验证甜菜生长中后期喷施调节剂的增产、增糖效果,并观察喷施处理对下茬作物有无残留危害。试验中将每个处理小区平均分成两段,同一药剂处理设封垄后期(8月10日)喷施1次和封垄后期(8月10日)及1周后(8月17日)连续喷施2次两组试验。
2011年,主要验证甜菜封垄前喷施调节剂的增产、增糖效果,喷施作业于近封垄期(7月6日)进行。
表1 2010年喷施1次调节剂产质量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010年试验结果见表1。从测产结果看,喷施1次调节剂的各处理,除处理2根产量略低于对照,及处理1含糖率与对照持平外,其它喷施调节剂处理的块根产量、含量率都高于对照,所有调节剂处理的单位面积产糖量都略高于对照,但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连续喷施2次调节剂(表2)的处理,块根产量、含量率也都略高于相应对照,同样也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过与喷施1次调节剂的相应处理比较,连续喷施2次调节剂的处理中,除处理4根产量略有增高外,其它多数处理根产量和含糖率不但未表现出高于喷施1次调节剂的相应处理,而且还有一定降低趋势。
表2 2010年连续喷施2次调节剂产质量结果
通过对2011年后茬播种的大豆生长状况观测发现,2010年试验中喷施各调节剂处理的所有地块,均未产生抑制现象,表明各喷施调节剂处理对下茬作物无生长抑制危害。
2011年试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各喷施调节剂处理,表现出具有增加块根产量和增加含糖率的双重功效。对产糖量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处理3与其它所有处理的产糖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根产量高于对照19.8%、含糖率高于对照1.2度、产糖量高于对照29.6%;处理5、处理2与对照的产糖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根产量分别高于对照9.7%和4.6%、含糖率分别高于对照0.4度和1.0度、产糖量分别高于对照12.7%和11.7%。处理4、处理1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也都略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表3 2011年调节剂试验产质量结果
3 小结
通过两年的喷施试验发现,甜菜生长期喷施调节剂不宜过晚,甜菜生长期适期适量喷施调节剂,总体上看具有增加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双重功效,并且对下茬作物无生长抑制危害。尤其是在封垄前期:叶面喷施矮壮素(CCC)98%TC 1000倍液(处理3)与喷施其它几种调节剂及对照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增产增糖作用。喷施比久(B9)90%TC 500倍液(处理5)或多效唑95%TC 5000倍液(处理2)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的增加产糖量作用。甜菜封垄前期叶面喷施上述3种剂量调节剂,是操作方便、低成本高效益的增产增糖处理措施,有待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周芹,刘娜,粱雨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甜菜上的应用[J].中国糖料,1999(1):49-51.
[2]范文丽,李天来.烯效唑不同喷施浓度对番茄幼苗体内营养元素分配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6(6):23-25.
[3]张宗涛,谢金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菜产量和含糖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4(1):70-72.
[4]陈海涛,张惠卿.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技术[J].山东蔬菜,199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