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煤层气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2013-07-25张用德唐书恒张淑霞

中国矿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开发方式煤层气盆地

张用德,唐书恒,张淑霞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原油田采油五厂,河南 濮阳 457001)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宝贵的能源资源。煤层气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吸附+游离”等成藏特征,使煤层在抬升剥蚀、暴露浅埋等不利环境中形成商业性聚集的可能。煤层气主要为甲烷,其他组分含量很少。煤层气排采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脱水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控制递减阶段。开发初期,煤层气产能低,但气井的稳产周期长,从而能够确保长远经济效益。美国煤层气开采是地面钻井集中开采利用,主要集中在圣胡安和黑勇士等两个煤盆地。煤层气开发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小井距密井网和压裂工艺。

1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对比

全球煤层气远景资源总量约268×1012m3,主要分布在12个国家(煤层气总资源量在107.8~124.8×1012m3)(图1)。

图1 世界主要煤层气活动的国家及资源量(单位:×1012ft3)

1.1 国外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成功的国家,从1983~1995年的12年间,煤层气年产量从1.7亿m3猛增至250亿m3,2005年煤层气产量达到500亿m3。2009年煤层气产量达540亿m3,占天然气年产量8%。圣胡安、粉河两个盆地产量占全美煤层气的85%(图2)。

图2 美国煤层气勘探形势

2)加拿大。加拿大煤层气发展迅速,通过新技术适应性研究和推广应用,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美国在20年内走过的发展历程(图3)。

图3 加拿大煤层气钻井及年产量

1.2 中国煤层气发展

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层气直井5458口,水平井160口,日产气536万m3,探明储量约2000亿m3。2010年地面煤层气产量达15亿m3,利用量11.8亿 m3,利用率78%(图4)。

图4 我国历年煤层气钻井与产量

2 国内外煤层气开采技术

1)美国。针对不同盆地储层特点及地质条件,美国煤层气产业已形成了四种煤层气勘探开发主体技术体系:适用于圣胡安盆地的的钻井-洞穴完井技术体系(高渗);适用于一般煤层气盆地(如黑勇士盆地、拉顿盆地等)的钻井-套管完井-压裂技术体系(低渗);适用诸如粉河盆地在内的低阶煤盆地的钻井-裸眼扩径技术体系(高渗低含气);CDX公司开发的羽状水平井开发技术体系(地形复杂、煤层稳定、硬度大)。

2)加拿大。针对低煤阶、低含气量、煤岩致密、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低的特点,加拿大形成了连续油管钻井技术、高排量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羽状水平井技术。

3)中国。针对我国煤层气盆地普遍存在的低压、低渗、低饱和及高含气量以及储层应力敏感强,地形复杂的特征,我国形成了丛式井套管完井+清水加砂压裂、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U型井、稳控精细连续排采技术(表1)。目前,我国存在缺乏煤层气钻井专用的配套工具与装备等,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工具、两井连通技术与工具、煤层气专用钻机等问题。

表1 中高煤阶煤层气开发方式对比

表2 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方式对比

从表1、表2中对比:黑勇士和拉顿盆地与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物性接近,开发方式相似,都以直井多层套管完井+水力压裂为主;黑勇士和拉顿都没有使用水平井,而国内水平井开发效果也不理想。开发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渗透率及地质条件是决定完井及增产措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开发层,可以研究借鉴其开发方式。

3 国内外煤层气政策影响分析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国家的支持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美两国的煤层气扶持政策对比见表3。

表3 中美煤层气扶持政策对比

美国从1980年经过8~10年,钻完井数才大幅增加(图5)。中国2006年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中国煤层气政策的激励效果也要8~10年(即2014~2016年)才能体现出来。

4 启示与建议

图5 美国1981年~2000年煤层气井完井数

加强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重点攻关高渗富集区,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在直接引用国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通过技术突破和创新,自主研发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国家扶持政策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政策的激励效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用8~10年时间对煤层气开采的增值税实行零税率;所得税实行“五免三减半”。对煤层气实行保护性井口价格,并对煤层气用户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

[1]赵庆波,陈刚,李贵中,等.中国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开采特点及勘探开发适用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9,29(10):13-19.

[2]姚国欣,王建明.国外煤层气生产概况及对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外能源,2010,15(4):25-28

[3]黄格省,于天学,李雪静.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及技术途径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0,28(4):28-31.

[4]秦勇,袁亮,胡千庭,等,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0,40(10):1-6.

猜你喜欢

开发方式煤层气盆地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涞源斗军湾盆地新生代地层及新构造运动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煤层气输气管道最优化方法研究
新高考改革方案背景下的高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数字海洋的开发方式选择和研究
车身开发中的尺寸工程技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