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爱
2013-07-22赵炳慧
赵炳慧
地图很小,一些地方仅在方寸之间;地图很大,尺幅千里,容纳了整个地球。地图,汇集了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连起了城市和乡村。一张地图,牵动亲人深沉的爱,勾起游子对家园的思念,也可能引起学者对人类文明的关注。
父爱地图
李益民
父母家的墙上,挂着一张河北省地图。
原来的地图是山西省的,后来变成了山东省,这张河北省地图是新换的。经常看见父亲戴着老花镜,站在地图前,手指头戳戳点点,在地图上寻找着什么。他是个文化人,我以为他看地图是个人爱好,关注地理而已,不会有什么特殊意思。
星期天,我去父母家,父亲又站在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地方后停下来,喃喃自语:“到了,应该到了,现在应该跟刘老板谈上了。”
我不解地问:“爸,你在说什么?”
父亲好像没听见。
母亲接过了话茬:“他是在说老四呢。老四今天去青县了。”
“噢,我明白了。”父亲的手指指的一定是青县这个地方,他是说老四现在应该到了那里,并且已经和客户见面了。
老四是我的弟弟,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经常外出跑市场。现在,他负责河北地区的业务。
“老四什么时候走的?”我问。“今天早晨7点,坐火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到青县。”母亲回答。
“去青县干吗?”
“有一个客户有销售意向,老四希望谈判能成功。”
我看看表,现在是上午10点多,7点出发,走两个多小时,再找到那位客户,应该就是10点多了。怪不得父亲现在站在地图前,他计算得那样细致、那样准确。一种感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儿女不论走多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啊!此时此刻,再想想那些地图,我都明白了。
弟弟刚进公司时,跑山西市场,父亲家的墙上,就因此有了山西地图。一年后,弟弟又跑山东,父亲家的墙上取代山西地图的,就是那张山东地图。又过了一段时间,弟弟干得很出色,被公司委以负责河北市场的重任,于是父亲家墙上的地图又换成河北的了。以后弟弟肯定还会换地方,父亲家墙上的地图,肯定还会跟着变的。
弟弟每次出门,父亲都会打电话,问他在哪,然后就会站在地图前看半天,从地图上找到那个地方,再告诉母亲。在父亲看来,在地图上找到那个地方,就是找到了弟弟。
我那慈爱的父亲啊!
(选自《十堰日报》)
赏析:
一张地图,因为能反映出亲人的足迹而变得弥足珍贵。是爱,牵引着父亲将目光投向地图上的四面八方。地图虽小,但是横亘在亲人间的却是千山万水;地图虽小,却可以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细腻、敏感的心,于细微之处,表现了如山的父爱。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经过鲸吞以后,中国早已不像秋海棠的叶子。第一个拿秋海棠的叶子作比喻的人是谁?他是不是贫血、胃酸过多而且严重失眠?他使用的意象为什么这样纤弱?我从小就觉得这个比喻不吉利。我太迷信了吗?
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蚌壳一样的中国,汉瓦一样的中国,电子线路板一样的中国。中国人供人玩赏,供人考证,供人通上电流任他颤抖叫喊。中国啊,你这起皱的老脸,流泪的苦脸,硝镪水蚀过、纹身术污染过的脸啊,谁够资格来替你看相,看你的天庭、印堂、沟洫、法令纹,为你断未来一个世纪的休咎?咳,我实在有些迷信。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城市怎能是一个黑点?河流怎能是一根发丝?湖泊怎会是淡淡的蛀痕?山岳怎会是深色的水渍?太多的遮掩,太多的欺瞒。地图使人骄傲,自以为与地球对等,于是膨胀自己,放大土地,把山垫高,把海挖深,俨然按图施工的盘古。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这个上午我沉默,中国也沉默,我忙碌,中国稳坐不动,任我神游,等我精疲力竭。
现在,在我的眼前,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走过的那些路!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穿过夸父化成的树林,林中无桃,暗数处女化成了多少喷泉,喷泉仰脸对天祈祷,天只给他几片云影。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深山里的那些树。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我实在太累、太累。
(选自《台湾散文选》,有删节)
赏析:
台湾散文家王鼎钧的这篇《中国在我墙上》通过“我”观看中国地图的感受和联想,写出了一代非正常离开祖国大陆的人士对家园的复杂情感。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墙上头!一张中国地图,勾起了羁旅海外的游子那海一般的乡愁!文章构思新颖别致,作者将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象相结合,借鉴了意识流和抽象变形的手法来抒发感情,大量运用排比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运用博喻使文章形象鲜明。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
徐牧徐
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时,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在一周内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张做出了标记的地图。令上校没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还有一封建言书、一张同样做了很多不轰炸标志的日本奈良地图。
上校大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书。在建言书中,梁思成恳求盟军在轰炸日本本土时,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因为奈良有众多古建筑。他写道:“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我图上所标上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后代人谁也无法见到了,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
在短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标出两幅地图上的不轰炸目标,特别是异国日本奈良的各个古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烂熟于心,是绝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地打动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城市建筑物被毁严重,有些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奈良却毫发未损。好几次,飞机飞到奈良上空,转转就飞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识之士誉为“古都的恩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当初决定写建言书时内心是何等的纠结。他与当时的日本,除了有国恨,还有家仇——他有两个最亲的人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而这却是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的事实。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战中,梁思成的弟弟、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的对日抗战中,作为空军的他,不幸被日军飞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林徽因曾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尽了眼泪。
多年后,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在日本演讲,当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军手中的这段往事时,台下一片寂静,听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中。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恩人,曾被他们这般深深伤害过。
在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梁思成的意识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怀更是博大无私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让他放下了国恨家仇,让奈良躲过了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选自《廉政瞭望》)
赏析:
古老的建筑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梁思成标注的这幅奈良地图,超越了国恨家仇,表现出其博大无私的胸怀,也体现出他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文章先叙述这幅奈良地图的由来,再交代梁思成的国恨家仇,从而自然地展现梁思成的博大胸怀,升华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