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3-07-22张娟梅厦门路桥翔通股份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13年31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有效性影响

■张娟梅 厦门路桥翔通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出现的安然、世通等大型上市公司财务作假事件,使得公司内部控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财务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也警醒了各国政府,美国针对此事件紧急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来法案》以规范公司内部控制,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出现。中国政府也于2008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此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维护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从各国相继颁布公司内部控制法案法规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实必要性以及紧迫性,本文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涵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以期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理论引导。

一、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隶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是建立在专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有效监督为目的,通过建立全过程的控制系统,并以流程图形式展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包括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都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五项:合规目标、资产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简而言之,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在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其经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管理规范。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用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即企业内部控制政策与操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二是指企业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框架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并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为内外部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从控制过程这一角度来讲,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分为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公司内部拥有完整的控制政策与制度,并且该控制体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公司能够严格执行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二、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以内部控制五大目标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影响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文化、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等,外部因素只要指影响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以及外部监督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监督与审计。

1.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公司内部控制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方能实现其控制的有效性,然而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由于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立法尚处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普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内容凌乱、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独立等特点,而且我国在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也尚处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较少,难以为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提供有效指导。

目前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仅局限于公司会计的监管,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单一,只重视对公司会计的内部控制,因而内容单一而不全面,难以为内部控制提供全面各方位的法律支持,因而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实现。同时关于公司管理层以及股东约束的法律尚处于空白,因而导致部分大股东私自占用公司资金以及高级管理层滥用权利危害公司股东利益的现象发生。部分公司大股东在做出明显错误行为时,也缺乏相应法律以追究其责任,导致公司大股东在发生重大失误后还可以继续行使其权利。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公司管理层存在着权利不受约束的现象,如果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公司治理出现的代理人问题会更加突出,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

2.政府、会计事务所等外部监督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政府与会计事务所在公司内部控制中扮演着审计与外部监督管理的角色。首先是政府在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矛盾现象是: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多数为政府部门,因此在微观角度来讲,政府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与此同时,以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却担负着监督管理者的角色,这种双重角色导致其监督作用的削弱。会计事务所扮演着公司的外部审计角色,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对公司的审计作用。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政府应该在宣传教育、内控业务培训、资格认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着手,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提供合格的人员配备。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建设方面,应该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内部控制监督的动态性与及时性,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与空间,使得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3.企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企业规模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以及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经过其他学者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小,其财务数据质量越低,即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越差。由此可以看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改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责任意识;其次,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力支持朝阳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将公司规模做大做强。最后,要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大力普及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4.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是实现内部控制战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激励,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设计的有效补充。公司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两部分:公司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实现的硬环境,它通过条文规定来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来确保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相一致。然而公司规章制度只是系列合同的堆砌,存在制度上的漏洞与弊端,这就需要企业文化作为补充,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一种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软实力,对员工的行为引导具有长期性的效果,是实现企业长久战略目标的最佳有力工具。

因此,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培养企业的诚信意识。不仅强调员工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也要注重企业对顾客的诚信服务,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充足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及时为员工提供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度。

5.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董事会与公司管理层三者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结构中的三者关系是相互制约的,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实现了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成功分离。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企业产权不明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监事会监管职权行使不到位、公司管理人员缺乏激励等问题,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目标,并监督管理人员对公司战略的执行情况。然而在我国董事会的职责并未能充分行使,究其原因主要是董事会的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其权利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不少董事长兼任了总经理的职位,造成同时兼任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因此,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效果,应加强董事会的职责,保证董事会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独立性。

公司管理人员是公司战略实施与生产经营主体,其决策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管理人员缺乏激励的现象,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积极心。针对该问题,应着力完善公司激励机制,采取合理的薪酬结构达到充分激励其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实现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1]刘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2012,24:12-13.

[2]康均,范美华.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A股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3,27:46-49+129.

[3]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04:53-61.

[4]曹建新,陈志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18:100-102.

[5]李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有效性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