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高速道岔精调施工技术
2013-07-20高树培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
高树培 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
1 精调施工准备
1.1 人员准备
技术人员已认真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分理解掌握板式道岔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掌握调整方法和规律;所有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2 现场准备
采集轨道几何数据前,必须清除轨道表面杂质与灰尘,逐枕对扣件组装质量进行检查与扭矩复拧,对每处钢轨焊缝平直度进行检查与处理,保证测量数值真实有效。
(1)提前清理道岔板接缝,梁缝、伸缩缝,临平交道口以及侧向挡块等处钢轨件、转辙机杆件、辊轮的灰尘和各种污物。
(2)检查尖轨、心轨、顶铁的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0.5 mm,尖轨、心轨的尖端至第1 锁闭装置区域与基本轨、翼轨密贴空隙不超过0.2 mm),检查尖轨与滑床板平台空隙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0.5 mm,且不得连续),检查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铁座是否密贴,对不达标处进行调整。
(3)检查道岔配件是否齐全、按要求紧固到位,SKL12 弹条扣件扭力一般为180~200 N·m,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钢轨间隙控制在0.1~1 mm 以内为准;基板螺栓预定锚固扭矩至少为250 N·m(300±50 N·m)。
(4)检查焊接接头的平顺性。顶面0~+0.2 mm,工作边0~-0.2 mm,圆弧面0~0.2 mm。
(5)确认辊轮部分轨底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下与滑板缝隙小于0.5 mm。不合格的用辊轮调整片或者upf x-3(x=2、3、6)调高垫片进行调整。
(6)检查轨下胶垫是否安装正确。
(7)检查单元内道岔区、过渡段钢轨及扣件、岔板、预埋螺栓(套筒)等是否存在缺陷。
(8)检查限位器的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9)道岔测量需打开尖轨、心轨处的钩锁器,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
(10)严禁随意加工更换道岔配件。
(11)确认要用到的道岔调整件已到位,包括:各种型号调高垫片、调整锥、轨距调整片、辊轮调整片等。
1.3 调整件准备
根据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及调整量计算表,准备好相应的调整件。
2 精调施工原则
2.1 组织原则
(1)推行专业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标准化作业;
(2)精调施工区段测量、计算及施工人员和检测仪器配置采用相对固定的原则;
(3)无砟道岔精调范围应包括道岔及前后各200 m 的过渡段;
(4)“相对测量+绝对测量+人工”相结合的测量方式;
(5)工电联合调整。
2.2 调整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转辙区和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
(2)建立道岔单元进行调整,原则上岔与岔之间距离小于200 m 应单元调整;
(3)道岔调整时(方向和高低)应有基准线,平面和高程需要调准到基准线附近;
(4)对道岔影响最大的是方向和水平,需注意轨枕间平面、高程变化率;
(5)遵循“严检慎修”的原则:重视轨道检查,保证测量精度,加强数据分析,制定合理方案;
(6)现场调整时采用弦线复核小车数据,调整方案与现场符合后方可调整;
(7)单元固定、人员固定、工具固定,减少系统误差;
(8)严格执行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9)建立轨道扣件、几何状态的统一数据库,并加强动态管理,确保资料的可追溯性。
3 现场调整
平面及轨距采用偏心锥套调整,预装偏心锥为0 号,调整型号有2、4、6、8、10、12 mm 六种,2 mm 一级,调整范围为-12~+12 mm,一般使用2、4、6 mm 较多。
高程采用UPF 调高垫片调整,预装垫片为6 mm,调整型号有2、3、4.75、6、10 mm 五种,1 mm 一级,调整范围为-4~26 mm,一般使用2、3 mm 较多。
3.1 高程及水平调整
高程调整时,先基准轨、再非基准轨。
根据调整方案,在需要调整的承轨台位置先用电子道尺测量轨距、水平并标记在相应承轨台上,根据现场水平,校对非基准股的高程调整量是否准确(校对方法就是用现场水平值+理论数据调整值得出的计算后水平值是否满足施工验收标准),确认调整数据与现场相符后,方可进行现场调整。调整时,先用电动扳手松开M27 螺杆,用起道机抬起钢轨,根据调整数据更换调高垫片;松开压机,调整钢轨平面位置使调整后的轨距与松开前测量的轨距保持一致;电动扳手紧固M27 螺杆使其扭矩达到300 N·m;做好现场调整记录。
在基准轨调整完成后,根据用未动道前现场水平复核出的调整量再进行非基准轨水平调整。
关键点:在更换调高垫片调整高程时,应严格控制轨距,以确保钢轨平面位置不发生改变;在进行尖轨水平调整时,必须考虑尖轨与滑床板的密贴状况。
3.2 平面及轨距调整
3.2.1 转辙器区
转辙器区平面调整时,先直股,再曲股。 直股先调整直基本轨: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范围拉30 m 以内弦线,使用钢板尺测量承轨台处弦线距FAKOP 区刻槽的距离,并标记在相应承轨台上,对偏差大于1 mm 的点,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偏心锥调整,调整后用电动扳手紧固M27 螺杆使其扭矩达到300 N·m;做好现场调整记录。
曲基本轨调整:直基本轨调整到位后,用电子道尺测量直向轨距(不能测量轨距的尖轨区域,用框架尺寸控制),对偏差超过±1 mm 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进行调整。
关键点:BWG42 号道岔由于FAKOP 区较长,弦线一次性拉完不易测量,故应在43#枕加设中间点过渡,除尖轨刨切部位影响小车测量精确度部分外,应尽量利用轨检小车数据进行分析调整。注意尖轨尖端藏尖部分的虚假轨距。
3.2.2 辙叉区
辙叉区叉心原则上不作单边调整,只考虑辙叉部分整体调整方向。辙叉区方向根据拉弦调整叉心直股方向后,然后用电子道尺测量轨距,对偏差超过±1 mm 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进行调整。
关键点:叉心方向调整时,要考虑一点调整对辙叉区整体方向以及叉心密贴的影响,先确保结构上密贴达标,再考虑方向。注意心轨尖端藏尖部分的虚假轨距。
3.2.3 连接区调整
直导轨采用30 m 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10 m,用钢板尺测量每个承轨台相应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 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予以调整。
通过控制直向轨距调整直尖轨后导轨平面。
通过控制支距调整曲导轨平面。
通过控制曲向轨距调整曲基本轨后导轨平面
3.3 其它注意事项
(1)直向调整时,同时完成道岔前后线路方向的调整。
(2)直向调整完成后,通过道尺用轨距、水平检查核对轨道线型、高程的调整质量。
(3)道岔调整时,应根据现场轨温,按标准做好扣件连续松开个数。
(4)在同一位置平面和高程都需要调整时,高程和平面应同时调整,以减少扣件松动次数。
(5)道岔调整时,严禁同时松开两股钢轨扣件。
(6)调整完成后,用轨检小车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并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整量。
4 人力及机具配置
4.1 人员配置
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根据要求挑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施工前所有施工工人都必须经过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表1。
表1 进场人员及分工情况
4.2 机具配置
(1)主要测量设备(见表2)
表2 主要测量设备
(2)主要现场施工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现场施工设备
5 质量控制及检验
道岔在调整完成后,要按程序组织验收。其各项指标要求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2】83 号文)中的相关要求。
关键控制点:
(1)道岔几何状态(高低、水平、方向、轨距、扭曲、轨距变化率)重要性大于其他指标,决定了高速道岔的平顺性。
(2)密贴尤为重要,重点是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可动部件与滑床台、弹条中舌、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铁座缝隙。
(3)钢轨件的组合偏差:重点是尖轨与基本轨降低值、心轨与翼轨降低值、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
(4)精调施工不得影响或改变道岔锁定轨温。
(5)道岔前后过渡段应重点精调,以提高轨道平顺性。
6 安全环保要求
6.1 安全要求
(1)对道岔精调施工工序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各施工班组内设置不少于1 名的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本工班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控、指导。
(3)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4)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工机具贴上黄色反光标识。
(5)根据施工特点编制人员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预案领导组,规范事故报告制度。
6.2 环保要求
(1)施工场地进行统一规划布置,机具、材料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洁,无污染物、垃圾等;
(2)施工时,应注意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施工完毕,工完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