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调查及护理对策
2013-07-20陈丽玮周秀梅金秀花
陈丽玮 周秀梅 金秀花
(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瑞安 325200)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调查及护理对策
陈丽玮 周秀梅 金秀花
(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瑞安 325200)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原因,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流动人口14 436例,对其中的194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本地人口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3年中流动人口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3.44‰,而同期本地人口的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4.6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流动人口围产儿发生死胎及早期新生儿死亡 的比例显著高于本地人口(3.26‰vs 1.24‰,P=0.001)(9.56‰ vs 3.26‰,P<0.001)。发生围产儿死亡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农村户口 (95.9%vs 78.3%,P<0.001)、初中以下学历 (41.8%vs 23.3%,P=0.010)、孕检<5次者 (79.4%vs 56.7%,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同期的本地人口。结论与本地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因受教育水平较低、孕检次数较少,导致其围产儿发生死胎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比例更高。因此,做好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的宣教,围产期保健管理及心理支持,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围产儿死亡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流动人口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许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年轻劳动力来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生活。这些流动人口往往不能获得和本地人口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因此,如何降低这些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提高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是一个重要而急迫的卫生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瑞安市妇幼保健院登记的194例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并与同期本地人口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登记本及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和“围产儿死亡月报表”。
1.2 研究入选标准 根据 WHO公布的围生期I
标准[1],即妊娠满28周(出生体重≥1 000g或身长达到35cm)至产后1周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按《浙江省卫生监测区统计工作手册》制定的标准,对在瑞安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的所有围产儿进行监测。按照要求详细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围产儿死亡月报表”,并做好每月围产儿死亡个案查漏、评审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4)
表1 2008~2010年我院围产儿死亡率及其构成比 例(%)
表2 三年间本地户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比较 例(%)
表3 围产儿死亡中孕产妇基本情况的比较 例(%)
表4 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的比较 例(%)
3 讨论
3.1 通过对近3年瑞安市妇幼保健院的围产儿死亡调查发现,平均围产儿死亡率9.20‰,与金华市(9.30‰)[2]、上海市(9.58‰)[3]相近,而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达13.44‰,远远高于本地。故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妇孕期保健意识,规范孕期产前检查的数量和质量,自觉接受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3.2 本次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农村户籍及初中以下占绝大多数,她们受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原因限制,大部分流动孕妇自我保健意识低下。在这三年围产儿死亡个案评审中发现,部分流动孕妇临近预产期,自觉胎动次数减少了都没有就诊,致使胎动完全消失或消失几天后才就诊,失去了抢救的机会。故应多途径、多渠道的宣传优生优育相关内容,尤其是在流动人口居住密集的区域,使其尽可能知晓有关明确的危害并远离这些危害。此外,还应做好本辖区内流动待孕妇女的摸底工作,做好护理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在待孕、早孕期间的注意事项,并知晓怀孕应去医院检查。
3.3 本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检<5次者占79.4%,远远大于本地孕妇,略高于徐艳报道[4]。故在流动孕妇首次就诊时对其进行孕期宣教,讲解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孕妇及家属从思想上信任孕期保健,主动接受孕期保健。其次,要培养流动孕妇做母亲的责任心,自觉、主动、定期到医院接受产前检查。宣传自我监测胎动的重要性,胎动过频或减少均为胎儿缺氧征象,每日监测胎动可预测胎儿安危[1]。
3.4 本调查显示,围产儿死因首位是出生缺陷,本地因出生缺陷死亡所占比例大于流动人口,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调查发现,本地人口围产儿死亡的42例死胎中,有26例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而进行治疗性引产的,而本地围产儿死亡中死因为出生缺陷的共33例,异常儿检出率为78.8%;在流动人口死胎(138例)中胎儿畸形引产21例,死因为出生缺陷65例,检出率32.3%。孕18~24周是超声初步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时期,目前,经超声发现胎儿形态结构上异常者占胎儿畸形总数的75%~80%,产前诊断准确率高达95%[5]。此期对孕妇的健康宣教,应突出到市级单位做定期产检的重要性,争取绝大多数畸形在孕28周前检出并引产,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5 本调查显示,因脐带、胎儿、胎盘、母亲因素及新生儿疾病引起的死亡,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因此,医院需定期对产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及考核。孕期的正确诊断及治疗,产时严密观察产程,疏导产妇不良情绪,娴熟的复苏技术,均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
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是降低本市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以,应关注流动人口,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加强对流动孕妇的心理支持及围产期保健宣传,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主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136.
[2]陈兰芳.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26-2527.
[3]何丽萍.上海市流动人口围产儿监测与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6):601-604.
[4]徐艳.温州市鹿城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494-495.
[5]王子莲.妇产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10:257.
Perinatal death Affect factors Nursing strategy Floating population
陈丽玮(1975-),女,浙江瑞安,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2,R471
A
1002-6975(2013)05-0459-02
浙江省瑞安市科学技术局计划项目(编号:20093108)
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