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读者志愿服务常态化体系 提升图书馆德育实效性

2013-07-19杨永芳

学理论·上 2013年5期

杨永芳

摘 要: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德育教育优势,而在图书馆积极开展读者志愿服务,是对图书馆德育教育的强化和延伸,有着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构建读者志愿服务常态化体系几点建议,以提升图书馆德育功能实效性。

关键词:读者志愿服务;图书馆德育;志愿服务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62-03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通过优质的书籍、全面的信息资源、舒适的人文阅览环境服务于教学、科研,同时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导向、理想信念等所必需的精神食粮,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德育教育优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当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不能削弱德育功能,而且应该不断地加以强化和延伸。因此在图书馆积极开展读者志愿者活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融入图书馆德育功能中,这是图书馆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服务育人的新载体。

一、图书馆引入读者志愿服务的德育意义

(一)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知识育人功能

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开展,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志愿者介入图书馆新书的宣传、优秀书目的推介、各种导读等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经典著作、中外文化典籍、传统文化等读本,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努力学习,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大学生们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对于高尚品德的修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大有裨益。

(二)优化阅读环境,促进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功能

环境育人功能具有“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特点。读者志愿者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开展清洁卫生、图书修补、图书上架整架、图书拆包,以及数字资源宣传等公益劳动,使得图书馆馆舍更加清新明亮、阅览室更加宁静优雅、书架更加整洁有序、馆藏布局更加合理科学……读者亲眼目睹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就会自觉养成爱护公物、爱惜书籍、遵守公共秩序、潜心钻研的好习惯。志愿者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教育了他人,提高了彼此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增强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架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育人功能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其执行效果,始终离不开读者的紧密参与。读者志愿者是学生读者中的一分子,他们的阅读需求、阅读取向、阅读规律、阅读心理等同于广大读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会经常地与图书馆员交流,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很能代表读者的心声,代表着广大读者的利益,能够很好地把读者的需求和期望传达给图书馆,促使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馆藏资源、美化环境,更好地服务读者。志愿者与读者之间几乎都是同辈关系,更易于交流。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把自己所了解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工作技术含量、馆员工作的不易,通过同辈间的交谈、口头宣传,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工作,理解馆员的辛苦,尊重馆员,认可馆员的劳动成果。志愿者作为馆员与读者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也使馆员能从读者的角度发现图书馆工作弊端,从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让读者感到非常满意、非常愉悦,在心灵深处受到德和美的感染和教育。

二、读者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活动参与的形式化

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志愿服务的形式化。主要体现为每年的“3·5”青年志愿者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是图书馆志愿者扎堆开展活动的日子。因为是短期行为,大家往往在这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只选择图书整架、排架、义务导读、清洁卫生、数字资源宣传等简单工作,而一些有利于志愿者自身能力锻炼的深层次的图书回溯建库、网页制作、大型会议的策划等工作却无人问津。由于对架位不熟,图书摆放错误时有发生,缺乏纪律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活动日一过便销声匿迹,出现很少有志愿者来图书馆服务的现象。原因是图书馆志愿者活动没有在图书馆形成一个常态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平日里没有良好的舆论宣传导向,大家对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造成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化、阶段性问题。

(二)志愿者服务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自2008年以来,一些高校图书馆逐渐引进志愿者服务,但已经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都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新生入学初始,许多大学生出于一时热情、服务社会、提升自我、跟风、好奇等原因选择了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志愿者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发生兴趣转移,服务热情消退,加之一些图书馆没有建立专门的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对志愿服务没有长远的规划,很多志愿者选择了退出。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还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大三、大四的同学开始面临四、六级考试、考研与毕业的压力,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离开志愿者队伍也是必然。图书馆志愿者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制约了志愿服务发展的规模。

(三)示范功能发挥不够

目前,读者志愿服务的示范功能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志愿者能够发挥自身在图书馆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志愿者因自身的思想觉悟及其文化技术水平有限,且缺乏严密的监管组织体系,使得读者志愿服务自身的正面示范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时还起到负面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招募前没有一定的规划,图书馆对现有人员结构、岗位需求缺乏统筹分析,对志愿服务岗位、志愿者素质没有明确要求,招募后的志愿者档案建立又不完善,很少做到注册登记,导致活动时经常联系不到志愿者,使许多志愿者错失服务机会。第二,图书馆经常在活动结束后没有一定的活动记录,缺乏考评、激励机制,志愿者工作时间自由,服务质量满意度较低。再者由于志愿者信息的保留不到位,还有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又得另行招募。志愿服务这种非常态化管理的发展,既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能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在大学生读者中没有产生充分积极的示范效应,反而使得读者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怀疑和逆反心理,降低了读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没有激发出图书馆德育的最大功效。

三、构建读者志愿服务常态化体系,提升图书馆德育功能实效性

(一)构建读者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

志愿者个体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志愿者个体之间的信息发布给信息获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站、平面媒体、QQ群、中国移动短信及飞信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负责志愿者个人信息的核对、保存、调整、删除等,服务热线的接待,服务岗位、阵地、服务队的联系、协调、培训等工作,实现志愿者招募、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个性化、培训系统化。

(二)实行灵活的志愿者招募方式

图书馆招募志愿者时,可以通过校园BBS、图书馆网站、宣传栏、馆刊、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全校投放招募信息,或者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现有的志愿者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与校、院各志愿者协会合作也是有效的招募方式。对于需要一些特别技能的志愿者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招聘。诸如学科馆员、网页制作、过刊编目、信息检索、光盘上传等服务岗位就需要向特定专业的人或学院发出邀请,动员他们参加图书馆开展的志愿活动。

(三)加强读者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充分了解志愿服务组织,提高志愿服务胜任力是图书馆对志愿者培训的直接目的。培训方式应多元化、个性化,培训内容应通俗、实用。一是志愿服务理念培训。图书馆可以协同校团委对志愿者进行统一授课,并通过走访、谈心、座谈等形式使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理论精髓,努力提高志愿者的政治思想素养、优化志愿者服务动机,提升志愿者的服务境界。二是志愿服务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志愿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活动负责人必须要让志愿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不同岗位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培养其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工作中志愿者要以图书馆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佩戴志愿者徽章、帽子,着志愿者服装,主动接受读者的监督,便于图书馆的管理、宣传等。三是加强志愿者的技能培训,对于图书馆志愿者网页制作、电子阅览室机器维护类的岗位需通过信息部与系统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与工作中传、帮、带,逐步提高志愿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图书馆的过刊编目、旧书剔除、图书回溯建库等岗位需要采编人员与借阅部人员对其进行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图书的上架、整架、参考咨询等岗位则需要咨询部与借阅部工作人员对其介绍馆藏布局,教会志愿者掌握一定的图书分类法、沟通技能、人际交往知识及咨询专业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讲解与示范、集中与分散等多方位培训,提升志愿者的各项服务技能。

(四)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为了不断充实、壮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保证志愿行动的长效性,图书馆必须建立合理有效持续的激励机制。目前图书馆的激励措施主要是精神奖励兼以物质激励。物质激励主要包括交通通信补助、意外伤害救助及志愿者标志的服装和装备等。精神激励主要包括: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徽章并给予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称号;与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合作,年终志愿者可以获取一定的素质教育学分;图书馆增设志愿者的图书借阅册数、延长志愿者的图书借阅期限;通过志愿者网页、志愿者橱窗、通报志愿者所在院系等舆论表彰;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尊重、关心志愿者,工作人员的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领导一次中肯的走访,工作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化解,在志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参与一些工作的决策、一些内部会议,与志愿者在情感上建立温暖和谐的朋友关系以及同学或同龄人之间积极评价和肯定等等激励方式,都可以激发志愿者的热情,使读者志愿服务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图书馆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唐华林.发挥大学图书馆优势 强化德育教育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2]张燕,张园.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

[3]时冬梅.高校图书馆的隐性德育功能及实施载体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李桂梅.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2).

[5]郭建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