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2013-07-17杨洪猛
杨洪猛,高 飞
(1.西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昆明 650224;2.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引言
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对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连接亲子交往最多的一种活动就是父母的教养活动。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有许多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不同的家庭在抚养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教育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出多样性特点。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云南省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云南省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为人父母者改善其教养方式提供参考,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四所高校选取了759名大学生,并兼顾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等自然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93人,女生466人;独生子女202人,非独生子女557人;来自农村385人,乡镇200人,城市174人。平均年龄(20.8±3.3)岁。
(二)研究工具
瑞典C·Perris等人编制,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2],由被试凭记忆中的印象对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别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66个题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由58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偏爱被试”(F4)、“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六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由57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M1)、“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偏爱被试”(M5)五个维度,共计11个维度值。每个题目的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种情况。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个维度上的行为表现越多。岳冬梅对修订后的EMBU进行了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实证效度的考查,各项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3]。张津萼等人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EMBU问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BU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父亲教养方式六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3、0.89、0.50、0.78、0.72、0.58,母亲教养方式五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8、0.71、0.77、0.84、0.79;父亲教养方式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0,母亲教养方式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2。
(三)研究过程
EMBU采取团体测验的方式统一发给学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的方式答题。完成时间大约20分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测验结果分别以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生源地为自变量,以9个因子分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云南省不同性别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以云南省男、女大学生在EMBU各因子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云南省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见表1。
表1 云南省男、女大学生在EMBU各因子分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男大学生在EMBU中的F2(惩罚、严厉)、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因子分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而F1(情感温暖、理解)、F3(过分干涉)、F4(偏爱被试)、M1(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女大学生,其他因子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二)云南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以云南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EMBU各因子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二者的父母教养方式,见表2。
表2 云南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EMBU各因子分的比较
由表2可以发现,云南省独生子女大学生在EMBU中的F4(偏爱被试)、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M5(偏爱被试)因子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其他因子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三)云南省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以云南省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EMBU各因子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云南省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见表3和表4。
表3 云南省大学生EMBU各因子分在生源地因素上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云南省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EMBU中的F1(情感温暖、理解)、F4(偏爱被试)、F5(拒绝、否认)、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分干涉)、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M5(偏爱被试)因子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其他因子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生源地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需要进行LSD检验,见表4。
表4 云南省大学生EMBU各因子分在生源地因素上LSD检验
由表4可以发现:云南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EMBU中的F4(偏爱被试)、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M5(偏爱被试)因子分明显低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F1(情感温暖、理解)、F3(过分干涉)、F4(偏爱被试)、F5(拒绝、否认)、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分干涉)、M3(拒绝、否认)、M5(偏爱被试)因子分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在EMBU中的F1(情感温暖、理解)、F4(偏爱被试)、M1(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他因子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云南省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对其教养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从高到低大致是:城市—乡镇-农村。
三 分析与讨论
(一)云南省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父母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在性别上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父母对男孩更加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而对女孩则更加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偏爱。这与李改、邓丽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6]。一方面可能与男女生不同的性别特点有关。一般而言,男孩比较好动、调皮、不服管教、更具反抗性,因此容易引起父母的负性反应。而女孩比较文静、顺从,所以引起父母负性反应的可能性就小。另一方面可能与父母对子女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关。中国父母一般对儿子期望较高,认为严加管教才有利于他成才,而对女儿期望较低,认为娇宠一些有利于她的成长。
(二)云南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统计分析显示,父亲对独生子女的偏爱以及母亲对独生子女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这与韩娟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这表明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方面给予子女充分的偏爱。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对子女的消极教养──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可能源于对唯一子女的深厚的爱与热切的期望。因此常会在子女的言行中强加上父母自己的希望、要求及设想,而忽视了子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而当子女违背他们的意愿,甚至令他们失望时,常会表现出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
(三)云南省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生源地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对其教养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从高到低大致是:城市-乡镇-农村。这是由于生源地的生活背景、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开放程度等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生源地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同。已有研究表明[8],农村社区人们的亲子关系与城市社区人们的亲子关系相比,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相对较小。
[1]Darling N,Steinberg L.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Psychol Bull,1993(3):487-489.
[2]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9.
[3]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97-101.
[4]张津萼,宋燕华,张艾琳.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57-59.
[5]李改,方平.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3):61-65.
[6]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53-59.
[7]韩娟,余毅震,杨森焙,李武.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5):524-526.
[8]孟育群.少年亲子关系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