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干休所高血压患者电话随访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3-07-17修瑞娟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干休所电话依从性

修瑞娟

运动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调节情绪等,产生一定的降压效果[1]。跨理论模型将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主要行为变化阶段[2]。本研究采用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运用跨理论模型架构的健康教育为理论指导,采用电话随访干预的方法,评估比较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效果,为进一步在军休所实施运动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 ̄01—2011 ̄05军休所老干部在军区总院体检中心建立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连续测量3 d,测3次/d,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②年龄>60岁;③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认知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者;②合并严重的急慢性疾病,如严重心衰、肾衰等;③继发性高血压。从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4例中途退出,46例完成干预,其中男24例, 女22例; 年龄 60~69岁20例,70~79岁 25例,80岁 1例;婚姻状况:已婚39例,离异1例,丧偶6例;患高血压时间:<5年 12例,5~10年 23例,>10年 11例。对照组 50例,2例中途退出,48例完成干预,其中男 25例,女23例;年龄60~69岁 18例,70~79岁 29例,80岁 1例;婚姻状况:已婚40例,离异1例,丧偶7例;患高血压时间:<5年11例,5~10年24例,>10年13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分别制定干预措施,连续干预3个月,1次/月。第1次电话干预前收集基线资料,第1次干预后为两组患者均发放高血压患者运动日志和运动计步器。干预后电话随访1次/月,10 min/次,两组均进行电话随访,解答患者疑问。

1.2.1.1 干预组 在常规治疗指导,嘱其定期复诊基础上,根据患者现处的不同运动阶段,制定电话随访干预计划。①随访时间:第1个月进行1次/周,第2个月进行1次/2周,第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每次电话随访时间,为随访日的9:00~20:00,避开午休时间和三餐时间;②由经过电话访谈培训的保健护士分组负责一对一进行访谈:随访者通过与患者互动,激发患者进行运动的意愿,促使其改变自己的行为,定期进行运动;③随访内容:第1个月随访侧重建立信任关系,就高血压患者目前所处的运动阶段、所处目前运动阶段的原因等进行探讨;第2个月随访侧重于如何提高患者运动阶段、形成行为改变的意愿、增强行为改变的信心,以及适宜的运动形式等进行探讨;第3个月随访侧重探讨运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和益处,提高患者坚持长期运动的决心,巩固患者的行为改变,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进行耐心解答。

1.2.1.2 对照组 制定随访计划和内容,进行常规治疗指导。电话随访共分3次,1次/月。①讲述患者用药、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②介绍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益处及如何运动;③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2.2 评价方法

1.2.2.1 患者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血压、体重等。

1.2.2.2 运动依从性调查[4]根据阶段改变模式理论,采用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分布5选项法调查表。运动阶段分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1.2.2.3 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5]量表共包括4个领域,即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共47个条目,4个领域得分值经过标准化后得出生活质量量表总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值的比较 干预前结果显示,两组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干预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阶段比较 干预前处于5个阶段的患者,干预组依次是 11、20、10、4、1 例,对照组依次是 9、19、10、6、4 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 3 个月处于上述 5 个阶段,干预组依次是 2、7、19、13、5 例,对照组依次是 7、18、8、10、5 例。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6个月处于上述 5个阶段, 干预组依次是 2、5、11、20、8例,对照组依次是 3、14、16、9、6 例。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 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值(mmHg,x±s)

表 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x±s)

3 讨 论

3.1 电话随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优势 相比传统授课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即采用多媒体、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讲座、个别交谈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多为被动接受,无法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下降,无法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电话随访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鼓励患者探索并解决内心矛盾情感,及时获得健康保健指导与咨询,从而诱发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增强患者行为改变的信心。同时,军队离退休干部均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强、容易沟通,作为军队保健治疗医院与干休所之间电话联系方便,也是医疗保健工作中作为院外护理支持体系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可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提高院外护理质量[6]。研究表明,电话随访能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等的治疗依从性[7]。

3.2 电话随访有效运用跨理论模型,可提高干预的效果本研究显示,干预组通过对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积极性,让准备阶段和意向阶段的高血压患者进入到维持阶段和行动阶段,提高老年患者坚持体育运动的信心,做到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的依从性,从而达到降压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研究结果示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干预组较对照组血压有更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表明电话随访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3.3 电话随访是指导军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科学运动的措施 电话随访的目的是根据患者不同的运动改变阶段,做出相应的干预指导。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形式等都应详细解释;②心理干预:重点是转变患者对运动的信念,促使个体从准备阶段过渡到准备变化阶段,最终从改变阶段发展到保持阶段;③家属、同伴参与,共同实施:家属和同伴的关心、支持和督促对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对家属的宣教,可以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干休所老干部居住相对集中,对于丧偶老干部,同伴的关心支持不可忽视。因此让家属、同伴参与到患者的运动和对患者的监测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电话随访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改善军队老干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军队干休所中推广应用。通过运用跨理论模型架构的健康教育理论,对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电话指导,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保证科学、合理的降低血压,能在一定时间内改善血压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建立电话随访做好健康教育的良性循环,有益于提高军队离退休干部的远期生活质量。

[1]陈巧珠.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9,4(3):452-454.

[2]赵媛媛.运用跨理论模型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阶段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1):77-79.

[3]刘力生,王 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29.

[4]程小虎,卢 标,张 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8,19(2):55-58.

[5]杨瑞雪,潘家华,万崇华,等.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表研制及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66-269.

[6]苏振琪.电话随访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16-717.

[7]杜 芳,梅 梅.电话随访对高血压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依从性行为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8,22(8):2021-2022.

猜你喜欢

干休所电话依从性
张 晖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夜半电话
电话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卫生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