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对比分析

2013-07-17董乃琴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
关键词:氮平阿米焦虑症

董乃琴

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云南大理 671000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一般表现为情感较为迟钝或者不恰当,直觉和思维扭曲,精神活动与现实相脱节,情感、思维和意志不相协调等症状。其中,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中会出现抑郁焦虑症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或者焦躁不安,对周边一切均缺少兴趣,言语少,甚至具有轻生念头[1]。针对此种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临床一般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缓解和治疗,传统常用阿米替林予以治疗,米氮平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药物在近几年治疗抑郁症中得到了一定推广,为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该院分别使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进行精神分裂症合并精神抑郁症的治疗,2009年8月—2011年8月期间的5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取得了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26例,使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3~48岁,平均3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在24~51岁,平均36.4岁。

1.2 治疗指标

两组患者均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状的标准,并在采用汉密尔顿的抑郁量表(HAMD)以及焦虑量表(HAMA)测定时,符合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定标准。同时,排除酒精以及药物依赖患者,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前2周均未服用其他治疗抑郁的药剂。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米氮平治疗,15 mg/d,并逐步增加药量,视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身体情况,在允许范围内,1周内增加至30 mg/d。对照组:使用阿米替林治疗,50 mg/d,逐步增加药量,视患者情况,在允许范围内,2周内增加至250~300 mg/d。

1.4 评价指标

①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2、4、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的抑郁量表(HAMD)以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治疗效果评定。②第8周后,依照汉密尔顿的抑郁量表(HAMD)进行整体疗效评定。无效:HAMD减分率<25%;进步:HAMD减分率≥25%,且<50%;显效:HAMD减分率≥50%,且<80%:治愈:减分率≥80%[2]。③对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逐项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量表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使用HAMD和HAMA量表对抑郁以及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后,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治疗效果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量表情况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量表情况对比(±s)

时间 组别 例数HAMD HAMA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26302630263026302629.8±4.229.1±3.225.8±3.726.7±3.919.2±3.119.7±3.68.7±1.39.2±2.34.6±0.94.9±0.824.6±3.224.3±3.720.6±2.921.2±2.715.1±2.315.4±2,57.2±0.87.4±0.93.3±0.53.4±0.7

2.2 两组患者临床整体疗效评定

治疗8周后,运用HAMD对患者的临床整体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6.67%,治愈36.67%,显效26.67%,进步23.33%,无效13.33%;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4.62%,治愈34.62%,显效26.92%,进步23.08%,无效15.38%。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整体疗效评定对比[n(%)]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30例患者在头痛、疲乏、头晕以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出现比率较高,分别出现4、3、4、3 例,占患者总数的10.00%~13.33%;对照组患者在头痛、口干、头晕、失眠、恶心、心惊、便秘、焦虑以及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上,所占比率均相对较高,各出现3例以上患者,均占患者总数的11.54%以上。观察组较之对照组而言,不良反应类型较少,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对患者的身心伤害不大;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出现类型较多,且在失眠、心惊、焦虑、视力模糊等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伤害的症状上,出现比率较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贯穿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各个阶段,对患者病情的缓解产生了抑制作用,并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临床通常采用抗抑郁药物予以治疗。传统使用的阿米替林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改善患者情绪的同时,也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增加了其他痛苦。

与阿米替林同样具有抗抑郁以及镇静作用的米氮平是近些年精神疾病治疗中,临床验证效果良好的一种药物。米氮平是5-HT(五羟色胺)能和NE(去甲肾上腺素)的抗抑郁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对α2受体进行阻断,促使NE的释放量增加,并刺激α1受体,促进5-HT的释放,同时阻断亚型受体5-HT2和5-HT3,激活5-HT1受体,并通过5-HT1受体实现对5-HT神经元功能发挥的促进,最终达到抗抑郁的目的[3]。

米氮平较之阿米替林在使用后不良反应较小,且患者在用药时依从性较高,药物耐受性较好,在临床治疗抑郁焦虑症中取得了更佳的效果[4],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产生的抑郁焦虑症即可参照单纯型抑郁焦虑症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该文通过临床验证,也证明了米氮平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满意效果。

该研究显示,56例患者30例使用米氮平治疗,26例使用阿米替林治疗,虽然在HAMD和HAMA量表对抑郁和焦虑情况的测定结果中,以及治疗8周后的整体疗效评定中,米氮平与阿米替林在整体效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表现上,米氮平较之阿米替林,不良反应类型明显要少,且使用米氮平后主要出现头痛、疲乏、头晕以及体重增加等相对较轻、容易恢复、对患者的身心影响不大的不良反应,而在使用阿米替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明显要多,且在失眠、心惊、焦虑、视力模糊等对患者的身心伤害较大的不良反应中表现较为明显。两者相比,米氮平的临床效果整体要优于阿米替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中,米氮平较之阿米替林临床疗效相似,但米氮平的不良反应明显要少,由此认为,米氮平更值得在今后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1]朱怀轩,程群,谭权.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4):235-237.

[2]郑元山,周相营,佟宪明,等.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7):534-536.

[3]陈冬,赵明丽,常余善.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17):213-215.

[4]刘桃芳.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85-87.

猜你喜欢

氮平阿米焦虑症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阿米想长大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饲养员手记
急性脑梗死伴发精神障碍经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是这样吗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