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名联赏析

2013-07-16马国华

对联 2013年7期
关键词:张之洞谐音郭沫若

●马国华

孙中山对张之洞下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

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片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乃一方诸侯,雄踞江城,大权在握,声震八方,从来没有外人敢跟他称兄道弟如此这般说话。于是他便在纸条上写出一比上联,让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见条旋即对出下联。

张之洞见了下联,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这比下联和上联严丝合缝,准确地表明了年轻的孙中山的宏伟志向,使得张之洞这位雄踞一方的诸侯也不得不佩服。历史进程见证了孙中山果然成就了一番伟业,推翻了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成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范长江对冯国征下联

阎锡山游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冯国征);

范长江到天长过长江长江天长(范长江)。

1928年,晋绥军总司令阎锡山在南京出席编遣会议后曾赴无锡登临锡山。在龙光塔上,阎锡山问导游:“既是锡山,贵县何称无锡?”导游对当时军阀混战十分不满,故而答道:“以前锡山是产锡的,一时之间都蜂拥去开采,强占豪夺,纷争不断,死伤了好多人。后来锡终于采完了,这一带反而太平了。所以就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此时正是这位导游借锡山采锡之事,对军阀割据势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不久,名士冯国征就此事在上海《大公报》撰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并求征下联。

上联运用了人名和地名同音,而且无锡和锡山两个地名,意思又如此贴切,难怪当时无人对出。直到十几年以后,担任《大公报》著名记者的范长江到安徽省天长县新四军驻地采访,想起十几年前的那个上联,才思敏捷的范长江以自己的名字和安徽天长县对出下联:“范长江,到天长,过长江,长江天长”。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词意对词意,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是近代对联的上品。

郭沫若对茅盾上联

作字题诗,春风满座:

(茅 盾)

剪纸斗彩,秋色迷人。

(郭沫若)

这是广东省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门上的一副对联,上联落款名字是茅盾,下联是郭沫若,横批:“佛山秋色”。1962年,茅盾到广东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参观,对该社的剪纸等民间工艺赞不绝口,应邀题写上联:“作字题诗春风满座”,并说下联自有人题写。不久郭沫若亦参观该社,看到这个上联后笑着说,这是茅公在考我呀。他略加思考,挥笔题写下联:“剪纸斗彩秋色迷人”。上下联交相辉映而又风格迥异。

环绕里面展览有佛山木版,剪纸,秋色,灯色、锲金画工艺品,茅盾和郭沫若两位大师的上下联,把这些极具民间特色的工艺品刻画得淋漓尽致。

刘利撰郭沫若挽联

从医、从政、从文、从武、从著书、从事和平。八秩峥嵘岁月,反帝反封,救国救民,立行立论,二仪浩气展雄韬。俊彦数风流:三军称学者,百家称健者,万邦称使者。六幕魁星独许,七洲胜语同歌,更赢得寰宇英风扬沫水;

善对、善言、善字、善诗、善稽古、善研史籍。五车灿烂珠玑,探源探颐,抒情抒志,求实求新,十体骚风标巨擘。壮怀凝气质:亿庶誉奇才,九域誉全才,四海誉真才。千秋懋绩长存,一代宗师共仰,方领略嘉州剑气重绥山。

上联用八、二、三、六、七、百、万七个数字,高度概括了郭沫若一生,不愧为继鲁迅之后的文坛领袖和旗手,。下联用五、十、九、四、一、亿、千七个数字,由衷地赞扬了郭沫若严谨治学,涉猎广泛,实乃学术巨擘、奇才、全才、真才和一代宗师,懋绩长存。

张志成对朱相远所拟北京中华世纪坛联

京城旗下,旌呈七色;菁城古都,睛盛新貌;精诚赤子,经承风雷;兢乘龙马,惊成伟业(张志成);

世纪坛上,视际六合;侍祭列祖,试寄情思;示计春秋,事记历史;誓继先烈,势济中华(朱相远)。

2002年初,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用谐音字为中华世纪坛拟了一下联,并在全国征集上联。在北京复习考研的天津大学生张志成,看启事很快写出了上联,并一举夺魁。

联句运用了八个谐音,每个谐音意思都不一样,而且立意深刻,把建立中华世纪坛的目的和意义表述得非常清楚,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对句与出句遥相呼应,谐音精妙,用词准确,志向远大,表达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声,评委会一致选定此联。于是这副对联被永久镌刻在中华世纪坛上。

米南阳自撰对联

世长势短莫以势处世;

人多仁少须择仁取人。

米南阳为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后人,现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上联用世界、世道的“世”和势力的“势”的谐音,指明了人不应该“以势处世”,应该看到长远。下联则以“人”和“仁”二字的谐音,更直接指明了不要随波逐流随大流,而应“择仁取人”,以人的品行、品德、品质交友。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张之洞谐音郭沫若
张之洞的“三不争”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张之洞治赌
谐音词的规则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