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隶书创作的现状

2013-07-15季严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
关键词:汉隶章法书法

季严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书法史把汉字分为古文字阶段和现代文字阶段两大部分,古文字指甲骨文、大篆、小篆三种文字;现代文字是指目前正在使用的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及各种美术字。其中,隶书是现代文字的鼻祖,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变革,史称“隶变”。谈到当代隶书创作的现状,真的是众说纷纭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笔者从结构、笔法、章法、墨法四个方面浅谈当代隶书创作的现状。

一、结构的大胆突破

一般认为隶书始于战国,成于秦,盛于汉。汉隶基本上是刻在石碑上的。如我们所熟知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曹全》《礼器》等。隶书最突出的特征是结构的扁平取势。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规矩,在今天几乎已经被革除殆尽了。这主要源自它与其他书体的糅合。主要是与篆书的糅合,它拉长了隶书的字形,扁平取势的字反已经明显退居次要地位了。

当代隶书创作在结构上除了对扁平的舍弃,另外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偏旁与部首之间的挪移、错让了。沃兴华先生论书中说:“古人写字以平正来抒发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审美理想”。的确,那么今人写字则是在用造险来表示这个时代自由传奇的精神。如果说继承传统的话,造险才是抓住了平正的本质。平正与造险殊途同归。这也是当今隶书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正所谓疏自疏之,密自密之。造险、出奇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这已被我们当代的书家运用的巧妙自如了。我们还以崔胜辉的这幅作品为例,“句”“配”“相”等字,字形错让,对比强烈,妙趣天成。

二、笔法的多元化

在两千余年的传统汉隶中,“蚕头燕尾”算得上是隶书的不二用笔法门了。然而随着当代书家审美观念的改变,和在求新、求变宗旨的引导之下,使隶书创作打破了汉隶中逆锋嵌入的“蚕头”落尾笔法,而用楷书起笔时的侧锋着笔,杀锋夺势,结尾处则截然而上,形成横画的斜头。而波画收笔处也不强调其燕尾。这种直入直出的写法,使隶书原有的重笔和波折减弱,灵动轻盈取代了朴茂拙厚,弱化了隶书的气象,这是个做减法的过程,这一点从唐人隶书处就可见端倪了。

行书的参入主要体现在笔画和笔画之间,通过用笔的加快和连笔的产生,当代隶书家们又把行书和隶书进行了完美的创新结合。这种结合使隶书变得活泼灵动,饶有趣味,书写性特征更为突出,个性表现更为积极,这也是当代人满足隶书抒情追求和个性化自我的最好体现。

以篆入隶,在书道中兴的清代已有之。被称为清代碑学巨搫的邓石如,以其全面的造诣对清代中期的书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隶书“遒丽淳厚,变化不可方物”。他以《峄山》《禅国山》之意蕴于隶书,以篆箍之笔,兼取《曹全》的遒丽、《衡方》的浑厚、《石门颂》的纵肆而熔铸一炉。故而遒劲峭拔,笔势磅礴,有着撼人心魄的感染力。而我们看此次隶书展中的作品:右图钱松君的作品。他把深厚的篆书笔法融于隶书,隶书作品中无一笔不圆,无一点不厚。运笔圆活厚重,折中有转,转中蕴折,线条富有弹力,内含圆紧迟涩的韵味。而郭彦飞的这幅作品更是起倒提按、八面出锋,更加突出了线条的苍莽与生辣,充满原始气息。

三、章法的丰富多彩

古人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法在一件书法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汉隶章法主要体现在疏与密的关系上,如《史晨》《礼器》《乙瑛》等,皆是行间茂密,字间疏朗,结字横势疏放,章法上反而横向紧凑,使纵向的字有横向的感觉,疏放与紧凑之间形成一种抵牾抗衡的内部张力,使章法横向茂密饱满。相反,隶书的结字纵向收敛,章法反而更疏放,二者一疏一敛,茂密与疏朗形成对比。可谓于不平衡中求得整体统一,这是传统的汉隶的章法。而当代隶书创作对汉简的吸收,打破了汉隶多方正平整、用笔单调和章法的棋局算子与平均分布,采用活泼多样的不受束缚的章法形式,有的纵有行、横有列,有的纵有列、横无行,有的纵横不刻意去安排有的字间距很大而行间距紧凑,采用大小错落、上下错落,极大地丰富了隶书的整体表现形式,与当今书界盛行的“展厅效应”“视觉冲击力”等妙合契同。

四、墨法的跌宕起伏

墨法,亦称“血法”。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墨分五彩”,讲的是墨有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当代隶书的创作在墨法上主要采用了枯笔的应用和飞白的大量出现,使其虚实对比和感染力极大的增强,传统隶书的光亮厚重不复存在。我们看右图顾宇驰的作品,“风与烟”“此与岁”形成强烈的对比。中侧锋互用,轻重缓急,枯湿、浓淡、飞白等穿插其中,造成了强烈的节奏感。我们仿佛产生了通感,能听到一首婉转跌宕的曲调。

五、当代隶书创作的趋势

康南海曾言:“书以晋人为最工,盖资质散逸,谈锋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传统本身应该是一种养料。我们说过书法之所以为艺术,其本质在于书法可以表现书者的意趣和情趣。笔墨当随时代,由于当代书家的眼界开阔,杂糅诸体势必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就隶书来看,甲骨、简牍、诏版、权量、砖文、瓦当、封泥、造像等等,均成为当代隶书书家涉猎的对象。自由的把篆、隶、楷、行的互相糅合,给当代书家带来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强化了作品的个性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想象,创造了无限的审美思维跨越,这也是与当今时代大潮的冲击和求新、求变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而这种风尚似乎也夹杂着当代人的无奈,就这一点,卢辅圣先生在他的文章《历史重负与时代抉择》中说的很到位:从笔法,到章法,再到墨法,书法形式领地的扩张很快到达尽头,使得后人不得不改变原来那种不断开拓疆土的发展方式,而转向对形式资源的高度利用。

艺术,何谓艺术?艺术是反应那个时代的人的审美追求与情趣的载体。古代有古代的书法,那么当代人为什么就不能有我们自己的书法呢?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有惰性的,愈老的文化,惰性也愈大”。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的人类,在本能中,潜伏着两种根深蒂固的相互制约的倾向,即墨守陈规的保守性与冒险探寻的好胜性。的确,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欲求像极了被关在黑屋子里的人突然遭遇强光一样,既躁动不安,又渴望憧憬,这是被理解的。当代思想、风尚错综纷杂,我们唯有镇定下来,努力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不至于在当代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迷失。前五百年前的张融曾说过: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在经过了这一千数百年以后,我们的当代书法家不能连说这话的勇气都丧失了吧?

猜你喜欢

汉隶章法书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质地
书法欣赏
多一分不平凡
汉碑档案
论书法中金文和汉隶的重要性
章法教学之道